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立夫 張良與下邳老人:守時是對人最大的禮貌

張良與下邳老人:守時是對人最大的禮貌

《史記·留候世家》中有關于張良的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天,張良閑逛于下邳橋上,碰到一個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甩到橋下,看着張良:“小子,下去把鞋撿上來!”張良有些驚訝,想教訓這位老人,但見他年老,不忍下手,勉強地忍了下來,隻好下去撿鞋。取到鞋後,老人又對他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很生氣,但轉念一想,既然已經替他把鞋撿了上來,就好人做到底,于是就跪着替老人穿鞋。老人伸出腳來讓張良穿好鞋後,非但不謝,反而大笑着離去了。張良十分驚訝,望着老人離去的身影。可老人離開約有一裡路後,又傳回來說:“孺子有教呀!五天以後天剛亮時,跟我在這裡相會。”張良雖然覺得這個老人很奇怪,但他還是答應了。

劉立夫 張良與下邳老人:守時是對人最大的禮貌

五天後的拂曉,張良來到橋下。老人已先到那裡,生氣地說:“跟老人家會面,反而後到,況且天都已經亮了,你這是為什麼呀?”老人離去,并說:“五天以後早點來會面。”又過五天後雞一叫,張良就跑去。而老人又先在那裡,十分生氣地說:“你又遲到了,這是為什麼?”老人離開說:“五天後再早點兒來。”

張良吸取前兩次的教訓,第三次不到半夜就去了,在那裡等着老人。過了一會兒,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應當像這樣才好。”于是老人拿出一部書,告訴張良說:“讀了這部書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十年以後就會發迹。十三年後小夥子你到濟北見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說完便走了,沒有别的話留下,從此張良再也沒有見到這位老人。等到天亮時,一看老人送的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日夜鑽研此書,深通兵法,終于成為漢初著名的謀士,幫助劉邦奪得了天下。

劉立夫 張良與下邳老人:守時是對人最大的禮貌

《史記》的原文如次:

良嘗閑從容步遊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随目之。父去裡所,複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複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複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複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西人有句名言:“準時就是帝王的禮貌。”時間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珍貴的,沒有人願意浪費時間。做一個守時的人,不僅是出于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尊重。一個不守時的人,也就是一個不值得信賴的人。

劉立夫 張良與下邳老人:守時是對人最大的禮貌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在給老朋友的信中寫了這樣一句話:“在我看來,無論是老朋友,還是對陌生人,守時就是最大的禮貌。”現代生活的快節奏,更強調人們時間意識。是以,守時更加成為現代人必備的素質和職業道德,因為時間觀念反映着一個人的工作态度和道德修養。守時是一種美德,浪費别人時間或者違反約定的時間,都是對人極大的不尊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