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格格,清朝王爷的妻妾为何也等级森严

根据《清史稿·后妃列传》的记载,努尔哈赤时期的后宫“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皇太极建立清朝以后,“五宫并建,位号既明,等威渐辨”;清朝入关以后,顺治皇帝短暂使用过女官制度对后宫妃嫔进行管理;直到康熙皇帝登基,才创设了“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之等级森严、尊卑明确的后妃制度。

后宫等级制度创设后,原本用以称呼皇帝妃嫔的“福晋”、“格格”等名词,便消失于后宫,成为皇室宗亲妻妾的专用称谓。

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格格,清朝王爷的妻妾为何也等级森严

清代王爷和嫡福晋

福晋,即“夫人二字之音”,乃系满文翻译汉文所成的名词。福晋,在清朝专指皇太子、亲王、郡王和世子这等皇室成员妻妾的称谓。可福晋又有着嫡福晋(正妻)、侧福晋(侧室)、庶福晋(婢妾)三等之分;而在福晋之下,还有着“使女格格”这一底层妾室称谓。

也就是说,清代皇室成员的妻妾大致可分为四等: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和使女格格。

因为后宫妃嫔的晋升、贬黜抑或得宠程度,能够影响前朝政局、外戚家族势力,甚至直接影响统治根基稳固,所以康熙皇帝才创设了后宫妃嫔等级制度。可皇族成员妻妾的主要责任更多的在于为爱新觉罗氏开枝散叶、繁衍后嗣,政治影响明显较弱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格格,清朝王爷的妻妾为何也等级森严

清代后宫妃嫔形象

既然如此,清朝皇族成员的妻妾为何还要类似后宫妃嫔一样,被划分出如此等级呢?

1、爵位的承袭

对于封建皇权社会而言,爵位分封能够有效保障统治阶层的根本利益,能够充分彰显统治阶层的优越性和独特性,更能从根本上保障皇权的绝对稳固。在清朝爵位划分中,“只授予爱新觉罗氏族人”的“宗室觉罗世爵”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皇权代代传承,宗室爵位自然也得世代承袭。

清朝的宗室爵位承袭方式分为两种:世袭罔替和降等世袭。“世袭罔替”爵位中,嫡子被优先考虑承袭;“降等世袭”爵位中,“亲王嫡子封世子,后袭亲王;郡王以下嫡子,皆递降一等受封”,嫡子有着更为明显的承袭优势。不管爵位承袭方式如此,嫡出子嗣之外的“庶子”就只能“封辅国将军,郡王以下递降同”。

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格格,清朝王爷的妻妾为何也等级森严

即使在康熙皇帝将宗室爵位承袭方式改为“亲王无论嫡子众子,皆封不入八分辅国公,郡王以下递为减等而考试之,翻译,马、步射三艺皆优者,然后授以本职,否则递相降等授爵”的“考核制度”以后,嫡子依然占据明显优势,被赐承袭父爵的可能性更大。

也就是说,清代宗室爵位的承袭过程中,嫡庶之别,至关重要。既然如此,清朝王爷们的妻妾自然也要分出嫡庶,明确地位高低、尊卑上下。在奉行“一夫一妻多妾”婚姻制度的清朝时期,处在统治阶层的皇族成员自然会将这一制度发扬光大、贯彻到底。妻妾众多,又要尊卑分明、嫡庶有别,自然也就有了如同后宫妃嫔一样的等级。

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格格,清朝王爷的妻妾为何也等级森严

妻妾成群的清人

2、入宫资格

在清朝官方文献的记载中,时常可见诸如“由福晋四人,率内务府女官请皇后梳妆上头”、“皇后率妃嫔、内庭主位、公主、福晋、命妇等诣皇太后、皇上前行礼”、“诸王福晋,辄于岁首进奉合先时后时之物”、“公主、福晋、格格及外戚眷属,岁时有赐,入内谢恩”这等皇族福晋必须参与的宫中活动。

也就是说,清朝时期的皇族妻妾,需要在皇帝大婚、封后典礼、万寿庆典乃至祭祀、亲蚕等诸多事宜中扮演重要角色。清朝皇族成员本来就多,他们的妻妾队伍则更为庞大,自然不能人人进宫参加活动。

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格格,清朝王爷的妻妾为何也等级森严

如此背景之下,清朝只能制定明确的等级划分,将拥有入宫权力的皇族妻妾范围缩小。由礼部册封,由朝廷赐给定制冠服的嫡福晋、侧福晋也就成为范围之内的人;而未经朝廷册封,甚至不被皇族承认的庶福晋、使女格格们就如同普通人家不能参加家族事务的妾室,自然就被排除在外。

也就是说,清朝通过明确皇族妻妾的等级,赋予其诸如“入宫资格”这等对应特权,来彰显皇宫的威严、皇权的神圣。

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格格,清朝王爷的妻妾为何也等级森严

清代皇宫——紫禁城

3、皇族玉牒的撰写

清代玉牒,即记录爱新觉罗氏子孙名谱的家谱。根据现在的清代玉牒来看,其中记载了皇族成员的序齿、爵位变动、官职升迁、所出子嗣和部分妻妾信息。我们以康熙帝皇十三子胤祥为例,对此作出说明。

皇十三子胤祥被记载的妻妾为:嫡福晋兆佳氏、侧福晋富察氏、侧福晋乌苏氏、侧福晋瓜尔佳氏、庶福晋苏佳氏和庶福晋那拉氏,她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均生育过子嗣。而胤祥一生共有的妻妾数量远不止上述几位,也就是说,除了嫡福晋和侧福晋外,只有有过生育的庶福晋和使女格格才有资格被录入玉牒。

除了嫡福晋必须被排在第一位记录外,侧福晋、庶福晋和使女格格还会根据所出子嗣的性别,进行先后顺序记录。也就是说,清代皇族妻妾的等级划分再加上妻妾生育情况、所出子嗣的性别共同决定了她在玉牒中的记录信息。有了玉牒撰写的要求,皇族妻妾自然要明确等级,要确定尊卑。

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格格,清朝王爷的妻妾为何也等级森严

清代玉牒

后记

和后宫妃嫔等级制度一样,清代皇族妻妾的等级划分对于爵位承袭、特权划分和玉牒编纂有着决定性影响。皇族妻妾的等级划分,虽然不能直接影响前朝政事、朝局状态,但却能直接彰显封建皇权社会奉为圭臬的“封建等级制度”。在如此历史背景下,不管是后宫妃嫔还是皇族妻妾都不过是统治阶层用以稳固皇权、划分等级的政治工具而已。

参考文献:《清史稿·后妃列传》、《清稗类钞》、《皇朝宫事》、《爱新觉罗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