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戰争時期,國民黨反動派在長江南北各個根據地對剛剛成立的工農紅軍展開了殘酷無比的圍剿行動。工農紅軍依靠靈活多變的戰術和頑強的戰鬥意志,成功破除了國民黨的前四次圍剿。
但在第五次“反圍剿”過程中,由于當時的共産黨上司人博古和李德指揮不當,導緻紅軍在屢次戰鬥中失利,根據地逐漸縮小,情況陷入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
為了儲存紅軍實力,避免與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隊正面決戰,黨中央決定實施大規模戰略轉移,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

艱苦的長征曆程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主力展開了從長江各革命根據地向陝甘革命根據地戰略轉移的偉大行動。
紅軍部隊在長征過程中翻越了皚皚雪山,走過了茫茫草地,突破了國民黨一道又一道的封鎖線,擊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沒有了吃的,戰士們就四處挖野菜,草根充饑;沒有禦寒的衣物,就剝下獸皮取暖;沒有武器彈藥,戰士們就用大刀和敵人搏鬥。
就是在這種艱苦無比的條件下,長征部隊沒有搶過當地百姓的一粒米,一根線,甚至把打到地主得來的錢糧分給了吃不上飯的貧苦人家,真正得到了廣大勞動人民的衷心擁護。
就是這樣,多支紅軍部隊在經曆了千難萬險之後,成功地在陝甘革命根據地順利會師,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在這其中,湧現出了無數的革命英雄,他們有的智計百出,擺脫了國民黨一次次的追擊,有的不畏犧牲,為了掩護戰友們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李作鵬就是其中的一位。
小小年紀加入紅軍
李作鵬在1914年出生在江西省一個貧苦農家裡,盡管父母都是以務農為生,但他們對李作鵬的教育十分重視,希望兒子能夠擺脫艱難的種田生活,出人頭地。
但在學校裡,李作鵬卻十分調皮,整天和一幫朋友東遊西逛,根本沒有認真讀書的想法,父母見到兒子這樣吊兒郎當不務正業,隻好讓他辍學回到了家裡。
辍學後的李作鵬為了謀生隻好跟着父母下地幹活,但生性好動的他并不滿足于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過着日複一日的枯燥生活,正好這時候紅軍經過了李作鵬的家鄉,他的父母便鼓勵他參加部隊,也算是一條出路。
李作鵬望着這支紀律嚴明,士氣十足的革命隊伍十分羨慕,很快便下定決心參軍入伍,
這時的他隻有16歲,
僅僅算個半大的孩子。
加入紅軍後,每天沉重的訓練讓年紀輕輕的李作鵬受盡了苦頭,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瘦了一圈,但既然已經邁出了這一步便沒有後悔的必要了,李作鵬咬牙堅持了下來。
艱苦的訓練成功地把李作鵬鍛煉成了一個吃苦耐勞,作戰勇敢的戰士,他那浮華的性格也變得沉穩起來。
很快,李作鵬在電報作業方面的才華顯露了出來,他被調往軍委的機要室擔任電報譯員,有了和紅軍中央上司直接接觸的機會。就在這時,紅軍長征開始了。
巧破電報挽救部隊
在長征路上,李作鵬始終緊緊地跟着組織機關,沒有叫過一次苦,同時,他還擔任着聯絡友軍部隊,破譯敵軍情報的重要任務。
為了知曉敵人的圍堵計劃,制敵機先,中央軍委成立了一支破譯小隊,專門負責破譯截獲的國民黨電報,李作鵬被選為其中一員。
在一次突圍過程中,
李作鵬成功從一份電報中破譯了敵軍的電報密碼
,
并從中得到了國民黨作戰部署的重要情報。
根據這份情報,紅軍上司立刻調整部署,從包圍圈中的薄弱環節展開突圍,最終成功突圍,國民黨精心布置的作戰計劃付諸流水。
就是這次行動,立下大功的李作鵬受到了軍委上司的賞識,長征順利結束後,李作鵬被當時的首長林帥提拔為偵查科科長。
從此以後,李作鵬在多次作戰中立下功勞,抗日戰争爆發後,李作鵬已經是八路軍山東縱隊的參謀長,成長為一名獨當一面的軍隊指揮。
在一次日軍的進攻中,李作鵬率領戰士們頑強阻擊,打退了日軍的幾次沖鋒,吃了敗仗的日本部隊惱羞成怒,他們向我軍陣地釋放了毒氣彈,大量的紅軍戰士中毒而亡。
李作鵬也被毒氣熏瞎了右眼,但他毫不退縮,捂着受傷的眼睛率領剩下的部隊死戰不退,最終讓日軍無功而返。
建國後被授中将
在後來的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中,李作鵬作戰勇猛,屢次立下奇功。
新中國成立後,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中,李作鵬被授予中将軍銜,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将軍之一。
在一次回憶中,李作鵬仍然對長征中的那次破譯行動十分自豪,他對周圍的人坦言,
如果不是自己在關鍵時刻破譯了國民黨的密碼電報,獲悉了敵人的作戰計劃,紅軍很難在那次戰争中突圍成功。
小結:
紅軍長征是我軍曆史上一次偉大的戰略行動,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情況下,我軍上司當機立斷,以這次戰略大轉移有效地儲存了軍隊的戰鬥力量,打破了國民黨軍隊企圖将我軍一網打盡的計劃。
在長征過程中,博古等人的錯誤也被組織糾正,毛主席的上司地位由此确立下來,從此以後,我軍部隊在毛主席的上司下逐漸發展壯大,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