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刚好在北京中轴线的位置,一般来说,它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内廷 真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皇帝皇后居住的地方。不管是何处都是有门的,内廷的正门便叫乾清门,乾清门往后便是帝后嫔妃、皇子的生活区域。

所谓的上早朝便是在乾清门举行,在乾清门的东边是内左门以及九卿值房,而西边是内右门和军机处。从这些布置足以见得乾清门的重要之处了,皇帝办事的地方与寝宫,属于皇宫最重要的地方。但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乾清门西侧的隆宗门匾额上竟然有一支箭。为什么在如此的位置上会有一支箭?而且历代皇帝都没拔了它,这是有什么特殊用意吗?是谁射上去的?
先来说说隆宗门的位置,它在乾清门的西边,跟东边的景运门相对,形制也是一样的。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梁上有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从这门内走进去,北边便是军机处值房,门外正西边是慈宁宫。看过宫斗剧的想必对慈宁宫不陌生,是清朝太后的住所。这个门也就成了内廷跟外插十分重要的通路,是离皇帝住所一处十分重要的禁门。一般来说,没有皇帝的宣召,就算是王公大臣也不能私自进入这里。
而匾额是古建筑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古建筑的眼睛,大多挂在门的正上方,屋檐的下边。谁能到在这里来射一箭?事实上,这是清室蒙羞的一件事导致的。事情得从嘉庆十八年(1813年)说起,这一年,清朝发生了癸酉之变。简单的来说哦,便是河南、山东、直隶的天理教农民起义了。
9月15日,他们在太监的接应下直接攻打皇宫,你没看错,就是这么刚。为什么太监配合是因为天理教的首领林清特别会笼络人心,给他们许下了钱、土地、官职的好处,太监们竟然也相信。于是,癸酉之变发生,皇帝当时倒是不在宫里,可妃嫔、皇子都在。最为搞笑的是,把守午门的将领策凌听说消息,竟然带头跑了。
于是起义军一直打到隆宗门才受到阻碍,后宫养尊处优的妃嫔哪里听过这些打杀声啊,都惊慌不已。皇子们本来在尚书房读书,听到消息也是吓得不行,三十一岁的旻宁是最先镇定的。也难怪最后他是皇帝,旻宁让太监拿来鸟枪和腰刀,就冲了出去。刚好看见两个人爬上养心殿,旻宁便在台阶下开枪打死了这两人。
接着他又发布数道命令,首先是通知嘉庆,第二是关闭城门,同时派人去安慰一下皇后,并让绵恺去保护她。他自己则是继续视察,既然旻宁后来继位了,天理教徒自然是惨败的那一方。这算得上是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嘉庆回来后下令屠尽起义军,并下了罪己诏。其实嘉庆十八年不仅是京城,连着三省的天理教徒都相继起事,震惊了朝野。
京城的这场轰动的是攻入了紫禁城,隆宗门的匾额上的箭头正是在那次事件中留下来的。嘉庆皇帝为让后世记住这次的耻辱,下令不准拔,所以它就一直在上面。不得不说,嘉庆这皇位做得甚是不安稳,乾隆留给他的烂摊子可不止没钱。还有无休止的起义,这也显示出大清颓丧之气,离灭亡并不远了。
参考资料:《清实录之嘉庆朝》、《清史稿·本纪十六·仁宗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