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诗词背后的历史:酒后“口出狂言”竟也能名垂青史

酒精在进入人体后,沿着食道来到胃部,短暂停留后到达小肠,绝大多数酒精会在小肠内被吸收进血液。酒精属于小分子物质,能够轻易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人的思考活动和意识通常集中在大脑皮层区域,大脑在正常状态下会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当大脑中的酒精含量越来越多,酒精这种脂溶性的物质会迅速透过大脑神经细胞膜,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酶,使酶的活性降低,大脑皮质功能就会受到抑制。如此大脑对自身行为的约束作用就会减弱,情绪得以更加顺利地释放。表现在醉酒者身上就是大家常看到的兴奋、话语增多、哭泣、大笑不止甚至暴力行为等“失态”现象,也就是“发酒疯”。

诗词背后的历史:酒后“口出狂言”竟也能名垂青史

辛弃疾

如此看来,醉酒者是万万不愿意有人将自己酒后的失态行为记录下来的。但是历史上偏偏有一个人在酒后“口出狂言”,出口成章,名垂青史。大约在公元1188元,也就是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辛弃疾写下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诗词背后的历史:酒后“口出狂言”竟也能名垂青史

破阵子

陈亮,字同辅,与辛弃疾同为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1188年,陈亮到上饶访辛弃疾,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而且都力主抗金、慷慨悲歌。自然惺惺相惜、相见恨晚。此次相见被称作第二次“鹅湖之会”(为了区别于朱熹、陆九龄和陆九渊关于哲学的辩论会)。会上,二人议论抗金大事,别后二人用相同的词牌反复唱和,这首词就是其中一首。

诗词背后的历史:酒后“口出狂言”竟也能名垂青史

陈亮,字同辅

这首词从“醉里”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号角)梦回(连营)、百里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令人酣畅淋漓、如痴如醉。而当雄鹰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戛然而止,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怎能不令人扼腕!捶胸!

年少时,我曾以为这无非是词人摆弄技巧以凸显其高超的驾驭文字能力的故意炫技罢了,直到了解了这个临死还高呼“杀贼!杀贼!”的英雄。

和很多边塞诗人以及描写过战争的诗人词人不同,他们只是纯粹的文人,他们对战场的描写大多是基于朴素的感知和共情而抒发的。辛弃疾则是实打实的军事将领,而且曾亲率五十余骑在几万人的敌营中擒拿叛贼张安国带回朝廷,又曾指挥大军在一月之内平定茶商赖文政带领的农民起义,还曾写下军事著作《美芹十论》。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早已沦陷于金人之手。由于他力主抗金,与当时朝堂上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屡遭弹劾,数次起落,最终退隐。他一生以恢复失地为志,以功业自许,虽命途多舛,壮志难酬,但从未动摇。

诗词背后的历史:酒后“口出狂言”竟也能名垂青史

开禧北伐示意图

开禧三年(1206年),主战派韩侂胄主持伐金的战争,史称“开禧北伐”,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但此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同年九月初十,这个“看试手,补天裂”的硬汉在“杀贼”的呼声中仙逝,享年六十八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