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孝同一家
前言
2012年12月12日,85岁老人奉孝同的老伴因为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进医院。眼看着老伴病重,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奉孝同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再看看身边身患残疾的女儿,奉孝同感觉这个家越来越难了。在生活的重担下,他那佝偻的身躯越发显得瘦小。
考虑到奉孝同年事已高,家中也无其他人对其进行照看,为避免发生意外,奉孝同被接到医院的VIP病房暂住。但他怎么也没想到,54年的隐居生活,会因为这一次的医院之行改变。
就在医护人员护送他身患怪病的女儿奉庆玲回家途中,女儿无意间泄露了他的身份。很快,奉孝同隐瞒了54年的“毛主席贴身警卫员”的身份,毫无预兆地暴露在了公众面前。
坎坷一生
奉孝同在老家
奉孝同1927年出生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3岁之前他与大多数普通百姓一样,在残酷的战火中艰难求生。经历过日军的侵略,见到过红军的英勇善战、顽强不屈,以及他们发自内心对百姓的爱护,奉孝同的心里从小就对红军充满敬佩,想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保卫家园的英雄。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眼看着敌人的战火就要烧到我们的家园,我们急需一批热血青年奔赴前线进行一场正义的战斗,保护家国不受侵犯,避免百姓再次陷入水生火热、没有尊严的生活中。
时年23岁,只读过三年初小的奉孝同得知这个消息后,无反顾地响应国家号召,远离家乡奔赴战场。
在朝鲜战场上,奉孝同英勇杀敌,顽强斗争,躲过无数枪林弹雨。为了消灭更多的敌人,也为了自己能够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存活下来,奉孝同还练就了一手尤为精准的枪法。
经过三年的战火洗礼,他从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村小伙,变成了一个让人敬佩的战斗英雄光荣回国。
朝鲜战争
由于各方面素质过硬,再加上整体表现优异,奉孝同入选为中央司令部的武警战士。没过多久,他又被选为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有了与毛主席更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在此期间,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毕竟主席的安危对于全国上下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经过一次次的刻苦训练,奉孝同各方面能力都更上一层楼,相继获得执勤能手、技术能手以及一级射击能手等荣誉称号。
同时,在毛主席的督促下,奉孝同与其他警卫员开始坚持读书、学习认字,文化水平得到一定提升,写信、读报、看文件这样的事情都能顺利完成。
1955年5月,毛主席安排给了包括奉孝同在内的一批警卫员一个秘密任务,让他们以看家为由回乡,通过亲自与老百姓接触,了解他们的粮食、花生以及烟叶等作物的具体产量,以及老百姓们的真实生活情况和干群关系。以便发现问题,了解老百姓的真实心声,更好地为百姓提供服务。
奉孝同获得的荣誉
出发之前,毛主席反复叮嘱他们:
“一定要放低姿态,千万不能摆架子,必须要搞好与群众的关系,对待他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亲切。
坚决不能透露你们是毛主席警的卫员,也不能透露是谁派你们做调查的。”
最后,毛主席特地将这些叮嘱写成一个《出差守则》,还专门在末尾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警卫员们对这次调查任务的重视程度。
毕竟,老百姓的意见对党的工作很重要呀。结果证明,这确实引发了警卫员们的重视,他们谨遵毛主席的命令,高质量完成了调查工作。
此次调查结束后,毛主席亲自请大家一起吃饭,仔细询问调查情况,并认真查看每个人的工作汇报。
期间,主席了解到了奉孝同是他的老乡,并且从调查报告上发现了奉孝同还是讲新化方言,这让奉孝同很是不好意思。主席却安慰他说:不要着急,这个很难改,慢慢来!
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却让奉孝同非常感动,也更觉得毛主席可敬,总是这样宽容大度,让身边的人感到暖心。
媒体给奉孝同拍照
与毛主席朝夕相处5年后,奉孝同再次为响应国家号召而行动。不同的是,这一次他要离开自己最崇拜的毛主席,返回湖南老家的大山中,为建设社会主义尽一份力。
这也就意味着,奉孝同以后再也不能聆听毛主席的教导了。1958年,奉孝同回到老家后,开始了低调且艰难的农村生活。
虽然离开了军队,但奉孝同依旧严格遵守纪律,坚持实事求是。
当时公社公布放卫星奖励标准后,无论别人说得多么天花乱坠,奉孝同都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原则。
他当场表态:宁愿不要奖励,也不要说谎!但也因此遭到严厉批评。同时,奉孝同的家庭也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多年来打击不断。
他的小女儿奉福玲16岁的时候在自家门口被拐,后来惨死海南。作为父亲,奉孝同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但他却因为无力负担前往海南的路费,错失了见女儿最后一面的机会,这也成为了他们一家人一生的遗憾,生活的无奈更加加重了他们的丧女之痛。
在家干活的奉孝同
大女儿奉庆玲的生活同样不幸,结婚后因为患上怪病而离婚,无家可归的她只能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和父母挤在这个越发破旧的木屋里,而她的儿子奉光兴后来也不幸去世。
这让患病的奉庆玲备受打击,身体情况越发不好。而对于奉孝同来说,接连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经历,更让他倍感痛苦。
唯一平安顺遂的二女儿因为远嫁外地,每年只有过年才回来看望他们一次。因此,在奉庆玲的女儿出嫁后,就剩下他们老两口与患病的女儿相依为命。
但无论生活有多难,奉孝同始终遵守组织要求,从未泄露自己给毛主席当过警卫员的工作经历,就连镇里的干部,都只知道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的家人也只知道他在警卫团工作过。
当女儿无意向医护人员说出他当过警卫员后,奉孝同隐瞒了54年的身份随之被揭开。
后来有记者问奉孝同:“为什么不在有困难的时候以毛主席警卫员的身份向组织提要求?这样最起码生活能够好过点”。朴实的奉孝同连连摇头表示:
“
部队有纪律,毛主席也曾亲口叮嘱过我们,不能说!
媒体采访奉孝同
离开部队之前,还有首长专门提醒我们:“当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属于军事秘密,绝对不能暴露!否则很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有关于保卫毛主席以及中央的事情都要保密,暴露军事秘密要受处罚的!”
在奉孝同心里,毛主席以及中央的一切永远都是第一位,他自己的生活无论遭遇多大的磨难都是小事。因此在外界知道他的身份后,他还非常愧疚的表示:“我没有为人民做贡献,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了!”
这也许是因为他亲自去过战场,体会过战争的残酷,知道国家能够走到现在有多不容易,更真切地体会到毛主席带领中国站起来的艰难,所以才不愿因为自己的事情,去麻烦国家。
同时,他也以自己曾经当过军人,当过毛主席的警卫员为荣。他激动地告诉记者:“当毛主席的警卫员是我一生中最光荣的事,那几年也是我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奉孝同回忆在毛主席身边的时光
但不小心弄丢与毛主席的合影,以及后来没再见过毛主席也是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当年毛主席去世的时候,他在农村因为消息闭塞没有及时得到消息,还是看到其他人祭奠才知道。当时他心情异常悲痛,难过的一整天都没有吃东西。
在农村生活几十年的奉孝同虽然平平淡淡,没有取得所谓的耀眼的成绩,但他却始终谨记毛主席的教诲,坚持听党的话,服从党的命令跟党走,而且他还教育自己的子孙后代:“要做毛主席的接班人,要保家卫国!”
由于经常给孩子们看自己当兵时候的照片,给他们讲述自己在战场上的故事。外孙闫绍斌在他的影响下,从小就有一个成为一名军人的愿望,梦想着穿上那身帅气的军装,像爷爷一样为国家做贡献。长大后他也如愿进入空军某部队,后来转业回乡。
奉孝同八十多岁身体依旧硬朗
三个愿望
奉孝同的事迹被传开后感动了无数人,同时也引发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亲自委托相关工作人员前往看望老人。
当被问到有什么愿望时,85岁的奉孝同说出了自己的三个愿望,第一个:希望女儿的身体能够早日康复,第二:到韶山毛主席的家里去看看,第三:希望能到北京去,亲眼看看毛主席的遗容,以弥补没有见到毛主席最后一面的遗憾,同时也能一解几十年的相思之情。
听到老人这些朴素的愿望后,无数爱心人士表示一定要帮助老人实现愿望。一位种枣的农民大哥动情的表示:这位谨守军人机密的老人,愿望应该被实现!等收到枣款,一定会尽力促成老人去北京看毛主席。
另外,一些组织刚得知这个消息后,就联合给老人捐了2万元,为老人的愿望助力。
外界援助
2012年12月,奉孝同在多方的帮助下,前往毛主席老家韶山。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奉孝激动不已,以至于一夜无眠,辗转反侧。但这位穿着军大衣,戴着军帽的八十多岁的老人,第二天看起来却是格外有精神,身上保留的军人特有的气质尤其引人注目。
让人感动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依旧记得毛主席爱吃的东西,专门让外孙女从老家带来了腊肉和糍粑。他说:毛主席爱吃这些,我一定要带给他!朴实的语言中,尽显对毛主席的爱!
在媒体的带领下,奉孝同参观了毛主席的故居以及纪念馆等地方。同时,他还将自己珍藏的四本日记捐给了湖南革命军事纪念馆,到老还想着为国家尽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让人非常感动。
很多慕名前来看望奉孝同的人表示:“他为国家、为人民无怨无悔地做了不少贡献,却不愿向国家伸手要一样东西,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军人。”
奉孝同在长沙
参观毛主席遗物期间,奉孝同表情严肃,每走到一处熟悉的东西前,都要驻足沉思半天,时而讲讲当年在毛主席身边的场景。
他对着毛主席的一套灰色中山装喃喃说道:这件衣服我见主席穿过。当看到一个绿色的火柴盒时,他不自觉地伸手指着说:“当时在主席身边时,他用的就是这种火柴!”。
这些物件似乎直接将他的记忆拉回到了在主席身边的那几年,往过的一幕幕犹如电影一样在他眼前放映。
当众人簇拥着他来到一张毛主席与李敏李讷的合影前时,有人想考验奉孝同的记忆,问他还记不记得哪个是李讷。
没想到奉孝同只看了一眼,就准确无误地认出了李讷,并告诉大家李讷与李敏的区别,他还记得李敏的小名是娇娇。这些细节都说明,奉孝同已经将关于毛主席的一切都刻在了记忆里,他所说的在警卫团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岁月一点也不夸张。
韶山毛主席纪念馆
在大家带领他参观滴水洞时,一个游泳视频引起了奉孝同的注意。他的思绪立即回到和毛主席一起游泳的时候。奉孝同笑着说:“毛主席游泳非常厉害,陪他游长江期间,我要上船歇两次,而主席却是一口气游到底,一次也不歇!体力好得很那!”
从六十三岁到七十三岁,十年之间毛主席曾十八次畅游长江。六十三岁那一年,当主席“哗”地一声仰卧水中后,就迎来了一个凶猛的大浪,岸上的人无一不为他捏把汗,而主席却非常淡然,甚至还幽默的表示:长江水好甜喽!
1966年,毛主席最后一次畅游长江,这一次,虽然水流有点急,风力有点大,但主席却酣畅淋漓地游了一小时零五分钟,上岸后依旧精神抖擞,毫无倦意。
相比其他陪同的人早早上岸,冻得嘴唇发白,73岁的毛主席的身体素质可见一斑。而这一年,奉孝同刚来到农村几年时间,同时也是他人生中最难的时期之一。
不过,和毛主席一样,奉孝同的身体素质也很好,来韶山时,医生给他检查完身体曾夸他是八十岁的年龄,六十岁的身体。
毛主席游长江
由于奉孝同对毛主席感情深厚,他认为毛主席的教诲对他影响非常深刻,因此觉得如果有生之年能够亲自去看一看毛主席,就算死了也值得!
鉴于此,毛主席故乡的一家媒体专门送给奉孝同一尊“毛主席铜像”。收到这份礼物后,奉孝同感动得当场落泪,他情绪激动地说道:“太感谢你们了!我以后每天都可以看到毛主席了!”
说着双手颤抖地握住工作人员的手,久久不愿放下。
实现奉孝同的韶山之行愿望后,外界又开始抓紧准备他的北京之行,想让老人在有生之年尽快实现所有愿望。
在各界爱心人士的努力下,奉孝同终于在2013年11月,从老家启程前往北京。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长沙南湖医院还专门给老人做了一次全面体检,确保身体无碍后才让他出发。到达北京后,当地民众自发组织前来迎接,将奉孝同安全送到天安门附近的宾馆休息。
奉孝同体检
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奉孝同无比激动感慨:五十多年过去了,天安门广场比以前更大了,北京也更美了!
随着距离他心心念念的毛主席纪念堂越来越近,奉孝同显得有些忐忑。考虑到游客太多,提前接到消息的工作人员专门为80多岁的奉孝同开通了绿色通道,让他得以尽快见到毛主席。
看着躺在水晶棺里毛主席安详的面容,奉孝同此前积攒的情绪终于在这一刻爆发,瞬间失声痛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情绪久久不能平复。
周围的警卫被这一幕深深感动,赶紧过来安抚奉孝同。情绪逐渐稳定后,奉孝同表情严肃,对着毛主席的遗体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并庄重地敬了个军礼。五十多年未见,再见却是这样的场景,难怪奉孝同情绪失控,这次见面也算是他对毛主席的一次正式告别吧!
奉孝同激动落泪
身处困境依旧坚守原则底线,谨记毛主席的叮嘱,永远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奉孝同值得我们学习!
能够五十多年如一日保守秘密,或许是因为他深知没有国就没有家,国家的安全远比个人利益重要。这对他们这些保卫过国家的军人来说,有更为深刻的体会。如今已经94岁的奉孝同依旧健在,希望他能保重身体,见证东方巨龙的觉醒,见证中国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