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废除,清朝却还有出现明相、索相,这是为何?

俗话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古代的读书举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出将入相,

就算李白这样天生豪放不羁的人遇到永王李璘的邀请,许诺相位时,

也被官爵职位打动了,可见延续千年的丞相职位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但丞相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从秦朝建立丞相制度开始,一直到清朝结束,丞相制度也经历着起起伏伏的风云变化,相权和皇权的争斗也一直都未消退,

到了明朝矛盾更加计划,后来皇帝废除了相权,可为什么到了清朝又恢复了相权呢,明相和索相就和皇权没有矛盾冲突了吗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废除,清朝却还有出现明相、索相,这是为何?

一、 丞相制度的变更

丞相这个职位最早出现在秦朝,秦始皇创立了统一的封建帝国,为了能让国家更好地运行,丞相制度创立起来。

第一次出现了丞相这个专职名词。但这个职位的功能却不是首创,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相权就已经存在了,

最著名的恐怕就是管仲了,后来苏秦也配六国相印。

可见丞相这个职权功能的官位早就出现了,但春秋时期的相权和王权的冲突并不是很尖锐。

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相权和皇权的斗争便衍生出来了,而且这场斗争一直延续袭来,直到一千多年后,这场战争才看到结束的征兆。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废除,清朝却还有出现明相、索相,这是为何?

皇帝不是古代拥有最大权力的人吗?为什么要和丞相做斗争呢?这主要是因为丞相的职务权力特殊,早期

丞相不仅是百官之首,同时还有一定兵权,同时对皇帝的决定起到参议权,严重的事件还可以联合百官一起上书皇帝,这样皇帝也不好和众人对抗,毕竟法不责众。

唐朝时期唐高宗李治想要改立武媚娘为皇后,丞相长孙无忌作为百官之首就百般阻挠,皇帝也没有好办法,不能违抗大家的意愿

。后来是武媚娘在朝廷中建立起自己的心腹,推翻了长孙无忌,最终成为了皇后,由此可见皇权和相权的斗争一直都很激烈。因此唐朝将丞相的权力分割了。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废除,清朝却还有出现明相、索相,这是为何?

二、相权的存亡

唐朝把丞相分成了三个职位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但这仅仅只是个开始,后来到了明朝,

宰相首辅张居正的权力甚至一度超过了皇权,出行时 更是要坐32人抬着的轿子,排场远远超出了皇帝。因此到了明朝宰相的制度被废除。

可是为何到了清朝时又出现了明相和索相呢?这个称呼意味着宰相制度重新被启用吗?其中有什么隐情吗?

那还需要细致地分析一下清朝的政治制度,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的,虽然满人打败了汉人,但是汉族的文化却没有消失,仍然被保存下来了。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废除,清朝却还有出现明相、索相,这是为何?

官员制度大部分都是沿用明朝的制度,那么明相和索相是不是丞相制度呢?那就得看下两人的职位和身份了,

明相和索相都是生活在康熙年间的两个大臣,两人的身份也极为特殊。明相就是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儿子纳兰性德是皇帝身前的带刀侍卫,

侄女是康熙的妃子,而且纳兰家族和爱新觉罗家族祖上还有亲属关系,到了康熙这代,论起亲属关系,

纳兰性德和康熙还是表兄弟的亲戚。而明珠也是康熙时期的朝中重臣。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废除,清朝却还有出现明相、索相,这是为何?

明珠的明相的官职已经不再是秦朝时那个可以有兵权统治的丞相位置,也没有明朝首辅宰相张居正的权力,

这里的“相位”是有着协助和辅佐的官职功能。索相就是索额图,也是康熙皇帝的亲属,康熙皇帝的皇后就是索尼的孙女,索额图的女儿

三、官职制度

这两个人都是当时的权臣,他们的“相”的官职实质上还是内阁的一部分,清朝九级十八品

,一品大员是殿阁大学士,明珠和索额图的实际上就属于一品殿阁大学士的官员。只不过出于对两人的尊重延续了宰相的称呼,但已经不再拥有秦朝初年的丞相权力。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废除,清朝却还有出现明相、索相,这是为何?

另外两人也是延续了顺治朝的留下的称呼没有变更,当时康熙还是个八岁的孩子,为了能让他顺利的登基,

设立了四位辅政大臣,就是大家熟知的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这几个人当时的称呼和权力就同宰相的权力是相当的,尤其是鳌拜。

后来康熙亲政后明珠和索额图仍然沿用之前的称呼。另外这时的宰相具有一定监督权力,而且两人党派不同,

既对百官进行督查,又可以相互制约,这也是康熙最聪明的地方,两人虽然都是宰相但实际上都在皇权的制衡之内。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废除,清朝却还有出现明相、索相,这是为何?

皇权和相权的斗争自古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到了清朝末年,虽然也没有了宰相的职位和称呼

,但是对于手握重兵的曾国藩也是出处留意,时时提防,所以才有了李鸿章的崛起。可见不论是相对和平的盛世还是混乱纷争的乱局,相权和皇权的争斗都不可避免。

四、总结

直到明朝朱元璋时期,才正式废除丞相的制度,将丞相的权力分割,以达到制衡的局面,历史中那些风起云涌的人物都曾在权力中心停留过,有的人成为一代明相,有的人留了千古骂名。

同属明朝时代,刘伯温成了神算子,后人敬仰,更是把他和诸葛亮称为“神人”。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废除,清朝却还有出现明相、索相,这是为何?

另一位胡惟庸则滥用职权,贪污受贿,

最终导致一万多人受到牵连被处以死刑。除了个人的功过得失外,最主要的还是触及了皇权的范围,

对皇帝的统治构成了威胁,才导致被杀的命运,这也是政治斗争的残酷原因。

由此可见,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也是必然的,相权一旦权力过大,不仅掌控着百官,同时还会制约皇帝的决策方向,

所以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后来到了清朝再次建立的相权,已经不在具备丞相的职能,更多的是协助皇帝办理各项事务,监察百官行为,所以清朝才会有了明相和索相的称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