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先念领导中原突围失去中原根据地,为什么仍得到中央军委称赞?

一九四六年六月,中原解放战争拉开了序幕。

一开始,蒋介石原本是想用国民党军队拖住中国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军,通过这种手段,完成他自己对整个中国战局的布置,使得国民党军队能够向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顺利进军,进而使国民党军队在整个中国的战略态势上占据优先地位。不得不说,蒋介石的这个算盘打得很好,但很可惜的是,中原解放军军队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这一阴谋 打赢了中原保卫战。

在这场耗时长久,兵力耗费巨大的中原保卫战里,中原解放军最后并没有保住根据地,按理来说这应该就可以定性为中原突围是一场失败的战争了,但实际不然。

李先念领导中原突围失去中原根据地,为什么仍得到中央军委称赞?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我们一般认为,中原突围是我党解放战争开启的第一场大型战争,在解放全中国的历史进程上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和象征性。而作为中原军区的总司令李先念,正是他指挥了中原突围的战役,那么对于他的评价又是如何呢?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哪怕中原解放战争并没有取得超乎预期的结果,但众多开国元勋对于李先念的认识和判断都是积极的,从来没有人说过这场战役中李先念的指挥方式和作战方式有什么问题,大家对他的评价都是正面的。那么,中原突围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呢?在这次战争中李先念又起到了什么作用,才使得他后来遭到将领的一致认同呢?接下来就跟着我们一起看下去吧。

李先念领导中原突围失去中原根据地,为什么仍得到中央军委称赞?

先说说参与中原突围的部队组成吧。不同于东北野战军或者华北军区的部队,参与中原突围的中原野战军一开始并不是同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和军事力量。相反,这支部队是临时组建出来的。部队里的战士们来自不同的军区和兵种,他们中有的人曾经是新四军,也有的人曾经是八路军。由于兵种等的差异性和来自各个军区的问题,使得中原突围的部队力量实力并不强,要想在中原突围中取得好的战绩和成绩,这就意味着李先念等中原军区的领导人有娴熟的战术和惊人的战略思想,对于每一次战役的军事力量和军事战略了熟于心,不允许出一丁点岔子。

这也注定着,中原突围战争与红军长征等巨大战役的不同,不仅不能汇合兵力,集中一处攻打国民党军队,反而要做到主次兼备,多路作战,拉长战线等基本战略战术,对每一次战役投入巨大的心力,逐渐缩小和国民党军队的差距,最终战胜国民党军队。

李先念领导中原突围失去中原根据地,为什么仍得到中央军委称赞?

其实,想要说清楚中原突围这一事件,那就必须得从

桐柏山会师

说起。当时三个军队在桐柏山会师,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早在一九四五年八月,中国跟日本持续了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结束。日本成为战败国,中国成为战胜国。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内部的战争。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原本就不太亲密的合作更加不复存在。当时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并没有经历过大幅作战,抗日战争对国民党军队的兵力损耗并不明显。反观中国共产党,由于积极抗日的原因,我军将士们在抗战中有很多人牺牲受伤,整体兵力情况大幅削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时间比国民党要晚,整体的军事和政治实力都不如国民党。所以当日本这个外患消失之后,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也就更加突出了。国民党军事和政治实力强于中国共产党,这就意味着我党所处的处境非常不利。

因此,有必要将全国几支大型部队结合起来,毕竟孤掌难鸣。只有将军事力量汇合起来,才能避免国民党军队的逐个击破,在国共两党的战略布局上取得一点优势地位。出于这种考虑,

中央军委

最终下达了命令,要求在桐柏山区附近进行中国共产党军队的

整体会师

李先念领导中原突围失去中原根据地,为什么仍得到中央军委称赞?

那为什么会选择桐柏山区呢?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是,桐柏山区面积很大,中国共产党已经习惯了游击作战,在桐柏山区会师对我党军队的军事力量的保存完整度来说,具有极大的优势。第二个原因是在桐柏山区,国民党军队整体实力比较弱,易于进攻。因为处于山区,国民党军队将领在这个地方的油水比较少。一听到日本投降之后,蒋介石又不允许中国共产党接受投降,最终只能是国民党中队接受日本的投降。所以驻扎在桐柏山区的国民党军队,很多都跑到附近的城市,接受了日本的投降,进而来满足军队将领自己的腰包。出于这两点原因,

中央军委选择桐柏山区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李先念领导中原突围失去中原根据地,为什么仍得到中央军委称赞?

那么三军会师主要是哪三军呢?其实三这个字在中国来说指的是多的意思。也就意味着是中国几支大的部队来到桐柏军区会师,主要的军事力量有四支。第一支是

王树声

带领的河南军区的部队,部队兵力有一万多人,从河南的西部地区逐渐南下,前往河南桐柏地区。第二支是处于黄河西部地区的冀鲁豫军区的

杨劲

带领的军队,冀鲁豫军区与日军作战斗的方式经常是游击战争,他们便就近从游击地区向西南地区靠近。第三支是

湖南救国军

,这支部队向北靠拢,逐渐到达桐柏山区。第四支武装力量,也是最大的一支军队武装,就是李先念带领的新四军第五军。李先念先前带领着军队一直是在武汉周边地区抗击日军和国民党军队,与其他地区的共产党部队一直都是遥遥相望的状态,几乎没有过任何联系,属于是一支孤军。尽管如此,

李先念

还是依旧带领着新四军第五师一直与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侵略军队作战。

李先念领导中原突围失去中原根据地,为什么仍得到中央军委称赞?

在日本投降之后,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面对中央军委下达的明确命令,李先念毫不犹豫地便带领他的队伍前往桐柏地区。在去往桐柏山区的过程中,新四军部队遭遇了国民党军队的伏击。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攻击,这四支队伍之间守望相助,互相帮助。虽然战争激烈,但是他们依旧凭着坚定的信念逐渐向桐柏山区靠拢。

从一九四五年年八月份到十月份,历经两个月,中国共产党的军队终于在桐柏山区顺利会师。

尽管在会师之后,总共的部队人数也不过是六万余人。这个军队数量相比国民党军队数量来说实在是不堪一击。

李先念领导中原突围失去中原根据地,为什么仍得到中央军委称赞?

顺利会师之后,中央军委将这四个部队集合整编,形成了新的中原军区,李先念则成为中原军区的总司令。在整个桐柏战役中,主要有两个阶段的战役,期间共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七千多人。在第一阶段,我军部队士兵们的士气大涨,对待国民党中队是依旧能够坚勇奋战,取得了很好的战绩。但在第二阶段时,遭遇了一些困难。首先是平氏镇失守,后续在双沟战斗和祁仪战斗中也遭遇到了不利情况。

李先念领导中原突围失去中原根据地,为什么仍得到中央军委称赞?

这三场战役没有打好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第一个是在前期的抗日战争中,中原军区的各个部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适应的是游击战争的方式,也就是针对敌人各个击破。对于目前跟国民党军队的战役中集中攻打的战争方式还是有区别的,正是这种战争方式的不适应成为了导致战役失败的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中原军区的部队都是经过这四个武装部队组建而成的,部队之间的磨合尚未结束,在战争配合和平时作战的相互影响中,士兵与将领可能存在一些不适应。第三个原因是当时整个中原军区的领导班子也刚建立,各个领导熟悉的只是各自原先的部队,对于整个军区的部队情况还未完全摸透。

在作战时,由于对于部队情况不够熟悉对敌作战中也不够狠辣,战略战术的运用不够极致,才导致了战争的失败。任志斌后来在访谈中指出,如果当时指挥战役时再狠一点,是有可能赢得双沟战役的胜利的。第四个原因是当时中原军区的部队缺乏大型的军器装备,过分依赖游击战争和夜间战争,对于攻坚战争不够重视。

李先念领导中原突围失去中原根据地,为什么仍得到中央军委称赞?

最后,因为桐柏山区是一个新建立的战区 在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时,我党对于军队的宣传问题也不够到位。国民党军队普遍认为,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很大,被中国共产党俘虏之后一定会被杀,因此他们作战的情绪比较严重,坚决抵抗绝不投降。总之,虽然桐柏战役中有些战争是处于失利地位的,但在整体上,对于整个中国地区的战略配合都是有利的。这一点,中原军区的作战也得到了中央军委的肯定。

桐柏战役也是中原突围战役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

。中央军委对

桐柏战役

的肯定,也使得李先念的人在领导中原军区进行突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李先念领导中原突围失去中原根据地,为什么仍得到中央军委称赞?

那么在战争过程中,李先念到底起到了什么重大作用呢?首先,由于中原军区是四个不同的武装力量组成的,部队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相处问题。普通战士们之间,基层领导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对于这一点,李先念的认识是很到位的。但在整体战争过程中,中原军区的指挥和作战却没有出现一些不团结因素,这与李先念本人的指挥跟团结理念是分不开的。作为中原军区的总司令,李先念的民主作风很扎实。对于年轻将领和普通战士,李先念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在解决部队的物资等问题时,李先念毫无藏私,只为解决实际问题,不看重私念。

总之,李先念自身的高风亮节和人敬佩的作风,都得到了很多将领和战士们的认可,在领导战役中取得了重要的优势。

李先念领导中原突围失去中原根据地,为什么仍得到中央军委称赞?

很多人都认为中原突围是一场失败的战役,他们认为中原中区有必要保住根据地,没有保住根据地的中原突围是一种失败的战役。但实际上,中原地区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非常重视的一片地区,为此蒋投入了巨大的兵力。再者,中原军区的整体实力并不强。若是一味到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肯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哪怕如此,也不一定会取得肯定的胜利。就目前而言,

中原突围绝对可以称之为是一场胜利的战役,李先念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