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声集结号,老兵牵挂48年,跪在团长墓前报告:任务完成,请指示

一声集结号,老兵牵挂48年,跪在团长墓前报告:任务完成,请指示

2008年,河北石家庄北竹村两个农村汉子跪在父亲坟前号啕大哭:“爹啊,您要再多活几年,答案就等到了。任务完成了,可以瞑目啦……”

墓主人名叫常孟兰,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因为在一次阻击战后与部队失散,老人无奈回到家乡,可为了一个答案,他苦苦寻找了48年!

是何事,让老人念念不忘,最终遗憾离世的呢?这还要从一场“生死阻击”说起:

平津战役期间,华北野战军第4纵队10旅30团在延庆县附近遭遇国民党暂编第3军。暂3军是傅作义的嫡系,本身战斗力就不弱,还全是美械装备。

30团总计不到1500人,而国民党军队人数是其5倍。两军实力相差悬殊,团长宋选才决定边打边退。

一声集结号,老兵牵挂48年,跪在团长墓前报告:任务完成,请指示

为了便于主力迅速突围,团长留下尖刀8连殿后。8连是30团的主力连,以往不管是攻坚,还是打阻击,8连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可这次的任务实在太艰巨,连长何有海为了给连队留下“火种”,安排各排、各班一边执行上级命令坚决阻击,一边按照战术进行梯次转移。

眼看全连弹药就要消耗一空时,何有海把最后的阻击任务交给了2排,并命令排长常孟兰坚持到天黑或者听到集结号声后立即撤退!

临分别前,8连将为数不多的弹药全部留给2排。当时,2排因为战斗减员,能继续作战的还剩7个人。

身经数十战的常孟兰知道,即将面临的是一场恶战!他马上安排战士们在一个小山头建立阻击阵地,并传达了连长的命令:听到号声,说明主力已摆脱敌人追击,我们就可以撤退!

从另一个方面说,如果听不到号声,那就要死磕敌人。哪怕2排全军覆没,也要坚决执行上级命令!

一声集结号,老兵牵挂48年,跪在团长墓前报告:任务完成,请指示

抱着必死的决心,常孟兰和战士们趴在前沿阵地上严阵以待。数分钟后,敌人的先头部队乌压压地攻了上来。

等敌人过了半山腰,常孟兰一声令下,战士们猛烈开火,敌人瞬间倒下一片。

眼看伤亡太大,敌人指挥官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敌人被打的屁股尿流狼狈而逃,战士们不由欢呼起来。可随即敌人的炮击,让2排又倒下2个战士。

正面进攻受到压制,敌人便分兵数路,企图从两侧攻上山头。常孟兰随机应变,只留下两人坚守主阵地,其他战士在阵地两侧防守。

几轮攻防下来,马上就要天黑了,可集结号始终没有听到。

一声集结号,老兵牵挂48年,跪在团长墓前报告:任务完成,请指示

一个小战士哭着喊道:“我们打了这么久,为什么上级还不吹集结号?”

“号声没响,说明主力还没摆脱追击,我们就得坚守阵地!”常孟兰一边开枪杀敌,一边咬牙喊道。

“集结号吹过,刚才炮声太响,咱们没听到咋办?排长,弹药快没了,我们还是撤吧。”

常孟兰怒吼道:“你敢当逃兵?没听到号声,再敢轻言撤退,我就枪毙了你!”

“同志们,再坚持一下。天黑下来,咱们就撤。”看着其他人渴望的眼神,常孟兰又补充了一句。

一声集结号,老兵牵挂48年,跪在团长墓前报告:任务完成,请指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敌人的进攻也越来越猛烈……敌人冲上了阵地,还存活的战士各自为战,很快就被打散了。

当时,常孟兰端着轻机枪一路冲杀,在夜幕的掩护下,竟然奇迹般地突出重围。

突围后,常孟兰与原来的部队失去了联系。因为战事频繁,部队行踪不定,他找了好长时间,可一点确切音信都没有。

无奈回到老家赞皇县农村的常孟兰想起这场战斗,总是愧疚万分。其他战友都牺牲了,唯独自己活了下来,没有杀身成仁,活着就多了份牵挂。

必须要找到答案,集结号到底吹响了吗?这或许就是他余生最大的愿望,也成了一个老兵永远的心结!

一声集结号,老兵牵挂48年,跪在团长墓前报告:任务完成,请指示

可让他想不到的是,原先的4纵30团整编成了64军570团。建国后,这支英雄部队开赴了朝鲜战场,原来认识他的战友绝大部分牺牲了,常孟兰的“寻号”之旅变得更加困难。

常孟兰虽然成了家、有了儿子,生活过得很穷困,可只要听到一点线索,他就要凑出路费去问询。

1年、5年、10年、20年……40多年过去了,常孟兰去过东北、山西、河北、北京,找了军区、部队、老战友,可每次都让他失望而归……

80年代末,石家庄陆军学院在常孟兰家附近建了一个训练场。常孟兰看到很高兴,就主动提出免费帮助基地烧水干活。

接触多了,战士们知道了常孟兰的故事,对这名老前辈十分尊重。有一天,老兵的故事传到了副院长王定庆少将的耳中。

一声集结号,老兵牵挂48年,跪在团长墓前报告:任务完成,请指示

将军为老人坚定的信念所深深感动,他找到了常孟兰,并郑重地答应替他寻找老战友和4纵30团的下落。

1996年,常孟兰终于找到了老部队。在华北烈士陵园里,他跪在老团长宋选才的墓前哽咽道:“团长啊,当年的任务完成了……打得苦啊,子弹没了,人也没了……我想问问,集结号到底吹没吹啊?”

2005年,常孟兰因病逝世,身上穿着几十年前最后一战的军装。

数年后,以常孟兰为原型的电影《集结号》上映,”谷子地“的故事广为流传。当年的老连长何有海看了电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老常是个好兵,集结号虽然没有吹响,但他出色地完成了上级的命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