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宝鸡市岐山县:穿越周原遗址,寻访周太王(古公亶父)陵

在宝鸡市岐山县祝家庄镇岐阳村北侧约400米的田野里,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坟冢,背靠双峰对峙的箭括岭。相传,这里是西周古公亶父的墓葬,被当地人称为“周太王陵”。2008年9月16日,周太王陵被公布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宝鸡市岐山县:穿越周原遗址,寻访周太王(古公亶父)陵

2016年7月1日中午,前往宝鸡市参加事业单位考试的途中,我和家人开车路过岐山县,游览这里著名的周原遗址。1982年2月23日,周原遗址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原是周人灭商之前的都城遗址,包括宝鸡市扶风县和岐山县北部,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这里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在《诗经》里曾经描绘道: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公元前12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至此地后,开始修建城郭,营造宏大都城,被称为“岐邑”。经过古公亶父、王季、文王三代,励精图治,国力日强,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西方强大诸侯国。公元前11世纪后期,周文王迁都丰京后,周原依然是周人重要的政治中心。西周末年,西戎入侵,这里变成废墟。

宝鸡市岐山县:穿越周原遗址,寻访周太王(古公亶父)陵
宝鸡市岐山县:穿越周原遗址,寻访周太王(古公亶父)陵

顶着正午的烈日,沿着田间的小路,我们从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进入岐山县京当镇。最后,来到祝家庄镇东北侧的岐阳村,这座小小的村庄中,到处都是历史遗迹。相传,西周成王时,在岐山之阳,召集诸侯,举行盟会。

如今,在村庄的中心,有一座太王祠,始建年代不详,曾经有山门、献殿、祭台和正殿等建筑。明朝嘉靖三十九年(1560),重修太王祠时,增添了王季和文王的塑像,所以当地人俗称这里为“周三王庙”。目前,现存的牌坊和大殿为近年修建,每年春季和秋季都会在此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在岐阳村旁边,还有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被称为“岐阳一号遗址”。在东河西岸崖上,可见文化层和灰坑,地表能够采集到大量陶片。陶质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红陶,纹饰有绳纹、弦纹、戳刺纹、附加堆纹、篮纹,器形有瓶、盆、钵、瓮、罐、灶等。1992年4月20日,这里被公布为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宝鸡市岐山县:穿越周原遗址,寻访周太王(古公亶父)陵
宝鸡市岐山县:穿越周原遗址,寻访周太王(古公亶父)陵

周太王陵坐落于周三王庙北侧约450米处,在道路拐弯处,曾经非常荒凉。在《岐山县志》中记载:明朝万历年以前,周太王陵被认为是周幽王陵。时知县于邦栋考辩,为之正名。

近年,在周太王陵南侧,修建起一座广场,周围种植大量草木,墓冢下方青砖包裹。此墓为圆锥形,封土保存完好,高度约4米,直径约14米。在墓冢南侧,矗立着一座碑楼,包裹着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陕西巡抚毕沅题写的“周太王陵”石碑。石碑上方,镶嵌着“功同日月”的匾额,两侧镶嵌着“岐阳肇基八百载”和“姬周子孙四海朝”的对联。

古公亶父也被称为“周太王”。他是上古周氏族的领袖,周文王的祖父,周朝的奠基人。由于戎狄威逼,古公亶父率领族人从豳地迁到周原,推进农业发展,周族逐渐强盛,推行礼教文化,奠定灭商基础。

宝鸡市岐山县:穿越周原遗址,寻访周太王(古公亶父)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