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担忧何柱国变成第2个张学良,他是怎么做的?

前言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图谋抢占东北,但此时东北处于苏联的占领下,且中共也在一些地区建立了民主政权。这样一来,蒋介石放弃了派嫡系部队进入东北,而选择了由东北军旧将领组成的班子去接收东北。蒋介石认为,东北军回老家,名正言顺。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担忧何柱国变成第2个张学良,他是怎么做的?

但蒋介石的猜忌心太重,他不放心能征善战、善于团结部署、号召力强的东北军领军人

何柱国

。后来,在

陈诚

的进言下,蒋介石恐其成为第二个张学良,遂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

张学良被扣押,东北军群龙无首导致“内乱”,何柱国险些被杀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为力挽蒋介石的“面子”,陪送蒋飞回南京,此举铸成其终生大错。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担忧何柱国变成第2个张学良,他是怎么做的?

图 | 张学良和杨虎城

蒋介石一到南京后,立即将张学良扣押软禁,并要交给军事法庭审判。不过,在“审判”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当时,按照军事法庭的庭审规定,对将级军官的审判,需由一名比被审者的军衔高一级的将官担任审判长。

但是,张学良的军衔为一级上将,据此推测,审判他的人一定要是特级上将才行。可国民党的军队中,特级上将只有蒋介石一人,空前绝后。起初,拟定人选为德高望重的

李烈钧

,但李烈钧却为二级上将。若是让二级来审一级,既不合法,又会沦为笑柄。这可如何是好?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担忧何柱国变成第2个张学良,他是怎么做的?

图 | 李烈钧

蒋介石得知消息后,即通过国民政府为李烈钧临时造假加“星”,升至“特级上将”。12月31日,开庭这天,李烈钧宣判:

判处张学良有期徒刑十年,剥夺公民权五年。

很快,西安方面知晓了情况。这时,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在营救张学良的问题上,产生了主战、主和的严重对立。

“少壮派”

孙铭九

等人,公开喊出了

“打出潼关去,救回张副司令员”

的口号,主张武力解决,不惜与蒋介石的中央军一战;而老一辈的将领们,例如,

王以哲

等人,认为先解决西安的问题,后救张副司令。因为当前局势,如果再动干戈,势必会引起更大规模的内战。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担忧何柱国变成第2个张学良,他是怎么做的?

图 | 孙铭九

就这样,由于各自的看法不同,所以两派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西北军有杨虎城在,他还能控制住。而东北军,因张学良不在,群龙无首,“少壮派”青年军官们的活动就无人加以控制了。

杨虎城虽名为两军的统帅,但东北军毕竟不是他自己的部队,实难挑起这副担子。当时,张学良钦定的东北军负责人

于学忠

在兰州,眼下在西安最高带兵将领的就只有何柱国和王以哲二人。恰巧的是,他俩的队伍都不在西安。

中国过去的地方势力,如广西、西北的军队,都是以个人为核心,东北军也是如此。长期以来,东北军是以张学良为核心的,一切听从他的指挥。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家仇集中在他一人身上。他坚持主张收复失地,抗日雪耻,因而赢得了广大东北军将士们的爱戴。所以,除了他以外,是没有任何人能领导东北军的。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担忧何柱国变成第2个张学良,他是怎么做的?

与此同时,蒋介石双管齐下,一方面试图借助“扣押张学良”,从而引起东北军分裂,趁机拆散东北军、西北军、中共之间的“三位一体”军事同盟;另一方面以军事威胁的手段,派中央军大举西进。

在中共看来,当下只要“三位一体”够团结,并把红军的声威传出去,使中央军不敢猛进,才有可能达成释放张学良,西北半独立局面的目的。

于是,周恩来代表向东北军和西北军中的“少壮派”,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解释不宜打仗的道理,但未能说服他们。同样,何柱国和王以哲也同“少壮派”争论,说服不成便加以斥责。可结果反而不好,“少壮派”不服,开始向军队内部散布“何柱国、王以哲投降了蒋介石,受贿千万元”的不实言论。

这种情形下,何柱国只能去兰州把

请来主持大局。于学忠赶来后,他也主张“和平解决”,不曾想,连

也没能镇压住“少壮派”青年军官们。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担忧何柱国变成第2个张学良,他是怎么做的?

图 | 于学忠

主战的“少壮派”不顾大局,一面逼着杨虎城下达全线打仗的攻击令,一面威胁周恩来代表出兵。加之有些野心家们的从中煽动,西安的形势十分紧张且复杂。一时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2月1日,大街上贴出了“除奸”的标语。“打倒出卖张副司令的何柱国”的大标语,出现在了他的住所对面的长墙上。接着,何柱国还收到了一封匿名信,是一张要杀的人的黑名单,里面列有他和王以哲等人。

这封密信是何柱国的前参谋长悄悄送来的。此人虽然站在“少壮派”反对主和,但是却不同意采取恶毒刺杀的手段来制造分裂。因此,他冒着风险,将

机密要情

传到了何柱国的手里。

此时,何柱国已经感觉情况十分严重了,他便赶紧去找正在家里养病的王以哲。何柱国开门见山地说:

“他们要造反了,怎么办?咱们还是到杨虎城主任那里去暂避一下吧。”

王以哲不以为然地说:

“杨主任的西北军也有‘少壮派’,就是到他家,也不一定没有危险。”

何柱国继续劝说:

“不管情况如何,到杨主任那里总有个商量解决的余地。”

但王以哲那时的病情很重,加之对“少壮派”的估计不足,认为他们不过是闹闹而已,是不会动刀动枪的。因此,王以哲还是不肯走。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担忧何柱国变成第2个张学良,他是怎么做的?

图 | 何柱国

2月2日,“少壮派”孙铭九派人到王以哲家中将其杀害。何柱国、于学忠躲进杨虎城公馆,得以幸免。

据何柱国回忆:

他们缴了我卫士们的枪,关禁了我家里工作人员后,跑到杨虎城公馆来抓我。我和他们在一个小会客室里会面,向他们说明主和的理由。他们大吵大闹,秩序极乱。我也气愤不已,不知打了谁几下耳光。他们说:“这是杨主任的公馆,咱们是东北军,应该到外面去开会。”几个人拥上来架我。我气急了,说:“好,咱们走!为了抗日嘛,死了也不算什么!”

好在杨虎城及时出现,制止了这场行凶。后来,何柱国才知道,原来杨虎成为了防止不测,指示他的卫队,凡是进杨宅的人,一律不许带枪。不然王以哲被枪杀,何柱国也逃不了……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担忧何柱国变成第2个张学良,他是怎么做的?

图 | 杨虎城将军

话说回来,王以哲是张学良的心腹大将,在东北军内是一个有影响、有威信的重要将领。他的被害,激起了广大东北军将士们的愤慨。此时,驻防在渭南前线的王以哲队伍,得讯后准备调转枪口向西安进军,要杀

一伙,给

将军祭灵。

等人慌了神,自知无法控制局面,不得不请求周恩来出面平息事件,最终受孙铭九之命,枪杀

的特务连连长

于文俊

成了替罪羊,事件才得以缓和。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担忧何柱国变成第2个张学良,他是怎么做的?

图 | 王以哲

“杀王事件”平息后,西安方面与南京政府在谈判中达成了协议。随即,蒋介石发表“陕甘军事善后办法”,对东北军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进行整编。何柱国代表东北军,力争东北军不被拆散,留在西北。但东北军有些将领不愿再留驻西北,要求调出潼关去。

二月上旬,在开封举行了“整编东北军”的会议。会议结果,东北军除了何柱国的骑兵军外,一律调离西北。从此,东北军也就成了历史上的名词了。

何柱国率骑兵军抗战,屡次重创日寇,接收东北,遭人暗算

何柱国担任了骑二军军长,英勇奋战,是名副其实的抗日名将。抗战胜利后,何柱国接到了蒋介石的委任令,他以东北行营参谋长的武官身份,与文官身份的东北行营主任

熊式辉

,一起为接收东北任务,“尽职尽责”、“鞠躬尽瘁”。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担忧何柱国变成第2个张学良,他是怎么做的?

图 | 熊式辉

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地进行,何柱国积极联络

董英斌

等东北军将领。但这种行为,在特务们的眼中,显得格外地“逆反”。

1945年10月10日,所谓的国民政府“国庆节”这天。被任命为东北外交特派员的

蒋经国

设宴招待苏联大使。宴会邀请名单中,作为文武官的代表,熊式辉和何柱国自然是受邀人员。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担忧何柱国变成第2个张学良,他是怎么做的?

图 | 蒋经国

宴会开始后,按照规定说,熊式辉和何柱国应该平起平坐,与苏联大使同席。而事实上,何柱国被安排与东北军将领坐在一起,入座时酒杯里的酒都斟好了。何柱国心里不大痛快,直到宴会结束,他只喝了一杯酒,什么东西也没吃。但就是这杯酒,让何柱国的眼睛失去了光明。

据何柱国回忆说:

晚宴后回到上清寺寓所。次日,自觉双眼不适,请医生看过;第三日一觉醒来,我以为天尚未明。经从人告诉我已日上三竿。我才发现我的眼睛出了毛病,什么也看不见了。病前毫无感觉,病后毫无痛觉,表面也没有一点病患症状。当天下午被送往重庆中央医院诊视。

在何柱国住院的这段时期,一天晚上,何柱国的一位保定学生来看望他。两人见面后,谈及东北当前的人事关系时,学生突然问他:

“何老师,你为什么得罪了陈辞修(陈诚)?”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担忧何柱国变成第2个张学良,他是怎么做的?

图 | 陈诚

何柱国被学生问得一脸茫然,他说:

“我并没有得罪陈辞修,他虽然身居高位,但见了我的面,总是何老师长,何老师短,对我是很尊敬的呀。你这话从何而来呢?”

学生当即再现了陈诚与蒋介石的谈话。陈诚对蒋介石说:

“叫何柱国去东北,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张学良呢?”

蒋介石沉默了许久,叹了一口气道:

“我已公开发表了委任状,此事要从长计议。”

也就是说,因陈诚的进言,才让蒋介石痛下毒手?学生继续问他:

“何老师,陈诚在蒋委员长面前进谗言!不知您是在什么地方无意得罪了他?”

听了学生的这番话,何柱国百思不得其解。

待学生走后,何柱国细加思量,突然想起了一件往事。他觉得自己虽无意,可能陈诚却因此耿耿于怀。事情的经过是这样……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担忧何柱国变成第2个张学良,他是怎么做的?

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何柱国驻军豫东,蒋介石召他去重庆,在陕南路遇到了陈诚的车,因方向相同,遂二人结伴而行。在路过关帝庙时,何柱国和陈诚两人均下车拈香祷告。

后来,经过张良庙时,陈诚又下车焚香,而何柱国却在车上未动。见此情景,陈诚就怪异问道:

“何老师,您为何厚此薄彼,不敬张良?”

何柱国回答:

“张良者,汉时名将,功名煊赫,奈何竟去干预政事,是我所不敬也!”

陈诚听了何柱国的话,面色不悦,代号入座,以为何柱国在刺他痛处。

可能正是那个时候,陈诚的心里埋下了一个“复仇”的种子。

就这样,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毫无效果,医生也诊断不出失明的原因。而蒋介石为了表示关心,特批两万美元,并派了一个英文秘书送何柱国赴美求医。1946年春,何柱国在妻子和儿子的陪同下,去了美国。

在这期间,来美国治病的

张群

,顺道探视何柱国。

此人,追随蒋介石最久,长期在蒋的身边担任要职,自然了解其中的缘由。他见何柱国的病情严重,不禁叹息:

“他们也太狠毒了些!”

何柱国听后,追问此话何意?张群却沉默不语。此时此刻,何柱国想到,张群可能知道一些内情。只是事关重大,未便明言而已。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担忧何柱国变成第2个张学良,他是怎么做的?

图 | 张群

在美国医治了一年多,未见效果。后来出院时,何柱国问医师是什么病因?医师告诉他,似乎是食物中毒。于是,何柱国请医师出具视觉神经中毒的证明,医师不肯开。因为医院早就知道他是参加了一次官方宴会后失明的,可能是酒中下毒所致。若是给他开了这种证明,恐将引起外交上的麻烦。

国民党这边,重庆的报纸上,大张旗鼓地宣传何将军饮酒过量导致失明,把责任完全推到了何的身上。接着,蒋介石任命

为东北行营参谋长。因董的声望、能力远远达不到何柱国,当然就成为不了第二个张学良了……

何柱国移居杭州,退隐朝堂,杭州解放当天,向毛主席发去贺电

1947年春,何柱国带家人回国。此时,大规模的内战已开始,东北、华北一带已是战火纷飞,北平、上海都不是适合养病。

此时,他的东北老同事、时任浙江省主席的

沈鸿烈

邀他到杭州居住。何柱国思虑一番,认为杭州不是战略要地,纵使内战扩大,战火也烧不到那里。就这样,何柱国在杭州落了脚。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担忧何柱国变成第2个张学良,他是怎么做的?

图 | 沈鸿烈

在这段时间里,他一边治疗眼病,一边关心祖国的前途如何?双目失明,报纸不能看了,他就只能在收音机收听当下的战况形势。1949年5月,杭州解放,解放当天,何柱国向毛主席发了贺电,毛主席复电,叮嘱他在杭州安心疗养;同时,浙江省人民政府派专员前来向他问候。

对此,何柱国非常动容。他心想:

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从此可以结束了,中国共产党解放了中国,必将为中华民族开创一个新的纪元!

1956年12月12日,正值西安事变二十周年纪念日,北京举办盛大的庆祝会,周总理电邀何柱国赴京参加。在会上,周总理对西安事变作了正确的评价: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伟大转折点。”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担忧何柱国变成第2个张学良,他是怎么做的?

随后,何柱国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他倾听了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会后,毛主席设宴招待他,安排他坐在周总理的左侧。

“宴席上,周总理频频为我夹菜,特别照顾我。”

事后,周总理介绍他去抚顺进行针灸治疗了八个月。虽仍无疗效,但周总理的关怀让他难以忘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