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也说曹操,我也说曹操,是非成败谁能说得清?

你也说曹操,我也说曹操,是非成败谁能说得清?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谁也不能摆脱矛盾。”可就在这么多的矛盾体中,谁又是最矛盾的一个呢?在中国历史上,我觉得若曹操位列第二的话,没人敢称第一。

与曹操同一时期的人物鉴赏家许劭,曾在曹操的胁迫下无可奈何的对其评价道:“你是太平之世的英雄,动乱之世的奸贼。”曹操听了很高兴。这两句话也被后人演绎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那曹操到底是忠?是奸?是好?还是坏呢?那可真是众说纷纭。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一文中写道:“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枭雄。”在这里第一次把曹操定性为枭雄。

依我个人理解,觉得用这两个字评价曹操很中肯,介于忠奸之间,也把他矛盾的统一体现得淋漓尽致。

你也说曹操,我也说曹操,是非成败谁能说得清?

关于他的忠勇,《三国演义》中说他曾持七星宝刀只身行刺败坏朝岗的当权人物董卓,但后人说这是演义,曹操并未刺杀过董卓;但曹操青年做一小官时,的确只身蒙面当过刺客,但刺杀对象不是董卓,而是比董卓还权势滔天的太监——十常侍之首张让,这是西晋历史学家孙盛在《异同杂语》中的记载。从这儿可见,其忠勇可比荆轲。

若说他奸,从大处讲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窃汉室欲以姓曹”;还有他的座右铭“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以及“假寐杀近侍”;《三国志·曹瞒传》中还记载了曹操小时的一件事,说他为对付总在父亲面前告自己黑状的叔父,曾耍心机装中风,使其父从此再不信其叔父之言,这些儿都体现了曹操奸的一面。

你也说曹操,我也说曹操,是非成败谁能说得清?

曹操是爱惜人才又宽宏大度的,可以相迎郭嘉十里外,携手共论天下事;也可以宽恕骂他祖宗三代的陈琳,并留在身边封官视友;对害了自己大儿子和侄子的贾诩和张绣能加官进爵并重用;官渡之战中,曹操曾赤脚迎许攸;对关羽、赵云、刘备,其实他有多次机会可让他们死,但都因惜才而不忍,才有了以后的三国鼎立。

可曹操又杀了不少的能臣,曹操礼贤下士接待许攸,最后却又因其口出狂言触怒曹操而被杀;孔融因对曹操口出怨言,被郗虑告发而下狱弃市;荀彧因忠心汉室,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迫服毒自杀;杨修因恃才狂放,屡次道破曹操心机而被杀;刘馥因说曹操南征前写的“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不吉利,而被曹操冠以动摇军心的罪名而被杀。

你也说曹操,我也说曹操,是非成败谁能说得清?

曹操还是悲天悯人的,他对那时饱受战乱、瘟疫、旱涝之灾的苍生是心怀怜惜的,在《嵩里行》中写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可也就是这样悲天悯人的曹操,去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和屠城。为报杀父之仇,攻打徐州,一时攻没攻破,一怒之下,竟对周边四、五座县城进行血腥屠杀,以致泗水都被尸体堵住了。

曹操一生打打杀杀,可就是这握刀的手,却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戎马一生的曹操,叱咤风云的曹操,其临死时的遗言却是情意缠绵,细细碎碎地交代着家事,没有一点儿对政治上的安排。

你也说曹操,我也说曹操,是非成败谁能说得清?

其《遗令》中写道“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下施繐帐,朝脯设脯糒(食物)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履组卖(做鞋卖钱)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看了他的《遗令》,不仅让人想,这还是写下《观沧海》的曹操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多么地壮丽辽阔啊!还是写下《龟虽寿》的曹操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又是多么地气贯长虹啊!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曹操,临死之前却絮絮叨叨地安排着她的女人和衣物,像一个邻家的老大爷,难到这就是常说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你也说曹操,我也说曹操,是非成败谁能说得清?

最初立下的是匡扶汉室的抱负,走着走着却成了窃取汉室的奸贼,虽其一生也没废汉称帝,却还是背了这骂名千载。

最后用杨慎的《临江仙》,也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结束对其评说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