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姜玉贞:5000人挡7万日军10昼夜,44岁壮烈殉国,毛主席高度赞扬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对于此事,

日方明面标榜“不扩大”,暗地里,却开始向华中派兵

,7月28日,日军在司令官香月清司的指挥下,全面进攻北平城。

面对日军的强势入侵,北平守军奋起反击,可惜敌众我寡,再加上武器装备的差距,短短2天时间,北平便沦陷,

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

姜玉贞:5000人挡7万日军10昼夜,44岁壮烈殉国,毛主席高度赞扬

就在日军对北平发动进攻的第二天,天津的战斗也打响,虽然前期中国军队占优势,但随着日军飞机大炮的加入,也迅速败下阵来,与7月30日,朝着保定方向撤离。

在取得平津作战的胜利后,日军立即将眼光瞄向了华北,

兵分三路南下,企图迅速攻占华北,其中,沿着同蒲铁路的这支军队,重点是要夺取山西

1937年9月,日军开始进攻山西,连续

攻克大同、蔚县、广灵等地

,矛头直指平型关。

此时,八路军已经驰援山西,在与阎锡山的配合下,在平型关打了一场大胜战,歼敌1000余人。

姜玉贞:5000人挡7万日军10昼夜,44岁壮烈殉国,毛主席高度赞扬

然而,一场胜利,根本无法影响大局,当大同的日军抵达平型关后,中国军队被迫撤离,紧接着,日军突破

宁武关、雁门关,并占领代县

战事进行到这一步,山西陷入危局,能不能保住山西,是华北战场的重要一环,想要保住山西,就要看太原能不能守住,想守住太原,首先就得守住太原北面的屏障忻口。

忻口左倚云中山,右托五台山,是一个宽3公里,长16公里的隘口,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姜玉贞:5000人挡7万日军10昼夜,44岁壮烈殉国,毛主席高度赞扬

为了守住忻口,蒋介石致电阎锡山:“

仍盼策励各军,继续杀敌,以争最后胜利。

”,第二战区司令官卫立煌,亲率第十四集团军增援山西战场,6个军奔赴忻口。

然而,大军奔袭需要时间,而日军,仅仅2、3日便会抵达忻口,时间上来不及怎么办?那就是派一员猛将,拼死拖延日军脚步,为部队争取时间。

阎锡山把这一任务,交给了晋军猛将——山东好汉姜玉贞,让他在崞县的平原镇死守7日。

姜玉贞:5000人挡7万日军10昼夜,44岁壮烈殉国,毛主席高度赞扬

姜玉贞,山东菏泽人,出身寒苦,尚未临世,父亲便撒手人寰,由寡母一手拉扯长大,因为家贫,母亲未能送他入学。

1913年,19岁的姜玉贞离开家乡,前往陕西报名参军,因为从小营养不良,身体瘦弱,部队不收,只能当“备补兵”,直到第二年,才算是正是入伍,被编入商震团,从士兵,一步步升到营长,并跟随部队参加北伐战争。

北伐胜利后,姜玉贞进入中央军校学习,毕业之后,来到山西,成为阎锡山手下一名将领。

穷苦出身的姜玉贞,与别的将领不同,训练刻苦,敢于吃苦,很快在晋军中脱颖而出,被送到山西陆军第一干部学校、国民党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深造,毕业之后重回晋军,从排长、连长一步步干起。

在晋军参与的几次大战中,姜玉贞每战必亲临前线,

身先士卒,因为肺部中弹,还割去一片肺叶

姜玉贞:5000人挡7万日军10昼夜,44岁壮烈殉国,毛主席高度赞扬

因为姜玉贞的作风,在晋军中深受将士爱戴,阎锡山也对这位山东汉子很是看重,到侵华战争爆发前夕,姜玉贞已是旅长。

日军打进山西后,姜玉贞奔赴娘子关,迅速筑建防御工事,平型关大战之后,又奔赴大同,可惜尚未赶到,大同已失守,9月30日,姜玉贞带兵到达崞县,阎锡山立即给他发电报:“

死守原平七日!

当时,姜玉贞带领的,是晋军劲旅196旅,人数5000上下,可从接到的情报获悉,向忻口进发的日军,足足有7万之众,而且还有飞机大炮这样的重武器。

姜玉贞:5000人挡7万日军10昼夜,44岁壮烈殉国,毛主席高度赞扬

原平,只是崞县下属的一个镇,没有坚城,不占地利,还无援军,怎么守?

虽然这份任务艰难异常,很有可能196旅的5000将士全部葬送在这座小城,但姜玉贞是将军,他是在晋军中成长起来的,他比谁都知道忻口对于山西、对于抗日大局的重要性。

在接到阎锡山电报后,他便将生死置之度外,给阎锡山的回复简单明了:“

有我姜玉贞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贞誓与原平共存亡!

”。

赶到原平后,姜玉贞立即下令:“

全旅人不卸甲,马不下鞍,抓紧构筑工事,准备和鬼子决一死战!

在姜玉贞的安排下,全旅人马全部动员起来,等10月1日,日军主力坂恒第5师团到达原平时,原平已是一座坚城!

从占领东三省,到平津战役,再到侵略华北,侵华日军除了在平型关吃过亏之外,还没有遇到过真正的硬茬子,面对原平这样的小镇,更是不屑一顾。

姜玉贞:5000人挡7万日军10昼夜,44岁壮烈殉国,毛主席高度赞扬

可令板垣征四郎没想到的是,日军接连进行了五六次冲锋,竟然还没有拿下这座小镇,这使得板垣征四郎恼羞成怒,集结火炮、坦克等重武器开始进攻平原,可打了2天,依旧未能攻下,但却对原平形成了3面合围之势。

此时,姜玉贞的196旅已有极大伤亡,为保存战力,下令将士退回原平城。

10月4日,在日军大炮坦克的进攻下,原平城墙被炸塌,见状,姜玉贞立即命人将大量手榴弹埋在城墙缺口附近,等日军炮火停歇,步兵进城,姜玉贞立即下令,朝缺口处扔手榴弹,顿时炸声一片,日军尸横遍地。

抓住这个机会,姜玉贞趁机堵上缺口,双方展开拉锯战。

姜玉贞:5000人挡7万日军10昼夜,44岁壮烈殉国,毛主席高度赞扬

即便是城墙崩塌,在196旅的拼死抵抗下,日军依旧奈何不得原平城。

守卫原平城时,姜玉贞亲自带着冲锋枪,与一个排的战士一起,哪里枪声紧,便去哪里支援,将士们虽然打得艰辛至极,但看到旅长在,斗志总会被重新激起。

终于,时间到了10月7日,姜玉贞顺利完成坚守7日的任务,活着的将士们长长松了口气。

这时候,姜玉贞又接到了电报,再为忻口的布防工作争取3天时间!

此时,原平的东北角已被日军占领,姜玉贞也几乎弹尽粮绝,带着将士们展开巷战。

姜玉贞:5000人挡7万日军10昼夜,44岁壮烈殉国,毛主席高度赞扬

坚持三天,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人建议撤退,但却被姜玉贞一口回绝,他给阎锡山发报道:“

我旅正与敌人逐院逐巷死拼……姜某绝对死守原平,望掌管绝不因为原平危机而生顾虑!

战斗到10月10日,姜玉贞的196旅,仅剩1000余人,原平,也几乎被日军攻陷,但军令如山的姜玉贞,已经凭死在原平城内与日军周璇。

10日傍晚,姜玉贞身边,只剩200余人,可即便如此,他依旧坚持到深夜,然后才下令从预先挖好的城墙洞突围。

即便是撤退,姜玉贞都退在最后,警卫不愿姜玉贞再冒险,连拉带拽把他拉进了洞中。

可惜的是,出城不久,日军的骑兵、坦克便追了上来,双方再次展开激战,突然,一发炮弹落在了姜玉贞身边,他的左腿被炸伤血流如注。

卫兵见状,赶紧抬起他撤退,但眼睛敌人追来,姜玉贞不愿连累战士,挣扎着让把他放下。

无奈,战士们只能把他放进一片庄稼地,然后各自去隐蔽。

因为流血过多,姜玉贞昏了过去,最后被日军发现。

连阻日军10余日,日军死伤无数,

对姜玉贞是恨之入骨,为了泄愤,在姜玉贞的身上连刺数刀,即便如此还不解恨,竟然还将他的头颅割下

牺牲时,姜玉贞年仅44岁。

姜玉贞:5000人挡7万日军10昼夜,44岁壮烈殉国,毛主席高度赞扬

听闻姜玉贞牺牲的消息,阎锡山是心痛不已,将手下的这位猛将,写进自己的日记中,国民政府也对他明令褒奖,并追赠陆军中将。

虽然不是八路军,但听闻姜玉贞的死讯,毛主席同样惋惜不已,在1938年3月的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赞扬了姜玉贞等人,说他是“

给了全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979年,

在姜玉贞牺牲42年之后,他被山东政府追认为烈士,并在他的家乡为他立了纪念碑,以供后人凭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