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廢除,清朝卻還有出現明相、索相,這是為何?

俗話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古代的讀書舉子最大的心願就是出将入相,

就算李白這樣天生豪放不羁的人遇到永王李璘的邀請,許諾相位時,

也被官爵職位打動了,可見延續千年的丞相職位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但丞相制度也經曆了一系列的變革。

從秦朝建立丞相制度開始,一直到清朝結束,丞相制度也經曆着起起伏伏的風雲變化,相權和皇權的争鬥也一直都未消退,

到了明朝沖突更加計劃,後來皇帝廢除了相權,可為什麼到了清朝又恢複了相權呢,明相和索相就和皇權沒有沖突沖突了嗎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廢除,清朝卻還有出現明相、索相,這是為何?

一、 丞相制度的變更

丞相這個職位最早出現在秦朝,秦始皇創立了統一的封建帝國,為了能讓國家更好地運作,丞相制度創立起來。

第一次出現了丞相這個專職名詞。但這個職位的功能卻不是首創,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相權就已經存在了,

最著名的恐怕就是管仲了,後來蘇秦也配六國相印。

可見丞相這個職權功能的官位早就出現了,但春秋時期的相權和王權的沖突并不是很尖銳。

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相權和皇權的鬥争便衍生出來了,而且這場鬥争一直延續襲來,直到一千多年後,這場戰争才看到結束的征兆。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廢除,清朝卻還有出現明相、索相,這是為何?

皇帝不是古代擁有最大權力的人嗎?為什麼要和丞相做鬥争呢?這主要是因為丞相的職務權力特殊,早期

丞相不僅是百官之首,同時還有一定兵權,同時對皇帝的決定起到參議權,嚴重的事件還可以聯合百官一起上書皇帝,這樣皇帝也不好和衆人對抗,畢竟法不責衆。

唐朝時期唐高宗李治想要改立武媚娘為皇後,丞相長孫無忌作為百官之首就百般阻撓,皇帝也沒有好辦法,不能違抗大家的意願

。後來是武媚娘在朝廷中建立起自己的心腹,推翻了長孫無忌,最終成為了皇後,由此可見皇權和相權的鬥争一直都很激烈。是以唐朝将丞相的權力分割了。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廢除,清朝卻還有出現明相、索相,這是為何?

二、相權的存亡

唐朝把丞相分成了三個職位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但這僅僅隻是個開始,後來到了明朝,

宰相首輔張居正的權力甚至一度超過了皇權,出行時 更是要坐32人擡着的轎子,排場遠遠超出了皇帝。是以到了明朝宰相的制度被廢除。

可是為何到了清朝時又出現了明相和索相呢?這個稱呼意味着宰相制度重新被啟用嗎?其中有什麼隐情嗎?

那還需要細緻地分析一下清朝的政治制度,清朝是由滿族人建立的,雖然滿人打敗了漢人,但是漢族的文化卻沒有消失,仍然被儲存下來了。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廢除,清朝卻還有出現明相、索相,這是為何?

官員制度大部分都是沿用明朝的制度,那麼明相和索相是不是丞相制度呢?那就得看下兩人的職位和身份了,

明相和索相都是生活在康熙年間的兩個大臣,兩人的身份也極為特殊。明相就是納蘭明珠。

納蘭明珠兒子納蘭性德是皇帝身前的帶刀侍衛,

侄女是康熙的妃子,而且納蘭家族和愛新覺羅家族祖上還有親屬關系,到了康熙這代,論起親屬關系,

納蘭性德和康熙還是表兄弟的親戚。而明珠也是康熙時期的朝中重臣。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廢除,清朝卻還有出現明相、索相,這是為何?

明珠的明相的官職已經不再是秦朝時那個可以有兵權統治的丞相位置,也沒有明朝首輔宰相張居正的權力,

這裡的“相位”是有着協助和輔佐的官職功能。索相就是索額圖,也是康熙皇帝的親屬,康熙皇帝的皇後就是索尼的孫女,索額圖的女兒

三、官職制度

這兩個人都是當時的權臣,他們的“相”的官職實質上還是内閣的一部分,清朝九級十八品

,一品大員是殿閣大學士,明珠和索額圖的實際上就屬于一品殿閣大學士的官員。隻不過出于對兩人的尊重延續了宰相的稱呼,但已經不再擁有秦朝初年的丞相權力。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廢除,清朝卻還有出現明相、索相,這是為何?

另外兩人也是延續了順治朝的留下的稱呼沒有變更,當時康熙還是個八歲的孩子,為了能讓他順利的登基,

設立了四位輔政大臣,就是大家熟知的索尼、鳌拜、蘇克薩哈、遏必隆。這幾個人當時的稱呼和權力就同宰相的權力是相當的,尤其是鳌拜。

後來康熙親政後明珠和索額圖仍然沿用之前的稱呼。另外這時的宰相具有一定監督權力,而且兩人黨派不同,

既對百官進行督查,又可以互相制約,這也是康熙最聰明的地方,兩人雖然都是宰相但實際上都在皇權的制衡之内。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廢除,清朝卻還有出現明相、索相,這是為何?

皇權和相權的鬥争自古以來一直沒有停止過,到了清朝末年,雖然也沒有了宰相的職位和稱呼

,但是對于手握重兵的曾國藩也是出處留意,時時提防,是以才有了李鴻章的崛起。可見不論是相對和平的盛世還是混亂紛争的亂局,相權和皇權的争鬥都不可避免。

四、總結

直到明朝朱元璋時期,才正式廢除丞相的制度,将丞相的權力分割,以達到制衡的局面,曆史中那些風起雲湧的人物都曾在權力中心停留過,有的人成為一代明相,有的人留了千古罵名。

同屬明朝時代,劉伯溫成了神算子,後人敬仰,更是把他和諸葛亮稱為“神人”。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廢除,清朝卻還有出現明相、索相,這是為何?

另一位胡惟庸則濫用職權,A錢受賄,

最終導緻一萬多人受到牽連被處以死刑。除了個人的功過得失外,最主要的還是觸及了皇權的範圍,

對皇帝的統治構成了威脅,才導緻被殺的命運,這也是政治鬥争的殘酷原因。

由此可見,明朝廢除丞相制度也是必然的,相權一旦權力過大,不僅掌控着百官,同時還會制約皇帝的決策方向,

是以明朝廢除了丞相制度,後來到了清朝再次建立的相權,已經不在具備丞相的職能,更多的是協助皇帝辦理各項事務,監察百官行為,是以清朝才會有了明相和索相的稱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