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在长江南北各个根据地对刚刚成立的工农红军展开了残酷无比的围剿行动。工农红军依靠灵活多变的战术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成功破除了国民党的前四次围剿。
但在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中,由于当时的共产党领导人博古和李德指挥不当,导致红军在屡次战斗中失利,根据地逐渐缩小,情况陷入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
为了保存红军实力,避免与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正面决战,党中央决定实施大规模战略转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艰苦的长征历程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展开了从长江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的伟大行动。
红军部队在长征过程中翻越了皑皑雪山,走过了茫茫草地,突破了国民党一道又一道的封锁线,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没有了吃的,战士们就四处挖野菜,草根充饥;没有御寒的衣物,就剥下兽皮取暖;没有武器弹药,战士们就用大刀和敌人搏斗。
就是在这种艰苦无比的条件下,长征部队没有抢过当地百姓的一粒米,一根线,甚至把打到地主得来的钱粮分给了吃不上饭的贫苦人家,真正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衷心拥护。
就是这样,多支红军部队在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成功地在陕甘革命根据地顺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在这其中,涌现出了无数的革命英雄,他们有的智计百出,摆脱了国民党一次次的追击,有的不畏牺牲,为了掩护战友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李作鹏就是其中的一位。
小小年纪加入红军
李作鹏在1914年出生在江西省一个贫苦农家里,尽管父母都是以务农为生,但他们对李作鹏的教育十分重视,希望儿子能够摆脱艰难的种田生活,出人头地。
但在学校里,李作鹏却十分调皮,整天和一帮朋友东游西逛,根本没有认真读书的想法,父母见到儿子这样吊儿郎当不务正业,只好让他辍学回到了家里。
辍学后的李作鹏为了谋生只好跟着父母下地干活,但生性好动的他并不满足于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正好这时候红军经过了李作鹏的家乡,他的父母便鼓励他参加部队,也算是一条出路。
李作鹏望着这支纪律严明,士气十足的革命队伍十分羡慕,很快便下定决心参军入伍,
这时的他只有16岁,
仅仅算个半大的孩子。
加入红军后,每天沉重的训练让年纪轻轻的李作鹏受尽了苦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瘦了一圈,但既然已经迈出了这一步便没有后悔的必要了,李作鹏咬牙坚持了下来。
艰苦的训练成功地把李作鹏锻炼成了一个吃苦耐劳,作战勇敢的战士,他那浮华的性格也变得沉稳起来。
很快,李作鹏在电报作业方面的才华显露了出来,他被调往军委的机要室担任电报译员,有了和红军中央领导直接接触的机会。就在这时,红军长征开始了。
巧破电报挽救部队
在长征路上,李作鹏始终紧紧地跟着组织机关,没有叫过一次苦,同时,他还担任着联络友军部队,破译敌军情报的重要任务。
为了知晓敌人的围堵计划,制敌机先,中央军委成立了一支破译小队,专门负责破译截获的国民党电报,李作鹏被选为其中一员。
在一次突围过程中,
李作鹏成功从一份电报中破译了敌军的电报密码
,
并从中得到了国民党作战部署的重要情报。
根据这份情报,红军领导立刻调整部署,从包围圈中的薄弱环节展开突围,最终成功突围,国民党精心布置的作战计划付诸流水。
就是这次行动,立下大功的李作鹏受到了军委领导的赏识,长征顺利结束后,李作鹏被当时的首长林帅提拔为侦查科科长。
从此以后,李作鹏在多次作战中立下功劳,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作鹏已经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参谋长,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军队指挥。
在一次日军的进攻中,李作鹏率领战士们顽强阻击,打退了日军的几次冲锋,吃了败仗的日本部队恼羞成怒,他们向我军阵地释放了毒气弹,大量的红军战士中毒而亡。
李作鹏也被毒气熏瞎了右眼,但他毫不退缩,捂着受伤的眼睛率领剩下的部队死战不退,最终让日军无功而返。
建国后被授中将
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李作鹏作战勇猛,屡次立下奇功。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中,李作鹏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之一。
在一次回忆中,李作鹏仍然对长征中的那次破译行动十分自豪,他对周围的人坦言,
如果不是自己在关键时刻破译了国民党的密码电报,获悉了敌人的作战计划,红军很难在那次战争中突围成功。
小结:
红军长征是我军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战略行动,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情况下,我军领导当机立断,以这次战略大转移有效地保存了军队的战斗力量,打破了国民党军队企图将我军一网打尽的计划。
在长征过程中,博古等人的错误也被组织纠正,毛主席的领导地位由此确立下来,从此以后,我军部队在毛主席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