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溥仪手握百万大军,完全可以与孙中山决战,为何选择乖乖退位?

尽管溥仪在退位时,号称手底下一共还有100多万的士兵,但是溥仪只是一个小孩,兵权真正的掌握着是袁世凯和其他大臣。

溥仪手握百万大军,完全可以与孙中山决战,为何选择乖乖退位?

袁世凯掌握着清朝当时所有的新军,一共有20多万,这也是清廷真正的战斗力。其他的80多万只是滥竽充数的八旗子弟所掌握的旧式军队,没有任何的战斗力。甚至。笔者怀疑这80多万人中,有一半的人是不存在的,是空饷。所以说打不打不打是袁世凯说了算,并不是溥仪说了算。

袁世凯肯定不会打。事实上袁世凯并不支持清政府,甚至在自己大权在握的时候,对清政府的很多做法都是极为不满的。在清末有传闻称摄政王与袁世凯不合,想想也是:清政府每年拿那么多钱去要袁世凯的军队。

笔者说是袁世凯的军队,而不是清政府的军队,是因为这20多万的部队根本不听清政府的,只听袁世凯的。虽然他们的装备是清政府买的,军饷是清政府发的,但却只听袁世凯的。

在1911年的时候,袁世凯对清政府狮子大张口,提出要更多的军费,以此来扩充新军的实力。清政府为了成立新军已经花光了国库所有的钱,这个时候实在是没钱给袁世凯。

溥仪手握百万大军,完全可以与孙中山决战,为何选择乖乖退位?

而且南方的孙中山及众多革命人士来势汹汹,看起来准备充分,势必要将清政府赶出中国。而且清政府还要赔偿列强许多银子,国库就更加空虚。袁世凯要不到军费,与清政府的间隙隔阂越来越大,几乎要独立出去。

在1911年的时候,孙中山所率领的革命人士和袁世凯进行过接洽。双方对于推翻清政府达成了共识,只不过第一届民国大总统要由袁世凯来当。孙中山当时也同意了这个提议,于是,在清政府内部,袁世凯三番五次的推波助澜,使得几乎所有的汉族大臣不再帮助清政府。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已经失去人心的清政府也不想再强撑下去,还不如变卖家当就此退位,了却所有的烦心事,带着一大笔银子就此归隐。

有人说推翻清政府的最大推手是袁世凯,笔者认为夸大了袁世凯的作用。他只是一个有心机的投机分子,倘若不是看着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人士势力庞大,他肯定会支持清政府,与革命党不共戴天。

所以说推翻清政府的是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人士,并不是袁世凯。袁世凯只起到了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虽说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所摘取,但这也是相互妥协的结果,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溥仪手握百万大军,完全可以与孙中山决战,为何选择乖乖退位?

至于溥仪退位,清政府结束自己的统治实属是无奈之举,也是明智之选。当时的中国已经不是清政府所能控制的了,在内政上有列强的干扰,各地的革命军整装待发,脱离控制。人民起义一波又一波,封建统治已经是摇摇欲坠,强弩之末了。在加上清政府国库空虚,也无力支撑。就算是他们想支撑也没有真正的有识之士帮助。

溥仪的退位表明了封建统治在中国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土壤,袁世凯虽然在辛亥革命之后妄图复辟。也确实成功了,但是只坚持了100天不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虽然有时候会停滞,有时候车辙下有石子,看起来好像在退步。但前进的大势是不可逆的,结束封建帝制就是当时历史前进的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