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苦等丈夫27年,却换来一声“滚”;得知儿子喜讯那天,她绝望自尽

苦等丈夫27年,却换来一声“滚”;得知儿子喜讯那天,她绝望自尽

1976年,一个安静的夜晚。

北京护城河的偏僻角落里,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

在无法抑制的悲伤和绝望中,她扬起哀婉的笑容;随后以决绝的姿态,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

黑夜褪尽,天渐微光…北京城再度热闹起来。

直到走街串巷的小贩们,发现护城河上漂浮的黑影,这桩悲剧才得以被看见。

而这位投河自尽的老妇人,便是原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的夫人——蔡若曙。

此时在家埋头研发“永动机”的黄维,又怎么能想到:

他气急败坏的一句“滚”,竟将妻子逼上了绝境。

【黄维与蔡若曙: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蔡若曙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

作为国民党军中将黄维的妻子,她比同时代的许多明星还要美得耀目。

两人相识于杭州西湖畔的一场上流舞会上。

那是1933年,17岁的蔡若曙与29岁的黄维相识,自此一见钟情。

不同于蔡若曙的富贵出身,黄维的家境并不好。

他是江西贵溪盛源的农家子弟,父亲早逝,家庭生活拮据;因缘巧合下,他成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后来通过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缅甸反攻等,得以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

苦等丈夫27年,却换来一声“滚”;得知儿子喜讯那天,她绝望自尽

两人相识的时候,蔡若曙是杭州名流的耀眼存在,而黄维也因赫赫战功,成为陈诚土木系王牌,第十一师少将副师长。

在外界看来,两人的相爱可谓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只是感叹:这世上的太多事情,往往掺杂了现实的琐碎。

两人虽情意相通,但黄维早年遵循父母之命,已经有了原配妻子;他与旧式原配的感情虽不合,但对方也为他生育了三个儿子。

所以两人的相爱,也触动了黄维继母的底线。

在老太太看来,自己辛苦操办黄维的婚事,如今他却另娶,这是不把自己这个当继母的看在眼里。

所以,当黄维与蔡若曙回到老家时,两人却被拒之门外。

据说:这对新人在家门口跪了两天,也没有换来老太太对蔡若曙的认可。

经过亲戚劝说,老太太才答应黄维与原配离婚;但是也提出要求:蔡若曙不许回老家。

要知道,在当时的年代里,如果儿媳无法得到婆婆的认可,就意味着不能进祠堂祖坟。

这样的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但蔡若曙却不悔不怨;为了安慰黄维,她笑着说:

“有你就好,不嫁给你我会疯掉的…”

正所谓一语成谶,如今的人们再回忆这段前尘往事,也会落寞感叹一句:

有些事情看似是命运的安排,实则多源于内心的执念与岁月的辜负。

【丈夫被捕改造,她携子女苦等27年】

妻子出身名门、举手投足尽是优雅;丈夫叱咤风云、挥斥方遒意气风发…

这样的婚姻,是让人羡慕的。

在战乱动荡的年代里,虽然颠沛流离,妻子始终得不到继母的认可,但两个人也度过了甜蜜的时光,很快有了爱的结晶。

但从1948年,黄维上了淮海战场,因兵败被捕,那温煦的满室阳光倏地凉了。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

黄维把怀有身孕的妻子蔡若曙及三个孩子,托付给连襟,便率军上了前线;几个月后,淮海兵败,丈夫黄维却生死不明,为了养活自己和孩子们,悲痛欲绝的蔡若曙,只能先随着其他将领家眷逃亡台湾。

虽然后来台湾方面,为黄维、杜聿明等将领举行了葬礼,但蔡若曙却始终深信丈夫活着。

苦等丈夫27年,却换来一声“滚”;得知儿子喜讯那天,她绝望自尽

为了打听丈夫的下落,她只身来到香港,询问昔日的好友部下。

当得知黄维的确活着,只是被抓改造后,蔡若曙忽然觉得:自己的天亮了起来。

为了与丈夫团聚,她想尽办法把孩子们也接到了香港,并且举家秘密迁往上海。

那年的蔡若曙,仅有三十岁左右,风华绝代,正是一个女人最好的时候。但谁有能想到,无常世事的蹉跎,最后将这个养尊处优的富家名媛,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而这些变化的背后,则是她对丈夫黄维的27年漫长等待。

初到上海,人生地不熟的蔡若曙,还要养活年幼的四个孩子,艰难处境可想而知。

后来,她凭借自己的知识在上海的一家小图书馆找到了一份工作。

生活虽孤苦无依,但是想到丈夫黄维还活着,对蔡若曙来说:这一切都值得。

1959年的年底,第一批战犯得到特赦。

上海有关部门通知蔡若曙,都说要他们准备迎接黄维回家,还让他们注意听广播。

12月4日,怀着激动的心情,站在院子里的蔡若曙认真听着广播里的特赦名单。

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杨伯涛、邱行湘……可是念到最后,却没有黄维的名字。

后来多方打听,才知道黄维在改造期间拒不配合,所以不予释放。

作为赫赫有名的国民党将领,许多旧友对黄维的评价是:

“表情严肃,连走路都是挺着胸脯,一副将军的威仪…”

“在部下面前从来不苟言笑,对自己也很严格…”

“留学归国,却不流露出任何西方特色,还有些书呆子模样…”

这样的黄维,也注定是难对付的。

从被俘的第一天开始,黄维就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当杜聿明、邱清泉等人都在劝降信上签了名字,只有黄维不签。

一个年轻的记者采访黄维:“你为什么不早些投降?”

只见黄维把桌子一拍,大喊道:“有战死的烈士,没有苟活的将军,我为什么投降……”

在接受思想改造的那段日子,黄维不是沉默不语就是大放厥词,与管教人员坚决对立,还对其他认罪悔过的战犯大肆讥讽挖苦。

当然,黄维在功德林“斗争”的时候,他也并不知道家人在外面急切的等待着他的消息。

得知丈夫无法释放的消息后,蔡若曙顿时万念俱灰。

此时的她,已经苦苦等待了丈夫11年。

从台湾辗转香港,从香港回到上海,又从上海奔波北京…

这11年的漫长等待和辛苦操持,只是为了与丈夫黄维团圆。

可是谁又能想到:丈夫用自己的固执和偏见,为自己画地为牢。

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释放人员;所以万念俱灰的蔡若曙,在绝望之下吞咽了大量的安眠药,直到被同事发现,才得以挽救回来。

但是从那以后,蔡若曙一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压抑中,总是出现幻听、失眠等症状,这样的精神波动,让她也无法正常工作了。

后来,上海图书馆为她办理了退休手续,虽然她的工作不满10年,但还是享受到了特殊的照顾,独自抚养儿女们的她,不仅可以领到退休金,还能享受公费医疗。

随着第一批特赦名单公布后,妻子蔡若曙在领导的帮助下,得以给黄维送日常衣服和食物。

后来随着第二批、第三批人员特赦后,蔡若曙才得以与丈夫黄维见面。

这个时候,蔡若曙才知道:丈夫黄维为了逃避思想改造,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永动机”的研究。

苦等丈夫27年,却换来一声“滚”;得知儿子喜讯那天,她绝望自尽

为了让黄维配合改造,早日与家人团圆,蔡若曙经常耐心劝说,还让大女儿给他带来很多资料,证明“永动机”这个设想根本不能实现;谁知黄维顽固不化,当场就给扔掉。

不管旁人怎么劝说,黄维仍沉迷于“永动机”的研制。

从功德林到秦城监狱,再到抚顺战犯管理所…走到哪里,他都要带着一堆图纸和研究设备。即便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专家,多次告诉他不可能实现,但始终都没能打消他的计划。

这样的固执,于自己是一场荒唐的偏执,可于至亲至爱,何尝不是锋利无比的伤害…

1970年,黄维才开始被感化,在监狱里开始学习《共产党宣言》。

到了1975年的3月21日,黄维终于得到了特赦。

苦等丈夫27年,却换来一声“滚”;得知儿子喜讯那天,她绝望自尽

据小女儿黄慧南回忆:

全家到北京去接黄维时,“爸爸妈妈都淡淡的,没有什么大喜大悲” 。

她记得临行前,蔡若曙曾对她这样说:“这回你有爸爸了,我就放心了。”

苦等丈夫27年,却换来一声“滚”;得知儿子喜讯那天,她绝望自尽

是啊,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她一直是没有“爸爸”的;这场27年的相聚,也让这对患难相守的夫妻,留下幸福而苦涩的眼泪。

为了宽慰妻子,获得自由身的黄维,拉着家人去拍了全家福。

多年后再次合照:妻子蔡若曙早已失了风华绝代的瞩目,她成为一个朴素安详的老妇人;而曾经叱咤风云的黄维,虽然面庞瘦削,却仍有掩饰不住的倔强肃杀之色。

【分享儿子结婚的消息,却换来丈夫怒骂,她绝望投河自尽】

苦尽甘来,往往是终得圆满。

可谁能想到:这场等待多年的夫妻团聚,却让蔡若曙的精神分裂更为严重。

获得自由身的黄维,被安排在北京的政协文史资料室;但妻子却怎么都不放心丈夫,每天都要在中午和下午的下班时间,等待丈夫回来。

她太怕了,怕丈夫会被人带走,怕丈夫会一去不回…

后来的她,更是需要每天都服用大量药物;但是因为药物具有副作用,让蔡若曙时常分不清现实与幻想。

苦尽甘来后,她却成为了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苦等丈夫27年,却换来一声“滚”;得知儿子喜讯那天,她绝望自尽

出狱后的黄维,依旧沉迷于永动机的实验中,根本没有注意妻子的病情不稳。

有一次,就在黄维通宵达旦研制永动机时,他的儿子来信告诉父母:自己不久后将要结婚。

得知喜讯的蔡若曙欣喜如狂,直接拿着信冲进实验室,想把这个消息告诉丈夫。

但是黄维对妻子的话充耳不闻,他以为妻子又出现了幻听。

看到丈夫无所反应,无比喜悦的蔡若曙,又将自己的话大声重复了一遍。

正在这个时候,黄维所研究的永动机上,有一个零件碎了;心烦气躁的他直接失去理智,对妻子大声怒喊:“滚…”

正是这一声“滚”,彻底击垮了蔡若曙的心理防线。

她忽然间觉得,27年的痴心等待,苦苦期盼,竟然成为一场笑话。只因自己时而出现幻听,便被丈夫嫌弃了,成为了全家的累赘。

她绝望的走出院子,留下懊悔不已的黄维。

发完脾气的黄维,不是不想对妻子赔礼道歉,但男人的自尊心以及那性格里的固执,却还是让他停住了脚步,继续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

可是被这番粗鲁言行伤害的妻子,却是彻底绝望了。

精神状态本就脆弱的她,趁着夜色,来到了护城河边;然后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27年的苦苦等待后,只换来一年的团聚相守;蔡若曙用这种悲情的方式告别了人间,也告别了自己最爱的丈夫。

这场决绝的选择,也许是多年受困于精神分裂的她,所寻到的自由和解脱。

当妻子投河自尽的消息传来,72岁的黄维发疯似地冲到了河边。

不会游泳的他,不顾众人的阻拦直接跳了下去,想要挽救自己的妻子。

只是难过,消息传来时,已是次日上午;纵然华佗在世,也是回天无力。

一场执拗引发的误会,最终斩断了他与她的今世情缘。

宿命和因果造就的局,成为了一场还不清的相欠。

后来的岁月,总是潦草而匆忙。

到了1985年,81岁的黄维将军以历史讲解员的身份重返战犯管理所,致力于军史研究。

有关方面为他安排了舒适的住所,但他没有去住。

而是抱着一床被子,留在了当年关押他的二号监室。

苦等丈夫27年,却换来一声“滚”;得知儿子喜讯那天,她绝望自尽

那里是他生命转折的地方:他曾因他的任性,让妻儿为他苦等27年;后来终得团圆时,又大病一场,听闻消息的妻子蔡若曙,从上海匆忙赶来,在这个简陋的监室里,无微不至照顾了他近一个月。

故地重游,累累斑驳的岁月,也让记忆莺飞草长。

那一夜他没有睡,望着狭窄窗外的一轮明月,想了很久,悔恨与自责汹涌而来…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是他、负了她,也是他用执拗,误了她的大好年华…

4年后,85岁的黄维因病去世;留下遗愿:与妻子蔡若曙同穴而眠。

像是一场惩罚,也像是一场迟来的悔悟,这份遗愿,又是时隔27年才得以实现。

直到2016年,黄维的子女们,才将父母合葬在杭州西湖。

没有人知道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以至于这场合葬,会来的如此缓慢…

但人们庆幸这场迟来的团圆之际,也会感叹:

她曾苦等27年,才得以与他团圆;而他亦是苦等27年,才终于与她生死同眠。

兰因絮果从头问,吟也凄迷,掐也凄迷,梦向楼心灯火归。

这红尘中的相欠与偿还,又要如何理得清呢!

————END————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炼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个赞再走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