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9年,陈然入监狱,他:即使我走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还是会继续

1949年10月28日,国民党法官张界宣读我党陈然同志的判决书,并在之后带人将陈然带到行刑地。在前往行刑地途中,押送陈然的刑车驶进市区人多的地方。陈然并没有丝毫慌张,反而坚定地看着周围的群众,他大声地唱着《国际歌》。之后对群众说:“新中国已经成立了,重庆很快就能解放了,你们不用担心,和平的日子马上就要来了。”

听到这话,周围押送陈然的特务怒不可遏,他们让陈然赶紧闭嘴,可陈然依旧不管不顾,还是大声地向周围群众宣扬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后来,特务直接将两百多名应和陈然的群众抓了起来,押着他们前往行刑地观看处刑。

到了行刑地后,两名特务想押着陈然走上刑台,不料陈然一把甩开他们,说:“不用你们押着,我自己走。”走上刑台后,陈然看着底下的群众,他直接扯下身上的死囚标志,再次大声喊道:“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我永远坚信中国共产党的...”话还没说完,行刑的特务就往他身上开了几枪。

特务本以为陈然会闭嘴或者直接倒下,可他没想到,陈然竟然在身中数枪后,依旧没有倒下,甚至在他缓过气后依旧高呼着“毛主席万岁”,这一幕可把特务吓得不轻,立刻抬起机枪对准陈然,陈然就这样被杀害了,那时他还未满26岁。

1949年,陈然入监狱,他:即使我走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还是会继续

图|陈然同志

我们要学习陈然,继承他身上为国奉献、永远忠于党的革命精神。那么,我们就从陈然小时候开始了解吧!

一、受亲人影响加入革命

1923年12月18日,陈然出生了,他的原名是陈崇德,因他出生在河北香河,父母给他取了个乳名,叫“香哥”。陈然出生前,家中已有三个孩子,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陈然的父亲名叫陈凤书,老家是江西,幼年家境殷实,陈凤书的父亲曾是清朝一造币厂的厂长,后来因被同僚穿小鞋,因此父亲就带着一家人逃往扬州。因为家底厚实,即使没了工作,陈凤书的父亲也能让孩子饱读诗书。陈凤书天资聪颖,之后考上了一所法政学堂。

他一心想为民伸冤,可从学校毕业进入法政学堂后,他见识了太多黑暗,因此辞掉了杭州法院书记员的工作,重新报考海关。1921年,陈凤书考进了北京海关并成为了里面一位工作人员,这时他将籍贯由江西改成了北京。

陈然母亲的家庭没有“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反而十分开放,不仅给了母亲读书识字的机会,还十分宠爱她。母亲的父亲是位盐商,家里也是从小生意做起,到最后富甲一方。母亲在孕育陈然时,陈凤书已经在北京海关就职,可因薪资不高,一家人过得十分拮据。

母亲的父亲在知道女儿过得较为困难后,就直接在河北香河花钱捐了个县长的职位,并在这里买下了一处住所以便时常照顾女儿。陈然也就是在这里出生的。

1949年,陈然入监狱,他:即使我走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还是会继续

图|香河县景色

陈然自小就受思想较为开明与正义的父母影响,思想也变得开放且行事正义。再加上他从小就喜欢看各种英雄人物的故事,以及那些武侠小说,因此他从小就爱打抱不平。

若在遇上有人受欺负,陈然不会管自己究竟能不能打得过对方,直接就往前冲。有时候,他在与人打架时经常因年纪小打不过对方,这时他就会拿自己的头去撞,还因此得了个“铜脑壳”的称号。

后来,父亲被调到了上海海关工作,一家人也去到了上海。陈凤书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等陈然到了读书的年纪时,父亲先后送陈然去了静安寺、西区小学读书。

然而在上小学后,陈然的性格依旧没有得到改变,还是经常与同学打架,且因痴迷武侠小说,上课不认真听,导致成绩不好,经常考试不及格,父亲对此十分生气。可陈然虽成绩不好,却拥有一个好品格,那就是他从来都不作弊,能考成怎样就怎样。

上海是一个十分发达的城市,这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且受当时社会情况的影响,在上海居住的洋人一般备受尊崇。而在陈然上小学不久后,父亲就被洋人的小汽车碾到了脚背,因此导致脚背骨受伤,结果到最后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

对此,父亲心里咽不下那口气,十分生气,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追查那个洋人,可始终 毫无头绪,一丝线索都追查不到,父亲的情绪逐渐崩溃,最后甚至发展成了精神分裂症。

母亲为了替丈夫治疗脚背以及精神疾病,东奔西走,最后家里的存款都用光了,可病还是没有好转。她就开始变卖自己的首饰以及遗物。幸好几个月后,陈凤书的病情好转了。不久之后,他重新回到了上海海关工作,家中的经济情况这才得到了缓解。

1949年,陈然入监狱,他:即使我走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还是会继续

图|上世纪上海

在经历了这件事后,陈然的性格发生了变化,他变得沉稳了许多,开始思考学校老师给他讲过的《国耻史》。他想:“就是因为我们国家不够强大,所以外国人才敢这么欺负我们吗?我要努力,家中的事情不能再发生了。”从此他开始发奋学习。

1931年,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这件事在中国范围内引起了热议,全国都掀起了一股抗日爱国的热潮。而在上海的学生也组织了示威游行,誓将抗日爱国思想深入人心,陈然当时年纪虽小,但也加入了示威游行。

而之后日寇又进军上海,上海居民十分团结,积极与抗日军队进行配合,陈然大姐陈佩琪也参与其中。当时陈然也十分想加入抗日队伍,可因为他那时年纪还小,被母亲关在家中。

后来,因父亲工作出现调动就从上海迁到了杭州,又从杭州迁到了芜湖。时局动荡,芜湖当地生活物资价格高昂,家中经济情况较差。两位姐姐为减轻家中负担,主动从学校辍学,将那些钱留给弟弟妹妹上学。

在辍学后,大姐和二姐加入了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的剧团,名叫“蚁蜂剧团”。因为姐姐的关系,陈然经常到这个剧团内看戏,也时常阅读剧团内的各种书籍和报纸。再加上大姐和二姐闲暇时,也会给他讲述那些进步思想,因此陈然的思想在这一段时间得到了极速升华。

随着时局愈发动荡,大姐内心的爱国情绪也越来越高。她瞒着家人偷偷加入了宣传抗日的演剧八队,并一起到各地演出。而陈然也是在看到满目疮痍的祖国后,十分悲愤,他万分想加入部队,上前线,杀敌军,可他年纪太小了,他报考的炮兵队压根就不肯接受他。

1949年,陈然入监狱,他:即使我走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还是会继续

看着周围环境如此险恶,父亲陈凤书也是十分忧心。正巧他的上级决定将他调到湖北沙市,那个地方比较安全,他当即就带着家人去往沙市,而陈然也在当地的职业中学读书。虽然还是个学生,但陈然已经开始关注国家兴亡,思考救国的途径了。

恰巧此时,大姐给他寄了许多苏联的译文书籍,从这些书籍中,陈然知道了原来还有一种社会主义国家,原来还有一种叫共产党的组织。他想着:“中国也有共产党,他们现在好像是在延安,如果我能去延安就好了,我想和他们一起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国家。”

后来陈凤书的工作又出现了变动,他从沙市调到了宜昌,一家人只能再次搬迁。来到宜昌后,陈然的二姐经人介绍加入了“宜昌抗战剧团”,且很快成为了剧团内的“台柱子”。见大姐和二姐都加入了抗日剧团,陈然的小心思也动了,他央求二姐让自己也加入剧团,本身二姐是不愿意的,因为那太危险了,她不想将家人置于危险当中。

可耐不住陈然每日的请求,二姐只能将他介绍进了剧团。进入剧团后,陈然表现十分积极,因为他活泼可爱,又愿意做些杂事,剧团的人都很喜欢他。而他的优秀表现也被剧团上级注意到了,他们十分看好这个小伙子,并将他当成了中共党组织的培养对象之一。

在这期间,二姐与剧团团长的哥哥冷善昌结婚了,她也因此退出了剧团。可不久后,国民党将“宜昌抗战剧团”改名为“宜昌移动演剧第一队”。第一队经常下乡为农民演出,向民众宣扬抗日救国思想。

农村不比城市交通便利,第一队的队员经常得自己拿着各种演出道具奔走在山林中,而陈然总是其中表现最突出的那一个。

1949年,陈然入监狱,他:即使我走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还是会继续

1939年,鉴于陈然的优秀表现,他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国共两党的矛盾逐渐激化,而“宜昌移动演剧第一队”为避免被国民党控制,选择自动解散。陈然也回到了家中,之后二姐夫给他介绍了多份工作,但都由于种种意外被迫结束。到最后,他选择与伙伴一起参与到“反内战”的活动中去。

二、以杂志引领民众思潮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与共产党签订的停战协议,内战彻底爆发了。国民党军队的手段十分残忍,他们对主张和平的群众进行十分残酷的镇压,还对各地的共产党员进行抓捕甚至残忍杀害,这让国内的局势十分严峻。

与此同时,陈然与伙伴一起进行着《彷徨》的筹办。正巧此时《新华日报》的同志建议《科学与生活》杂志的主编蒋一苇先生,改办一份谈论当时青年切身问题的杂志,而《彷徨》就在这时出现在蒋一苇的视野内。

蒋一苇在了解了《彷徨》的杂志内容后,就出面帮助《彷徨》获得合法的登记证,还向《新华日报》申请投稿给他们,适用于《彷徨》的稿件转给《彷徨》。在这期间,党组织也与《彷徨》有着密切的联系,党组织还派了专门的联络员来了解情况,并帮助顺利发刊。

1949年,陈然入监狱,他:即使我走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还是会继续

图|《彷徨》

1947年1月1日,《彷徨》杂志正式出版发行,而陈然担任通联、回复读者来信、以及答复读者问题的工作。在对待这些工作时陈然十分认真,他曾给一位云南女读者提供过帮助,让她成功抵制了家族的逼婚。

此外,他还组成了一个小型读书会,这个读书会经常捐款给《彷徨》,以表达对这份杂志的支持。可后来,国民党反动派将《新华日报》给查封了,《新华日报》的人员在党组织的指示下全部返回延安,而《彷徨》杂志相关人员的处境就十分糟糕了。

他们先是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后他们也时刻面临着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的危险。因此他们将《彷徨》杂志社的地点搬到了陈然家中,为了节省经费,陈然甚至将《彷徨》主编蒋一苇也接到了家中,与他同吃同住。

国民党的气焰愈发嚣张,他们不断发出各种影响人心的言论,这使重庆的有志青年革命热情日渐低迷。为了不让这种情绪愈发扩散,陈然与他的伙伴蒋一苇、刘镕铸决定创办一个油印小报刊,主要目的就是向重庆的群众,传递来自解放区的消息,让他们的情绪高昂起来。

说干就干,蒋一苇负责编辑,刘镕铸负责印刷发行,而陈然就负责寻找材料及与群众联系。1947年5月,一份八开本的油印小报刊发行了。

这份小报刊被一位名叫吴盛儒的人注意到了,他将这份小报刊分享给了他的好友刘国鋕(zhì)。刘国鋕在看到这则小报刊后觉得不错,就介绍给了彭咏梧(中共地下党重庆市委委员)。通过吴盛儒的介绍,刘镕铸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后党组织经过考虑,决定将这份还未取名的小报命名为《挺进报》,并由彭咏梧直接负责这份报纸的所有事情。1947年夏,《挺进报》正式创刊。之后由于与国民党之间的对抗,《挺进报》的负责人换成了李维嘉。

1949年,陈然入监狱,他:即使我走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还是会继续

图|《挺进报》

三、为真理而献身

《挺进报》越做越大,这自然被国民党反动派注意上了。正巧他们抓到了刘国定与冉益智,两人因受不了国民党的酷刑,就说出了《挺进报》机关人员所在地以及陈然的姓氏。不过他们对《挺进报》的具体情况也不了解,因此给出的线索十分模糊。

国民党反动派根据刘、冉提供的信息,抓住了中粮公司一位姓陈的经理,可一番盘问下,他们才知道抓错了人,后又重新开始追查。最终他们确定了陈然所在的位置,当即派人抓捕陈然。陈然当时正在家中等待蒋一苇,来不及躲避,就这样被抓捕了。

其实在被抓捕前,陈然已经收到了李维嘉的来信,信上让他赶紧转移。可陈然从没见过李维嘉的字迹,且信上的署名也是“彭云”,这让陈然十分纠结,担心李维嘉已叛变,因此他选择按兵不动,等待蒋一苇回来再做打算,可他没想到刘国定与冉益智已经叛变了。

陈然被抓后经受了种种磨难,国民党反动派内的徐远举先是对他进行咆哮式问话,想让陈然因恐惧吐出自己知道的信息,可陈然只说自己就是一个小报刊的工作人员,还说报刊是自由职业,国民党管不着。后还大骂徐远举是个流氓,根本不配和自己说话。

当天下午,一名特务对陈然用刑,可一套酷刑下来,陈然还是什么都不肯说。这时徐远举已经无法忍受了,他本就因陈然骂他是流氓而感到愤怒,见陈然迟迟不肯说出有用信息,他就直接进入审讯室,掌掴陈然,可陈然还是什么都不肯说。

1948年4月22日,陈然被送到了歌乐山集中营的渣滓洞监狱。期间徐远举又来对陈然进行问话,不免又是一系列酷刑伺候,可陈然依旧选择保守党的秘密,一个字都不愿意说。后来,他被转入了白公馆监狱。

1949年,陈然入监狱,他:即使我走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还是会继续

图|白公馆监狱

陈然被逮捕后,他的家人急得不行,可国民党特务一直在家门外监视着。二姐经过一番思考,选择给那些特务烟、酒或食物以麻痹他们。久而久之,特务终于放松了对陈家的监视。二姐见状,赶紧将一封信藏在保姆的菜篮子里,并嘱咐保姆将这封信寄给丈夫冷善昌。

冷善昌在收到信后,赶紧回到重庆。经过多番寻找,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国民党特务。他请求这名特务帮他救出自己的小叔子陈然。可这名特务一直在戏耍冷善昌,他只是想从冷善昌这里获得钱财,最后两人因此谈崩了。

后来,二姐不愿坐以待毙,再次找到这名特务,希望能够给陈家提供帮助,结果两人也谈崩了。而弟弟陈然的消息就这样中断了,家人再也没有收到关于他的消息。而此时,被关在白公馆监狱的陈然,发现里面的一位名叫杨钦典的狱警思想可以进行教化。

因此他经常与杨钦典聊天,杨钦典的思想也就在这之间慢慢被教化。陈然以及被关在白公馆的共产党员,日子这才好过一些。事实上,陈然的教化工作做得十分成功,杨钦典在重庆解放前夕偷偷释放了19名共产党员,避免了他们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的结局。

1949年10月,同样被关在监狱内的黄显声(原本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后投入共产党阵营)告诉白公馆内的革命同志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并说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歌确定为《义勇军进行曲》。听到这则消息,被关在白公馆监狱的共产党员纷纷兴奋不已。

他们将红色被子的被面扯下来,然后又从一件黄色的衣服上裁下五颗星星,按照自己的想象制成了一面五星红旗。看着这面国旗,他们的内心升起了无限畅想,国旗会是这样吗?国歌的旋律又是怎样的呢?

1949年,陈然入监狱,他:即使我走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还是会继续

图|陈然

陈然对同伴说:“我想写一首诗,不过还没想出来具体的词。反正大致意思就是即使我走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还是会继续。”可令陈然没想到的是,他写不完这首诗了,他看不到国旗的模样了,他也听不到国歌的旋律了。因为在28日,国民党狠心将他杀害了。

罗广斌在内的19名共产党员在被杨钦典放出来后,他们中几位共产党员经过数年的努力,将自己在白公馆监狱内的所知所见编写成了一部长篇小说,给它取名为《红岩》。这部小说中有一位人物名叫成岗(以陈然为原型),他在被审问后创作了一首诗,即《我的“自白书”》,算是为已牺牲的陈然完成了一个遗憾。

陈然的牺牲是我们的损失,他还十分年轻,本可有光辉的前程,可是他为了心中的真理,选择为国牺牲。

他是那个时期的烈士,也是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英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