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原是许世友的勤务兵,四年后成为许世友的上司,可惜英年早逝

前言

戴维曾说:逆境,是倾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涛;它又是锤炼强者钢铁意志的熔炉。身逢乱世对于堕落者来说是一生的灾难,而对于天资聪颖者来说却是最好的机遇。在烽火硝烟寒风凛冽的凛冬,有这样一群手握长枪风雨兼程披甲出战的军人,他们将醉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奢靡弃之如履抛之脑后,在战场上一声令下指点江山,从而流芳百世造福几世。陈海松便是其中一位,他在腥风血雨中出生长大,在战争的血洗下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还是16岁的青葱少年时,便与革命事业同舟共济,在庞大的士兵中崭露头角,展现出超强的军事天赋,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少年成为了军事指挥部中最年轻的指挥家。

他原是许世友的勤务兵,四年后成为许世友的上司,可惜英年早逝

01

1914年,陈海松出生于河南省黄站镇的一个小村子,这个地方也是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一个支点。或许是有红军的幕后支持,村民们虽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但比起从前毫无念头毫无希望的日子,总算多了一些干劲。而生活在村子里的泼皮小子们更是上山下河调皮捣蛋样样都很溜。陈海松是黄站镇远近闻名的孩子王,因为他善于观察大人的言行举止,讲起话来条条是道,玩打仗游戏时也总是胜利的一方,周围的孩子们都很信服他。

稍微长大后因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都对红军战士们怀有浓浓的仰慕,这也包括陈海松。聪颖果断的他当之无愧成为了儿童团的团长。但这终归只是孩子间的游戏,陈海松更想跟着红军走,跟着他们一起上战场杀敌人当英雄,虽然这只是少年人不成熟的梦想,但在他心中留下了一颗火热的种子,于是他向父亲提出请求,希望加入红军。他的父亲只是个封建传统的老农民,认为虽然日子苦一点,但传宗接代却是祖祖辈辈的大事,自然不肯同意,还把陈海松关进了小黑屋,要给他找个童养媳。前几天陈海松自然是又哭又闹孙悟空大闹天空,把家里闹腾得鸡犬不宁。可他接着便回过神来,想出了一个办法,装作乖乖听话的模样,愿意下地干活为家里减轻负担。父亲相信了他,于是放松了警惕,谁知一天中午,地里却没了陈海松的影子,只有一根锄头孤零零扎在地里。

他原是许世友的勤务兵,四年后成为许世友的上司,可惜英年早逝

02

1930年,陈海松参加红军后不久,由于为人机灵,被安排为团长许世友的勤务兵,许世友也是湖北人,之后因为革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如果说许世友是伯乐,那么陈海松绝对是一匹放养型的千里马。每逢战时讨论,起初陈海松只是站着听,过了一段时间,许世友却听见他和其他勤务兵的谈话,发现这小子对战争情况的洞察十分敏锐,是个能领兵打仗的好苗子。

但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必须让他多方全面的学习,尤其是陈海松的成长背景,他并没有接触太多的军事知识。许世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陈海松调去宣传部门,如果他的领悟能力足够好,就会在其他作战部门的沟通协作中学习到很多军事理论。陈海松很聪明,不仅记忆力惊人,能够记住身边每一个士兵和上级将近上千号名字,还能将各种军备材料倒背如流。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分析案例,不仅能自学成才,还能用最简单的大白话说给士兵们听。很快,陈海松出色的沟通、学习、分析能力让他在基层士兵中脱颖而出,而他的职位也从一个小小勤务兵变成了宣传队长、指导员、指挥员等职位。

他原是许世友的勤务兵,四年后成为许世友的上司,可惜英年早逝

03

因为一次临危受命,担任营长的陈海松率领全员和整整五个团呈合围之势的敌军展开了一场漫长而艰苦的对抗战,敌我力量悬殊,但陈海松超强的军事作战能力发挥出来,他们不禁守住了阵地,还将敌军打得落花流水纷纷逃窜。这一战让陈海松的大名彻底打响,因为一次工作调动,担任政委的陈海松和三年前的顶头上司许世友在会议中相遇,许世友很是欣慰,同时也惊讶于这个青年的成长之快。

1934年,陈海松凭借出色的军事领导能力立下了赫赫之功,升为红九军的军事政委,而此时许世友也成为了该军的副军长,但是比陈海松低了半个级别。从许世友的勤务兵成长为他的上司,陈海松只用了四年的时间,成长之快十分少见。

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许世友被授予解放军上将军衔,如果陈海松能在战争中留存下来,那他的成就或许不下于许世友上将。只可惜,他在1937年的时候,就在一场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3岁。

他原是许世友的勤务兵,四年后成为许世友的上司,可惜英年早逝

结语

陈海松的成功之路或许有他人的识人之明,有身边人的赐教和帮助,但更多的是他个人的努力和天赋所在,他的事迹也证明了,只要有光之人,无论身在何处,都会绽放出璀璨光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