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老师不会告诉你,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远比书上有趣的多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算是先秦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早在初中历史就提到过。

历史老师不会告诉你,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远比书上有趣的多

教科书上说,所谓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在与北方胡人作战时,有感于胡人的骑兵优势特点,针对中原军队是宽袍大袖,不利于战斗所作出的一次军事化改革。

其学习胡人的短衣窄袖,学习骑射,并借此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由于在那个时代,还是以车兵、步兵为主。所以赵国骑兵部队的建立,其意义不亚于,魏国吴起当年的魏武卒。

“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

有了强大的军队,在靠拳头说话的战国时代,赵国自然如鱼得水,可以不断的扩张,国力逐渐强大。

总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赵国能在战国后期称雄山东,与秦国一较高下的根本原因。

书上说的自然是没错,但毕竟是初中历史,不够全面。或者说,不够深刻。

其实赵国的胡服骑射改革,本质上与秦国的商鞅变法是一样的。它不仅仅是如教科书上说的那样,是一次针对军事服装,或者说战车改骑兵这样的一个单纯的军事化改革。而是一次以“胡服骑射”为契机的全方位变法,其范围囊括了军事、政治、经济的多个方面。

历史老师不会告诉你,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远比书上有趣的多

首先,军事上大家就比较熟悉,沿北境三国中,赵国的开拓是最富有成效的。赵国不仅击败了游牧民族,还就地取材,征发当地游牧民族当兵,做为赵国的尖兵部队。赵国开出的俸禄要比中原兵种高出2到3倍,楼烦、林胡等少数民族有不少青年人加入了赵军。这些人都是天生的骑士,由此赵国的军事实力一度冠绝天下,即使秦军见了也要甘拜下风。秦军多以阵型取胜,赵军则以突骑见长。

通过改服装,学骑射,赵国建立了一支领先于当时的战争时代的骑兵。虽然说由于没有马镫,马蹄铁等一些相应的马具,此时的骑兵仅仅还只是一个以远程骑射骚扰为主的轻骑兵。无法像后世那般凭借大规模冲锋的优势,成为步兵的梦魇。

但是,赵国骑兵中有大量的胡人,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骑术射术娴熟。再加上当时的战斗还是停留在战车步兵时代,骑兵的灵活机动加上弓箭的远程打击。如果己方再配合以一定数量的步兵战车等与以正面牵制。那几乎就是立于不败之地。

至少在当时来讲,赵国的这种战术是无解的。

历史老师不会告诉你,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远比书上有趣的多

当年赵武灵王依靠着这种战术,纵横北方,辟地千里,甚至于连曾经魏国都没能灭掉的中山国,也被起给干掉。疆域的开拓,无疑是扩大的赵国的生存空间。特别拿下来代地之后,赵国拥有了良产马地,使其骑兵得以在列国中长期保持优势。

当然,诸如武器装备、战术方法,甚至于新兵种的这些改革,其实斗不能算是一支军队强大的根本。战国时期军队强大在于制度。

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中,大都有一条,那就是废除“世卿世禄”,即贵族世袭,以军功和爵位相匹配。一来打破贵族垄断政权,加强君主对于国家的控制,二来给与底层士兵以上升渠道,提升其战斗积极性。

这一点在最初的魏国李悝(kuī)变法中,这一点就变法核心之一。而后来的商鞅变法更加彻底,特别是在军功爵位的授予上,他们是按人头来算,战场上杀敌越多,那么军功爵位就越高,获得的待遇也就越好,同时军功授爵保证了秦国源源不断的军事人才输送。

历史老师不会告诉你,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远比书上有趣的多

这是秦军强大的根本,在军功的利益驱使下,让他们无比的渴望杀戮,这样的军队绝对是可怕的。

胡服骑射和这个有所区别,赵国贵族势力很强,而且赵武灵王本就是贵族阶层,他无法做到像商鞅那样,自己否定自己。

所以,赵国虽然早在赵简子时代就有了军功奖励制度: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

但是很明显,这更多的偏向于士大夫阶层的贵族,而且并没有商鞅的那种爵位相匹配。不是赵武灵王他不想学商鞅,是没法学。但他通过胡服骑射,另辟蹊径。

赵武灵王虽然没能废除贵族特权,但却给了底层人民一个上升的渠道,那就是当骑兵。赵国的这支新军,乃是赵国军事特权阶层。待遇地位十倍于普通士兵。而且大部分军官也从骑兵中选拔。这使得赵国人都想自家孩子去当骑兵,所有的士兵也都想当骑兵,积极性颇高。

历史老师不会告诉你,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远比书上有趣的多

此外,由于骑兵的需要,还极大促进了赵国的养马产业;同时骑兵用具中有大量的皮革制品,对牛羊的需求很大,而这些都是北方代郡所特有。

如此一来,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中心便建立起来了,国力一再增强。

最值得一的是,北方胡人和赵国不再是敌对关系,胡人的骑兵帮助赵国训练、征战,而他们不需要土地,只需要战利品。至于赵国的贵族们则是正好能得到土地。

如此一来,双方双赢,皆大欢喜。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相对于其他变法,不仅没有去侵犯贵族的利益,还增加了收入,所以其施行起来阻碍很小。这也是赵国能在战国后期短时间就崛起的原因。更是赵国国力蒸蒸日上,得以与秦国叫板的根本所在。也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深层次意义。

那么为何还会输给秦国呢?

这个其实并不难,那就是一个国力差距。秦国在灭掉巴蜀、暴捶楚国之后。不仅拥有关中、成都平原等大的产粮地,而且还没什么后顾之忧。其无论是人口、资源还是地缘优势,那都是超过赵国的。

这些其实从地图上就大致看得出来。

长平之战无论是开始还是结束,其实都是这个原因所致。

长平之战源于上党之争,而上党之争,其实就是因为赵国在和秦国斗争中处于劣势,一直想找机会改变局面。正好韩国割让给秦国的上党地区属于两家的一个战略要地,谁有谁便掌握主动权。鉴于其重要性,赵国这才冒着和秦国翻脸的危险,接了这个烫手山芋。

历史老师不会告诉你,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远比书上有趣的多

最终引发两国大战。

至于长平之战的失败,那也是因为赵国在长期的消耗中,有些难以为继。这才换了主张进攻的赵括上马,主动出击,寻求终战。只不过,赵国没打赢。

前面不是说过,赵国骑兵战术无敌吗?为何打不过?

这主要还是一个地域的问题,长平这个地方,山地地形,不适合骑兵的机动。所以整场战争,骑兵就没来多事儿。没有骑兵,赵国的野战无敌,也就无从说起。

再加上统帅、兵力等等的差距,最终的失败也在情理之中。比如当秦昭襄王听到赵军40多万被围,而秦军也已是强弩之末,无法发起围歼后,立刻尽起全国之兵,悉数增援上党战地。战区的民众,更是被组织起来,每人赐爵一等,男子为战,女子转运。赵国君臣救援不能,赵军突围不利,中心开花的战略构思难于实现,最终战局朝着利于秦国的方向发展。

历史老师不会告诉你,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远比书上有趣的多

如果要从本质上找原因,那就是胡服骑射没有商鞅变法彻底,虽然赵武灵王用了许多巧劲儿,但是贵族垄断权力,垄断资源,限制国力,甚于分散国家的凝聚力,都是赵国失败的原因。赵国毕竟是农耕国家,农业是根本,粮食是根本。胡服骑射,虽然好处多多,但未免有些治标不治本。

这个不是说照搬商鞅就行,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赵国相对于秦国,贵族势力深厚、且人多地上,再加上三晋四战之地,又是中原腹地,导致其变革难度巨大。赵国能做到如此,其实已经非常不易了。

如果当初赵国家底再厚一点,赵国的动员能够再彻底一点,长平之战或许就能改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