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五帝—华夏先民的王《史记》五帝本纪

哈喽大家好,又是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上古三皇五帝时期,我华夏先民的生活情况。本篇讲述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位被称为五帝的华夏先民之王的记录。

1.黄帝

黄帝是少典氏的后代,姓公孙,名叫轩辕。生下来就有神灵的一面,很小就会说话,年幼时思维敏捷,长大了敦敏,成年后聪明。

五帝—华夏先民的王《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那时候,神农氏式微,统治力下降,诸侯混战,百姓受苦。轩辕修德行,整军事,讨伐不听话的诸侯。其中有一个叫蚩尤的很残暴,不仅不听话,还没人能打得过他,黄帝就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之战擒杀蚩尤。

炎帝要去打各地诸侯,要挨打的诸侯都去投靠了黄帝。黄帝广推德行,整顿军队,调和五行,种植五谷,安抚万民,度量土地,训练凶猛如熊罴貔貅貙虎一样的士兵,与炎帝在阪泉之战中三次交手,打败了炎帝。

诸侯尊轩辕为天子,取代神农氏,称为黄帝。自此以后,天下有不安定的,黄帝就去平定,开山通路,从来没有休息的时候。

黄帝向东去到大海,登上泰山;向西到了空桐,登上鸡头山;向南到了长江,登上熊山、湘山;向北驱逐荤粥(xūn yù,古代北方民族,秦汉以后称匈奴),并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符契,在涿鹿建造城邑。

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官职都用“云”来命名,称为“云师”。设置左右大监,监理万国。天下安定,所以祭祀鬼神、山川、封禅的事情就很多。

黄帝推算历法,任用贤才治民;顺应天地四时规律,推测阴阳,讲解生死,论述存亡;按节令播种,驯化鸟兽昆虫,测定日月星辰,收取土石金玉,劳烦身心耳目,节约使用各种财物。黄帝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之兆,土是土黄色,所以号称黄帝。

黄帝娶了嫘祖,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昌意娶了昌仆,生下高阳。黄帝死后,高阳即位,这就是帝颛顼。

2.颛顼

帝颛顼高阳,是黄帝的孙子。

五帝—华夏先民的王《史记》五帝本纪

颛顼

他深沉有谋,通达明理;让人耕作好好利用土地,做事情顺应自然规律。

无论动物还是植物,无论大小之神,凡是太阳和月亮能照到的地方,没有不归服他的。

帝颛顼生了儿子叫穷蝉。颛顼死后,玄嚣的儿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

3.帝喾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族侄。

五帝—华夏先民的王《史记》五帝本纪

帝喾

高辛生下来就有神灵的一面,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他广泛施恩惠,利万物,从不为自己着想。聪以致远,明以察微。顺应天地之义,能知民生所急。仪表堂堂,修身养心,仁慈威严,秉持公正,天下皆服。

帝喾取了陈锋氏的女子为妻,生下了放勋;娶了娵訾(jū zī )氏的女子,生下了挚。

帝喾死了之后,挚即位。挚在位期间表现不好,他的弟弟放勋就即位了,这就是帝尧。

4.尧

帝尧名叫放勋。他的仁德像天那么大,他的智慧如同神灵那么高,人们像追逐太阳一样跟随他,像仰望云彩一样仰慕他。他头戴黄色冕冠,穿着黑色深衣,乘坐白马拉着的红色车子。在他治下,九族和睦,天下安定。

五帝—华夏先民的王《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命羲氏、和氏,尊上天旨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推测历法,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时令。

安排春季耕作,在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定为仲春,这时百姓劳作,鸟兽交尾;安排夏季生产,在夏至日,白昼最长,定为仲夏,这时民众住在高处,鸟兽掉毛;安排秋季收获,在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定为仲秋,这时百姓移到平地居住,鸟兽再生新毛;安排冬季收藏,在冬至日,白昼最短,定为仲冬,这时百姓进屋烤火,鸟兽长满细毛。

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设置闰月调整四季。

尧问手下,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王位?

众人推荐一个民间单身汉,叫虞舜。尧问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四岳回答他,虞舜是盲人的儿子,父亲凶顽,继母愚昧,弟弟狂傲,而他却能奉孝使家庭和睦,用美德治理家业,让家人不至于变得邪恶。

尧说,那我就试他一试。

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虞舜做妻子,通过舜和二女相处的表现,来观察虞舜的德行。舜叫她们遵守为人妇的礼节,尧对他很满意,授予他官职,让他来完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教化。

尧认为舜做事情很好,三年过去,让舜登帝位,舜认为自己德行不够,敬谢不敏。

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禅让。

5.舜

这一年,帝尧年事已高,便命舜代行天子之政,来考察他是否顺应天命。

五帝—华夏先民的王《史记》五帝本纪

舜根据北斗七星运行规律来整顿祭祀、班瑞、东巡、南巡、西巡、北巡、归至祖庙这七项政事。

舜设立了十二洲,疏导了河流;他用流放代替了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官府治事用鞭刑,学堂教育用戒尺,可以用黄金赎罪。犯了错误可以赦免,屡教不改就要受罚。

曾经,讙兜 (huān dōu )向尧推荐共工治理国家,尧说共工这人不行,后来共工果然放纵邪僻。四岳推荐鲧(禹的爹)治水,尧也认为鲧这人不行,但四岳坚持用鲧,试用以后,鲧也没有治好水,百姓依旧生活艰难。当时三苗部族在江淮、荆州作乱,肯定要被收拾。

于是,舜向尧进言,把共工流放到幽陵,来改变北狄的习俗;把讙兜流放到崇山,使其与南蛮融合;将三苗迁徙到三危,使其与西戎融合;将鲧放逐到羽山,来改变东夷的习俗。这四凶服罪,天下都臣服于舜。

尧知道自己儿子朱丹这人不行,就把王位传给了舜。尧说,“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尧去世之后,舜将王位让给丹朱,躲避到南河以南。结果诸侯都不去朝见丹朱而来朝见舜,打官司的人都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天下人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舜说,这就是“天命”,然后在中原登天子位,这就是帝舜。

众所周知,司马迁是舜的小迷弟,在五帝本纪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舜,之后还有舜的一些小故事。由于篇幅太长了,我准备下一篇专门写舜的故事。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哟!谢谢各位观众老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