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定都都是一件大事,关乎社稷安危。从三国时算起,在南京定都的朝代前后有六个。最长的102年,最短的才23年,所以很多人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定都南京的都成为短命王朝。

要知道,南京前有长江天堑,背后有龙虎金山,按理说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为何会造成如此的局面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分别是南京的地理位置,物产资源,定都于此的六个朝代的高层作为。
首先,南京的地理位置算不上好。既然一个国家定都在这里,那肯定要考虑到防守和退路。这里虽然有长江天险,但要真正防守却并不容易。能征善战的北方军队可以从华东平原径直南下到达江边,到时候战马嘶鸣,兵戈相见,江山社稷也就付诸东流了。
南京与“东西二京”相比,还是差了不少。洛阳以东有关隘林立的丘陵,还有虎牢关、轩辕关,难以攻克的山体阻隔更是天然的保障。长安和洛阳两城是可以相互呼应的,进可攻,退可守,资源的利用和巧用神兵都有优势。相比之下,南京仅有一条长江,要保住都城,实在是难。
其次,定都南京之后,可以坐拥富庶江南,这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作为江南开发最早的地域,物产丰富,经济繁荣是基本了。再加上气候湿润,风景秀丽很适合居住和享乐,所以极易产生懒惰之性。
定都南京之后,历朝历代的达官贵人们便开始了舒坦的生活,大量置办家产,荣华富贵的背后,想的是尽享天伦之乐。可偏居一隅的富足生活,又怎么能抵挡得住强大的敌人来袭。一旦没有了居安思危的思想之后,上了战场只会摧枯拉朽做鸟兽散。
最后看看定都南京的这些朝代的统治者,吴国算是比较好的了,东晋内部明争暗斗,士族力量猖狂,争权夺利;那些文人雅士陶醉其中,还有将相专权,家臣弑君的现象,这样从朝代能长久才怪了,其他的也大同小异。
在冷兵器时代,战马是很重要的资源。南方和北方相比,相差太大了。因为南方不宜饲马,而且缺少马匹,这也就导致军民不善骑战,无论是守城还是进攻,都处于劣势。毕竟少了战之利器,处处都是被动的。
要说唯一占据了优势的时候,可能就元末明初了,因为北军不振,久疏骑战,所以明军获得了胜利。看看这六个朝代,东吴69年,东晋102年,宋59年,齐23年,梁55年,陈32年,仿佛也真的印证了这一结论:定都南京的朝代都不长久,也可以说是短命王朝。
但研究历史就这样以偏概全是不行的,至少是不客观的。因为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不仅仅是定都南京的这几个朝代时间不长,要截取一段时间内定都西安和洛阳的朝代,你也会发现它们是短命王朝,这就是一个漏洞,思维上是不严密的。
朝代更替频繁,战乱一年接一年,除了几个创造了大一统的王朝以外,其余的朝代其实都很短暂。在研究这个话题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重点:经济。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达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才会上新台阶。也才能大力发展各行各业,在管理和制定治国之道上也才能快速实现。
南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是国家的经济重心,而北方不一样,经济和政治都比南方发达。直到宋朝时,中国的经济重心才转移到南方,在这之前南方是很难与北方相抗衡的。
比如南宋和明朝都是长命的朝代了,明朝虽然后面迁都了,但南京是奠定了稳定基础的。关于定都南京的王朝都成了短命王朝这一说法,您有什么看法呢?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