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胡德夫与民歌,唱出海峡两岸最深情的歌,因为乡情、亲情、爱情

作者:挥挥手821

近来极少看电视。因看那些胡编乱造、矫情做作的电视节目和明星八卦,总觉得无丝毫的娱乐可言,颇有些抵触的情绪。如检讨一下自己,也逃不脱老套背时的坏习气。再一想,与其宝贵的时光被无趣地消耗掉,到不如看书、睡觉来得舒坦,便也释然了。

胡德夫与民歌,唱出海峡两岸最深情的歌,因为乡情、亲情、爱情

偶尔从凤凰网上看到纪录片《未央歌》,由台湾民歌教父胡德夫演绎出两岸的民歌及歌者。片头一辆平头小货车,载着胡德夫,在他的原乡,在崇山间、阡陌中,缓缓行驶。胡德夫自弹自唱: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此情此景,于我趋平静的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看电视的兴头又被煽动了起来。好在每集只有15分钟,竟一口气,看了全部9集。

胡德夫与民歌,唱出海峡两岸最深情的歌,因为乡情、亲情、爱情

不断出现的《橄榄树》主旋律,以及动人心弦的画面,就像太平洋徐徐吹来的春风,暖暖的,驱散着游子心中的哀愁。

胡德夫与民歌,唱出海峡两岸最深情的歌,因为乡情、亲情、爱情

山川,田野,大海,吃草的老牛,纷飞的蝴蝶和鸟儿, 故乡永远如此美好。当今歌坛的腕儿,不吝言辞地力推胡德夫和两岸的民歌。当中追忆已逝去的如王洛宾、李泰祥、李双泽等民歌界泰斗级人物, 仿佛这些人是专为民歌而存在的,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所留下的精神光芒,足以为这片土地增光添色。

胡德夫与民歌,唱出海峡两岸最深情的歌,因为乡情、亲情、爱情
胡德夫与民歌,唱出海峡两岸最深情的歌,因为乡情、亲情、爱情

当年,万芳举办独唱会。李泰祥带病为新人捧场。他的风范,让人仰视。 只是这样的人,现在已难觅了。

胡德夫与民歌,唱出海峡两岸最深情的歌,因为乡情、亲情、爱情

一个牛背上的小孩,成长为民歌教父,是从胡德夫走出大武山去淡江中学读书开始的。校长、音乐老师,把对这个赤着脚跑进教室、连国语都听不懂的卑南族少年,当成自家的孩子一般,教他明道理、学音乐。这种大爱,凡人是无法理解的,也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述得清楚的。所以,当胡德夫在人去楼空的教室中缅怀先人和过往,唱起《送别》时,有忧伤、不舍,更有温情在心中萦绕、传递。

胡德夫与民歌,唱出海峡两岸最深情的歌,因为乡情、亲情、爱情

遥想上世纪60年代末,父母分别在两地工作。他们很为我们兄弟俩白天的管教担忧,思前想后,唯一的办法是让6岁的我提前在菁山小学上学。半个世纪过去,读书的情形已经忘记了。只记得,有天夕阳西下,我在公路边刚收割完的稻田里与小朋友玩耍,班主任吴老师从山区家访归来,见我一身泥巴,远远的喊我,把我领回交给我的母亲:"加馨姐,我给你捡个孩子回来啦。"那年,吴老师20刚出头。我在她的班上只待了一年便随母亲去了埭溪。吴老师脸上洋溢着的微笑和爱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胡德夫与民歌,唱出海峡两岸最深情的歌,因为乡情、亲情、爱情
胡德夫与民歌,唱出海峡两岸最深情的歌,因为乡情、亲情、爱情

9集的片中,有王洛宾在新疆采风的情形。他改编的新疆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听着这样优美的旋律和歌词,觉得再远的距离已不再遥远,因有爱的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心被拉近了。

新疆歌曲的旋律,让我最早熟悉的,是文革结束后解禁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一个懵懂少年听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对未来的憧憬,是像花一样的美好。

胡德夫与民歌,唱出海峡两岸最深情的歌,因为乡情、亲情、爱情

听着三毛作词的《橄榄树》,又想起80年代初,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她的一套丛书,有《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等。当时看了感到很励志,所以在一位朋友的生活出现变故后,年轻的我无以宽慰她,便将这套书送给了她。

胡德夫与民歌,唱出海峡两岸最深情的歌,因为乡情、亲情、爱情

之后,三毛去新疆与王洛宾会面,为一时佳话。不曾想到,三毛回台后,却以一种让人们不愿看到的情形告别人世,去追随她的荷西去了。

胡德夫与民歌,唱出海峡两岸最深情的歌,因为乡情、亲情、爱情

《风》《雅》《颂》。《诗经》中,能打动我的,记住的,是《风》中的诗歌,因"风"从民间来,“风”从生活中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胡德夫的歌声 ,发自肺腑。有的歌,曾听过不同的版本,但从他歌喉里唱出,便有种不一般的感觉。他如果唱《在水一方》,相信会比那些歌星唱得好听。因为 ,当初民间就该是这么哼唱的,所唱出的,不是技巧,是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