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骨肉分离”,有说是吴氏太极拳的放松练法,其解释是:骨肉分离是指在立身中正的情况下,意想前胸后背的肌肉从上到下像流水一样流到脚下涌泉穴:同时,骨骼有向上升的意识。这样,骨骼向上升,肌肉向下松沉,好像骨肉分离一样。长期练习.就会产生骨肉分离的松沉感觉。肌肉松沉后.肢体非常柔顺而内部又非常坚刚,这就是积柔成刚的练习方法。另一种解释是:骨肉分离是行拳时 骨升、肉降、关节松的感觉,如同脱骨扒鸡,只要将鸡骨架提起来一抖,鸡肉就会离骨脱落。拥有这种感觉,说明你的肌肉没有紧裹在骨骼上,已经处于放松态。找到“骨肉分离”的感觉,就为开启太极拳“刚柔相济”的大门找到了金钥匙。总之,关于“骨肉分离”的解释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实,“骨肉分离”的说法不止吴氏太极拳有,形意等内家拳也有。由于没有权威的文献记载论述,对此的解释也只能是各说各的理。感觉绝大部分的解释都是云里雾里,抽象玄乎,不着边际。要说明白“骨肉分离”,还是要从“返先天”说起。
所有动物中,只有人类长着一双肌肉发达的小腿,其它动物的小腿几乎都是只有筋骨没有肉。人类如果不采取直立行走的模式,本来也不需要在小腿上长一块结实的肌肉。直立后,全身的的重量都集中到两后肢上,仅靠骨科支撑不太好掌握平衡,所以必须要有肌肉辅助,数百万年进化下来,就有了小腿上那块紧实的肉疙瘩。这样一来,站立平衡问题是解决了,但因为局部肌肉的紧张以及胯部和脊椎关系的变化,导致部分先天之能也丧失了。
好在我们的先人在练功过程中发明了桩功和放松术,通过放松肌肉,调整站立姿势,回归骨骼支撑模式。这一回归不要紧,小腿的那块肌肉突然可以松下来了,原来的骨肉协同支撑变成了纯骨骼支撑,小腿的骨肉也就有了分离的感觉。一旦练出这种状态(这是一种真实的状态而不是感觉上怎样),那就等于先天之能的部分回归,则内家功夫上身矣。所以,讲求肌肉放松的内家拳,松到最后一定是小腿松。小腿一松,则身体各处骨头缝里都松了,包括眼睛周围,颧骨深处甚至大脑里面的神经都会有松的感觉。这时,全身不再有因为紧张而不听指挥的肌肉和组织,可以轻松实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到这里,才算练成太极拳。
所以,所谓“骨肉分离”应该是松小腿后的一种状态和感觉,而不可能像脱骨扒鸡那样全身骨头分离。当今的太极拳,就像佛教说的末法时代,以假乱真的东西太多,不管什么人,自己没练到,全凭臆想胡说八道。太极拳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最主要是传承出了问题,没有权威性、标准化、系统性的东西留下来。但毕竟还是有一些真言散落在卷帙浩繁的各种歪理邪说中,我们只能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把这些散落的珍珠找出并串联起来。大家一定要学会甄别好坏真伪,那些只说其然不说其所以然,又不能结合自身练功体验而说的玄而又玄的东西,十有八九是歪理邪说。同志不可不详察焉。
放在十多年前,本人也是不敢妄言的。今天下定决心说出一些体验,是因为下了十多年工夫后,确实有了一些真实的体验,不说出来就怕将来随着年龄的增大,思维退化到一定程度想说也说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