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名家荐读|黄永玉推荐给语文老师及学语文学生的作品

乐乐老师温馨导读

今天给大家推送《初中生》杂志推荐的黄永玉先生的文章,黄永玉,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中国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版画系主任。黄永玉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16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第九届顾问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他更是语文教师的挚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老人家的作品,学习黄先生的精神。

名家荐读|黄永玉推荐给语文老师及学语文学生的作品

我讲读书,是讲画家的读书。这个画家的读书是“不正经”的读书,我就是一个代表。我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爱看一些杂书。

我这一辈子,如果说用功,画画倒不是很用功。画画嘛,顶多说勤劳就是了,使尽力气就是了。真的用功是读书。不是用功,是有兴趣,有极浓厚的兴趣,从小就喜欢看书。大概我这人没有堕落就是因为读了书。因为旧社会是那样复杂,很容易学坏。逃难的时候,我背着几十斤书,日本人在后面追。实在跑不动,他们马上就要追上我了,我便把书往后扔,一本一本地扔,但还是背着剩下的书跑。养成看书的习惯了,每天都要读书。

但是看书呢,如果不是专门做学问的人,看书有一个特点、一个方法,就是不要太深的研究,就像陶渊明讲的“不求甚解”——不要太求甚解。我们不是专家,我们并不是研究一种东西。看书是一种快乐的事,然后才是学知识。所以一般来讲,我看很多书,看得很快。看完就算了,但能记住书里面有哪些很精彩的内容。我的书当然不借给人家,借给人家的一般就找不到了。

画画人的知识不是专门知识,他要面铺得很广的知识。有的事情你需要认真地去学习,比如说植物学、动物学;有的牵扯到规律问题,如岩石学、地质学,你也要研究一下。因为画石头、画动物、画花草,都能用上。有的东西你看过就算了,历史什么的看看就是了。历史年代、一些代表性的人物、有趣的人物、几个大战争、大的政治变化要记住。其他专门记那些有趣的事情、生动的事情,把知识面尽量铺广。然后就是养成习惯。发生兴趣了,那就不得开交了,研究之后从那里头得到很多快乐,画画有时候就能用上。比如说在处理人物上,画面上的情致、格调——这个明显是书教出来的。尤其是对我们这些没有机会进正式学校的朋友来讲,这个是极有用的。它给我们很大的自信。我们如果能够有幸碰到一个聪明、读过很多书的人,同他谈一次话就感到非常快乐。书本都是聪明的,读一本就像碰到一个聪明的人,读一万本就碰到一万个聪明人,你说多合算。

读过很多书后,我便尝试写诗。古体诗我会作的,平仄、押韵我都会。就是读书太少,用不上,作诗也没有什么典,没有意思,用同样的典也没有意思了。每次兴趣一来,古体诗作完了,还挺费心的。但一看不好,还不如作白话诗呢。看别人的古体诗也一样,我的口味也很刁钻的。

黄永玉推荐给《初中生》读者及语文老师的书

《元帅的女儿》(贺捷生 著)

本书的内容是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具有传奇色彩的真实经历,这是贺捷生首次集中讲述自己童年和青少年经历的一本书。

作为贺龙元帅的女儿,作为最小的红军战士,贺捷生的成长经历也折射着中国革命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她用深沉的情感、温婉的笔触追溯和诉说自己一段饱经磨难的历程,同时反映出革命过程中真实而严峻的苦难、辉煌。

图:Jerry

责任编辑:沫沫

特别推荐

教师美文精选

主编:曹乐乐 贺中元 责编:伍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