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旧厂房变身 文化艺术村落

旧厂房变身 文化艺术村落

每一个角落都体现了文化人的巧妙心思。

陈磊 摄

旧厂房变身 文化艺术村落

梓园内展出的高州玉雕工艺品。何多浪 摄

旧厂房变身 文化艺术村落

梓园吸引了周边城市的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何多浪 摄

旧厂房变身 文化艺术村落

旧厂房改造而成的梓园颇有现代工业风。卢锦波 摄

旧厂房变身 文化艺术村落

梓园一角。何多浪 摄

在高州城郊,一片闲置的旧厂房内,藏着一处文雅别致的小院落。小院子不大,却被竹影、绿树巧妙间隔开来,这边小鱼池里鱼儿游得自在,那边小石桌上的兰花静静绽放,互不打扰却又相互映衬。院子两旁一边是白墙灰瓦的艺术展厅,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书画、工艺品;另一旁是红墙砌成的二层建筑,一串串红鞭炮似的黄鳝藤花爬满了墙,这里是文艺爱好者之家。每到周末,这里就会热闹起来,丝竹之声、朗朗读书声、品香鉴茗之声相继响起,与院子里的桂花香、兰花香交织在一起,让人沉醉。

这就是高州首个文化艺术村落“梓园”里的景象。这个由旧厂房演变而来的文化艺术村落,吸引了当地一大批文化爱好者在此聚集,这里既是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也是文艺爱好者心中的“文化艺术之家”。

梓园原是高州市第二轻工局(下称“二轻局”)的旧厂房。高州二轻局从前主要生产五金制品以及工艺品。20世纪80年代,雕刻工艺品是高州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高州玉雕工艺闻名全国,一度代表了全国最高工艺水平。高州玉雕也常被国家、省里作为重要外交礼品馈赠海内外嘉宾。鼎盛时期,高州相继发展了20多家雕刻工艺厂。高州二轻局是其中唯一一家国营企业,也是高州玉雕技艺水平的代表之一。

“玉雕行业的兴衰受原材料的影响很大,好的玉越采越少,加上当时社会风气的转变以及机械化应用等原因,玉雕渐渐衰落。”梓园主理人张涛介绍。张涛的父亲张文梓是高州玉雕鼎盛时期的著名雕刻匠人,也是高州玉雕兴起的主创人之一。谈起玉雕行业的兴衰,张涛表示遗憾,“父亲那一辈靠的是手艺,是匠人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这是现代机械工艺永远无法取代的。”

张涛从小跟着父亲在二轻局长大,虽然未能传承父亲的手艺,但对高州玉雕以及高州工艺品有着很深的情愫。2017年,在外经商的张涛回到家乡过年,再次回到二轻局,看着被闲置的厂房,心中不免遗憾。于是,他决定要把这个曾经代表高州文化辉煌历程的二轻局打造成展示高州文化的窗口,让后辈们都能看到高州文化曾经的辉煌。梓园因此而诞生。

“一开始,我只是单纯地想要打造一个展示的窗口,把父亲那一辈的手艺展示出来,让更多的高州年轻人了解这段过去。没想到,在创文的推动下,竟然无心插柳,成就了一个文化村落。”张涛说。

在改造梓园的过程中,不断有志趣相投的好友加入。书画、诗词、雕刻……在思想与文化的碰撞之中,梓园逐渐定位:打造为高州首个非营利性的全开放式文化艺术村落。只要你是本土文化艺术爱好者,都可加入。

目前,梓园已经配置有400平方米的展馆,主要展出会员以及本土的优秀艺术品;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开放式工作室可容纳20个艺术主体入驻。此外,还有200多平方米的休闲活动区、300多平方米的田园采风区。已有核雕传承工作室、半畝塘书画工作室、蘭皋诗社、高州写生学会等文化主体入驻。

梓园每月至少举办2场大型文艺活动,邀请艺术名家现场授课。此外,每晚都有艺术爱好者到此,互相交流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我们高州写生学会已经正式入驻梓园,并且成功举办了以梓园为主题的第一次学生活动。会员们反响十分热烈,让大家最为感动的是,在这个大家庭里,书画、诗歌都不分家,我们共同探讨,擦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火花。”高州写生学会会长吴树龙表示,梓园让人感到高州文化艺术氛围日渐浓厚,让人对高州文化艺术的未来充满信心。而半畝塘书画工作室负责人苏三有则表示,梓园之所以能引来如此多文艺工作者,与高州近年来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密不可分。

“我们高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21年高州文化事业发展更是蓬勃,我相信接下来,高州将会诞生更多的‘梓园’。”张涛介绍,接下来还将吸纳更多本土优秀文化入园,尤其是非遗文化,希望把梓园打造为高州优秀本土文化聚集地,助力文明城市的创建。

撰文:邱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