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立夫 张良与下邳老人:守时是对人最大的礼貌

张良与下邳老人:守时是对人最大的礼貌

《史记·留候世家》中有关于张良的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天,张良闲逛于下邳桥上,碰到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教训这位老人,但见他年老,不忍下手,勉强地忍了下来,只好下去捡鞋。取到鞋后,老人又对他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很生气,但转念一想,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好人做到底,于是就跪着替老人穿鞋。老人伸出脚来让张良穿好鞋后,非但不谢,反而大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望着老人离去的身影。可老人离开约有一里路后,又返回来说:“孺子有教呀!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虽然觉得这个老人很奇怪,但他还是答应了。

刘立夫 张良与下邳老人:守时是对人最大的礼貌

五天后的拂晓,张良来到桥下。老人已先到那里,生气地说:“跟老人家会面,反而后到,况且天都已经亮了,你这是为什么呀?”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点来会面。”又过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跑去。而老人又先在那里,十分生气地说:“你又迟到了,这是为什么?”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

张良吸取前两次的教训,第三次不到半夜就去了,在那里等着老人。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于是老人拿出一部书,告诉张良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张良再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等到天亮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日夜钻研此书,深通兵法,终于成为汉初著名的谋士,帮助刘邦夺得了天下。

刘立夫 张良与下邳老人:守时是对人最大的礼貌

《史记》的原文如次: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西人有句名言:“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珍贵的,没有人愿意浪费时间。做一个守时的人,不仅是出于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一个不守时的人,也就是一个不值得信赖的人。

刘立夫 张良与下邳老人:守时是对人最大的礼貌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在给老朋友的信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在我看来,无论是老朋友,还是对陌生人,守时就是最大的礼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更强调人们时间意识。所以,守时更加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因为时间观念反映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道德修养。守时是一种美德,浪费别人时间或者违反约定的时间,都是对人极大的不尊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