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蒋介石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他叫陈布雷,
号称是蒋介石的“第一秘书”,
陪伴在蒋介石身边多达21年,他和蒋介石之间是同事更是朋友。
可是作为蒋介石身边如此重要的人,他的小女儿陈琏竟然是一位共产党员,不仅如此,就连陈琏的丈夫也是共产党。
陈琏以陈布雷女儿的身份在父亲和国民党身边潜伏多年,
身份信息被暴露之后让国民党父亲左右为难,难以抉择。

陈布雷
陈琏到底为什么要背叛父亲加入共产党?陈布雷自尽背后是否还有其它原因?
不满父亲与国军,毅然加入共产党
陈琏出生于1919年,就是那个军阀混战,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新旧民主革命转折点的那一年,就是在这样无比动荡的环境之下,陈琏出生了。
陈布雷一生一共有九个孩子,七个儿子,两个女儿,陈琏就是最小的那个。
陈布雷一家人
在陈琏出生后不久,她的母亲就因病去世了,遭遇了丧妻之痛的陈布雷就把自己所有的不满都
归咎在了小女儿的身上。
他觉得是小女儿的出生造成了妻子的死亡,所以一时冲动之下就把小女儿扔出了家门,把她送到了她的外婆家。
陈布雷觉得自己每次只要见到陈琏就会想起妻子去世时的样子,于是无辜的小陈琏就这样惨遭抛弃,
失去母亲的她一直是外婆负责照顾。
在陈琏长到6岁的时候,陈布雷对于妻子去世的疼痛已经有所淡化,于是便想着把女儿
接回来亲自抚养。
陈布雷自知对女儿有所亏欠,所以对她格外的宠爱,还给她取了一个小名叫“怜儿”。
陈布雷告诉她之所以给她取这个小名,是为了让她永远记住自己的母亲。
因为陈琏从小和外婆一起长大,习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突然来到父亲身边多了许多管教,这让陈琏非常不适应。
陈琏
陈布雷的思想可以说是一半封建一半先进,陈布雷骨子里就一直重男轻女。
他只让自己的儿子们去接受各种高等教育,觉得女孩不需要学习这些东西。
但是因为陈琏从小就不在父亲身边长大,所以对于父亲的建议也听不进去,
毅然决然的自己去到了杭州高等学堂学习。
陈布雷知道了也没有办法,只能任由她去。
在家庭教育方面,陈布雷显然不够开明,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陈布雷还是拎得清的,
对于抗日他会力所能及地做一些该做的事情。
陈琏因为不顾父亲的反对走出家门主动接受了高等教育,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解放,也渐渐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等众多新思维。
虽然陈琏只是一介小女子,可是面对当时中国国内的危急情况,陈琏那颗救国救民的心也一直在不停跳动,
想要为拯救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琏后来便逐渐接触到了国民党和共产党,了解越深陈琏就越发觉得
国民党是一个冠冕堂皇的伪政府,内部充斥着腐败专横和独裁。
国民党腐败
陈琏虽然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国民党官员,可是她不愿意和父亲一样加入这样一个腐败的组织,
于是陈琏后来便主动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自从陈琏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就注定了她和她的父亲将会是两个阵营里的敌人。
知遇之恩与父女亲情的艰难抉择
陈布雷的封建思想除了体现在他的家庭教育上,还体现在他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
陈布雷以前是上海报社的一家编辑,拥有着非常高的文学造诣。
蒋介石无意当中看到了他写的文章,对他的才华非常的钦佩,于是就把陈布雷招至了自己麾下并予以重用。
加入国民党阵营之后的
陈布雷就成了蒋介石的笔杆子,
蒋介石的很多文章都是由陈布雷代写的。
陈布雷在蒋介石身边一待就是21年之久,蒋介石也一直非常器重他。
蒋介石
陈布雷虽然一直跟在蒋介石身边为国民党效力,
但他心中还是有民族大义存在的。
在国民党迫害进步人士的时候,陈布雷曾多次出手相帮。
也正是因为得到了蒋介石很深的信任,所以陈布雷经常冒着惹恼蒋介石的危险多次向蒋介石进言,
想要劝说蒋介石放弃残杀进步人士。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
陈布雷还劝蒋介石在这个时候要放下内部矛盾一致对外,
可惜蒋介石并没有采纳陈布雷的建议。
按理说像陈布雷这样一个深知民族大义,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不应该一直忍受国民党的两面三刀,表里不一,早就应该退出国民党了。
可陈布雷内心却同时也有着属于知识分子的那份固执,他觉得蒋介石对于自己有知遇之恩。
所以就算对于蒋介石的诸多做法存在着很多不满,他还是不忍心背叛蒋介石。
陈琏自从加入共产党之后一直对自己的身份严格保密,尤其是不能让自己的父亲知道。
陈琏觉得自己的父亲是深受蒋介石器重的人,或许利用自己陈布雷女儿的身份可以从中探取更多对共产党有价值的情报。
1939年,陈琏正式进入了西南联大读书,陈布雷当时专门送女儿去学校。
在临别之前还特意叮嘱女儿要好好钻研学业,不要轻易沾染政治。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女儿当时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
陈琏对于父亲的叮嘱立刻展开了反驳: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救国图存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如果都像国民党一样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国家安危,那我们这个国家还有什么未来可言?
陈布雷和陈琏
陈琏知道自己的父亲对国民党忠心耿耿,但是她没有办法无视国民党内部的腐朽没落。
即使她再不想和自己的父亲站到对立面,但现实情况似乎已经不允许陈琏进行选择了。
陈琏在西南联大不仅学习到了很多新思想新知识,而且还收获了一生挚爱——袁永熙。
他和陈琏的家庭境遇几乎差不多,袁永熙家里也有在国民党内部工作的人员,但是他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琏和袁永熙两个人算是同命相连,因为经历相似,二人又互有好感,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陈琏和袁永熙
可婚后好景不长,袁永熙的共党身份就被发现了,而随之一起暴露的还有陈琏的身份。
国民党的一位特务人员在陈琏的家中找到了一部秘密电台,夫妻二人也因此一同被关入了监狱。
陈布雷在知道这件事后,只觉得羞愧难当,也没有第一时间去向蒋介石求情。
而蒋介石因为相信陈布雷,
所以没过多久就把他的女儿和女婿两个人放了出来。
出狱后的陈琏继续待在父亲身边,用女儿的身份作掩护,但她不知道的是父亲陈布雷的内心早已崩溃不已。
国民党节节败退加上女儿女婿的双重背叛对陈布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陈布雷对于国民党内部的吏治腐败看得清清楚楚,他之所以不离开国民党是因为感念蒋介石的知遇之恩。
但是他也理解女儿加入共产党的行为,陈布雷知道国民党覆灭是早晚的事情,于是赶在这之前,
他专门为女儿做了最后一件事。
1947年的一天,陈布雷让他的副官居亦侨陪同自己去到了周总理在南京的住所。
周总理
但是他并没有让居亦侨陪自己一同上楼,而是选择了独自一人上楼去找周总理。
陈布雷和周总理交谈了长达整整2个小时,
临走的时候周总理还亲自下楼来送陈布雷,两个人还亲切地握手道别。
居亦侨虽然不知道陈布雷找周总理所为何事,但考虑到双方之间对立的身份便没有多事,因此也没有特意打听陈布雷此行的目的。
可陈布雷却早已察觉到了居亦侨的疑惑,直接跟他说道:
放心,我找周总理是为了私事,跟公事无关。
在很多年之后,居亦侨才知道当年陈布雷找周总理到底所为何事。
原来陈布雷当时已经预判到了国民党的未来,
他害怕女儿因为自己的身份会在国民党内部遭受到一些不公的待遇。
所以特意恳求周总理帮忙多多照看,
陈布雷早年间确实对女儿陈琏有愧,但他终究还是顾念父女亲情的。
自尽背后是难以想象的煎熬痛苦
陈布雷虽然是蒋介石的部下,可是他平时和蒋介石的相处模式更像是朋友,所以他对蒋介石也是无话不说,坦率直言。
但是自从发生了女儿那件事情之后,他就一直对蒋介石心怀愧疚,总觉得是自己对不起蒋介石。
在解放战争期间,对于国民党很多的错误决定陈布雷都想出言制止,但极强的愧疚感却又让他每次都如鲠在喉。
在1948年的辽沈战役失败之后,蒋介石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一气之下住进了医院。
辽沈战役
陈布雷去医院探望蒋介石,他觉得自己应该当那个忠言逆耳的忠臣。
于是他告诉蒋介石:
这个仗不可以再打下去了,解放战争本来就没有必要发生,如今百姓们再次遭受生灵涂炭。
可陈布雷所说的话却恰好正中了蒋介石的痛处,蒋介石这么多年来也是第一次对陈布雷发火。
在这次之后陈布雷对于国民党,对于蒋介石已经彻底丧失了希望。
1948年11月的一天,陈布雷专门去理发店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
明明是晚上该睡觉的时间,可是陈布雷却把自己好好梳洗打扮了一番,还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和鞋子。
最后叮嘱家里的人不要来打扰他,他想安静的睡一觉,这一觉之后,
陈布雷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原来他在睡觉之前吞下了大量的安眠药。
其实从知道女儿是共产党的那一刻,陈布雷的内心就已经近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加上蒋介石不听他的劝告执迷不悟。
这一切都让陈布雷的内心遭受了巨大的煎熬和痛苦,死亡或许是他最好的选择。
陈布雷虽然一生都在国民党的阵营里,可是他却并没有被国民党内部的腐败风气沾染半分,清正廉洁一直是他的为人标签。
陈布雷本来只想一心当好蒋介石的秘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卷入政治斗争实非他所愿,导致最终他只能选择用死亡来证明和解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