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蔣介石身邊有這樣一個人,他叫陳布雷,
号稱是蔣介石的“第一秘書”,
陪伴在蔣介石身邊多達21年,他和蔣介石之間是同僚更是朋友。
可是作為蔣介石身邊如此重要的人,他的小女兒陳琏竟然是一位共産黨員,不僅如此,就連陳琏的丈夫也是共産黨。
陳琏以陳布雷女兒的身份在父親和國民黨身邊潛伏多年,
身份資訊被暴露之後讓國民黨父親左右為難,難以抉擇。

陳布雷
陳琏到底為什麼要背叛父親加入共産黨?陳布雷自盡背後是否還有其它原因?
不滿父親與國軍,毅然加入共産黨
陳琏出生于1919年,就是那個軍閥混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新舊民主革命轉折點的那一年,就是在這樣無比動蕩的環境之下,陳琏出生了。
陳布雷一生一共有九個孩子,七個兒子,兩個女兒,陳琏就是最小的那個。
陳布雷一家人
在陳琏出生後不久,她的母親就因病去世了,遭遇了喪妻之痛的陳布雷就把自己所有的不滿都
歸咎在了小女兒的身上。
他覺得是小女兒的出生造成了妻子的死亡,是以一時沖動之下就把小女兒扔出了家門,把她送到了她的外婆家。
陳布雷覺得自己每次隻要見到陳琏就會想起妻子去世時的樣子,于是無辜的小陳琏就這樣慘遭抛棄,
失去母親的她一直是外婆負責照顧。
在陳琏長到6歲的時候,陳布雷對于妻子去世的疼痛已經有所淡化,于是便想着把女兒
接回來親自撫養。
陳布雷自知對女兒有所虧欠,是以對她格外的寵愛,還給她取了一個小名叫“憐兒”。
陳布雷告訴她之是以給她取這個小名,是為了讓她永遠記住自己的母親。
因為陳琏從小和外婆一起長大,習慣了無拘無束的生活,突然來到父親身邊多了許多管教,這讓陳琏非常不适應。
陳琏
陳布雷的思想可以說是一半封建一半先進,陳布雷骨子裡就一直重男輕女。
他隻讓自己的兒子們去接受各種高等教育,覺得女孩不需要學習這些東西。
但是因為陳琏從小就不在父親身邊長大,是以對于父親的建議也聽不進去,
毅然決然的自己去到了杭州高等學堂學習。
陳布雷知道了也沒有辦法,隻能任由她去。
在家庭教育方面,陳布雷顯然不夠開明,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陳布雷還是拎得清的,
對于抗日他會力所能及地做一些該做的事情。
陳琏因為不顧父親的反對走出家門主動接受了高等教育,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解放,也漸漸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等衆多新思維。
雖然陳琏隻是一介小女子,可是面對當時中國國内的危急情況,陳琏那顆救國救民的心也一直在不停跳動,
想要為拯救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陳琏後來便逐漸接觸到了國民黨和共産黨,了解越深陳琏就越發覺得
國民黨是一個冠冕堂皇的僞政府,内部充斥着腐敗專橫和獨裁。
國民黨腐敗
陳琏雖然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國民黨官員,可是她不願意和父親一樣加入這樣一個腐敗的組織,
于是陳琏後來便主動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自從陳琏做出了這個決定之後,就注定了她和她的父親将會是兩個陣營裡的敵人。
知遇之恩與父女親情的艱難抉擇
陳布雷的封建思想除了展現在他的家庭教育上,還展現在他為人處事等方方面面。
陳布雷以前是上海報社的一家編輯,擁有着非常高的文學造詣。
蔣介石無意當中看到了他寫的文章,對他的才華非常的欽佩,于是就把陳布雷招至了自己麾下并予以重用。
加入國民黨陣營之後的
陳布雷就成了蔣介石的筆杆子,
蔣介石的很多文章都是由陳布雷代寫的。
陳布雷在蔣介石身邊一待就是21年之久,蔣介石也一直非常器重他。
蔣介石
陳布雷雖然一直跟在蔣介石身邊為國民黨效力,
但他心中還是有民族大義存在的。
在國民黨迫害進步人士的時候,陳布雷曾多次出手相幫。
也正是因為得到了蔣介石很深的信任,是以陳布雷經常冒着惹惱蔣介石的危險多次向蔣介石進言,
想要勸說蔣介石放棄殘殺進步人士。
在抗日戰争全面爆發之後,
陳布雷還勸蔣介石在這個時候要放下内部沖突一緻對外,
可惜蔣介石并沒有采納陳布雷的建議。
按理說像陳布雷這樣一個深知民族大義,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不應該一直忍受國民黨的兩面三刀,表裡不一,早就應該退出國民黨了。
可陳布雷内心卻同時也有着屬于知識分子的那份固執,他覺得蔣介石對于自己有知遇之恩。
是以就算對于蔣介石的諸多做法存在着很多不滿,他還是不忍心背叛蔣介石。
陳琏自從加入共産黨之後一直對自己的身份嚴格保密,尤其是不能讓自己的父親知道。
陳琏覺得自己的父親是深受蔣介石器重的人,或許利用自己陳布雷女兒的身份可以從中探取更多對共産黨有價值的情報。
1939年,陳琏正式進入了西南聯大讀書,陳布雷當時專門送女兒去學校。
在臨别之前還特意叮囑女兒要好好鑽研學業,不要輕易沾染政治。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女兒當時已經是一名共産黨員了。
陳琏對于父親的叮囑立刻展開了反駁:
我們都是中華兒女,救國圖存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使命,如果都像國民黨一樣隻顧自己利益,不顧國家安危,那我們這個國家還有什麼未來可言?
陳布雷和陳琏
陳琏知道自己的父親對國民黨忠心耿耿,但是她沒有辦法無視國民黨内部的腐朽沒落。
即使她再不想和自己的父親站到對立面,但現實情況似乎已經不允許陳琏進行選擇了。
陳琏在西南聯大不僅學習到了很多新思想新知識,而且還收獲了一生摯愛——袁永熙。
他和陳琏的家庭境遇幾乎差不多,袁永熙家裡也有在國民黨内部工作的人員,但是他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堅持自己的信仰,
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陳琏和袁永熙兩個人算是同命相連,因為經曆相似,二人又互有好感,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陳琏和袁永熙
可婚後好景不長,袁永熙的共黨身份就被發現了,而随之一起暴露的還有陳琏的身份。
國民黨的一位特務人員在陳琏的家中找到了一部秘密電台,夫妻二人也是以一同被關入了監獄。
陳布雷在知道這件事後,隻覺得羞愧難當,也沒有第一時間去向蔣介石求情。
而蔣介石因為相信陳布雷,
是以沒過多久就把他的女兒和女婿兩個人放了出來。
出獄後的陳琏繼續待在父親身邊,用女兒的身份作掩護,但她不知道的是父親陳布雷的内心早已崩潰不已。
國民黨節節敗退加上女兒女婿的雙重背叛對陳布雷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陳布雷對于國民黨内部的吏治腐敗看得清清楚楚,他之是以不離開國民黨是因為感念蔣介石的知遇之恩。
但是他也了解女兒加入共産黨的行為,陳布雷知道國民黨覆滅是早晚的事情,于是趕在這之前,
他專門為女兒做了最後一件事。
1947年的一天,陳布雷讓他的副官居亦僑陪同自己去到了周總理在南京的住所。
周總理
但是他并沒有讓居亦僑陪自己一同上樓,而是選擇了獨自一人上樓去找周總理。
陳布雷和周總理交談了長達整整2個小時,
臨走的時候周總理還親自下樓來送陳布雷,兩個人還親切地握手道别。
居亦僑雖然不知道陳布雷找周總理所為何事,但考慮到雙方之間對立的身份便沒有多事,是以也沒有特意打聽陳布雷此行的目的。
可陳布雷卻早已察覺到了居亦僑的疑惑,直接跟他說道:
放心,我找周總理是為了私事,跟公事無關。
在很多年之後,居亦僑才知道當年陳布雷找周總理到底所為何事。
原來陳布雷當時已經預判到了國民黨的未來,
他害怕女兒因為自己的身份會在國民黨内部遭受到一些不公的待遇。
是以特意懇求周總理幫忙多多照看,
陳布雷早年間确實對女兒陳琏有愧,但他終究還是顧念父女親情的。
自盡背後是難以想象的煎熬痛苦
陳布雷雖然是蔣介石的部下,可是他平時和蔣介石的相處模式更像是朋友,是以他對蔣介石也是無話不說,坦率直言。
但是自從發生了女兒那件事情之後,他就一直對蔣介石心懷愧疚,總覺得是自己對不起蔣介石。
在解放戰争期間,對于國民黨很多的錯誤決定陳布雷都想出言制止,但極強的愧疚感卻又讓他每次都如鲠在喉。
在1948年的遼沈戰役失敗之後,蔣介石遭受了重大的打擊,一氣之下住進了醫院。
遼沈戰役
陳布雷去醫院探望蔣介石,他覺得自己應該當那個忠言逆耳的忠臣。
于是他告訴蔣介石:
這個仗不可以再打下去了,解放戰争本來就沒有必要發生,如今百姓們再次遭受生靈塗炭。
可陳布雷所說的話卻恰好正中了蔣介石的痛處,蔣介石這麼多年來也是第一次對陳布雷發火。
在這次之後陳布雷對于國民黨,對于蔣介石已經徹底喪失了希望。
1948年11月的一天,陳布雷專門去理發店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儀容儀表。
明明是晚上該睡覺的時間,可是陳布雷卻把自己好好梳洗打扮了一番,還換上了幹淨的衣服和鞋子。
最後叮囑家裡的人不要來打擾他,他想安靜的睡一覺,這一覺之後,
陳布雷就再也沒有醒過來,
原來他在睡覺之前吞下了大量的安眠藥。
其實從知道女兒是共産黨的那一刻,陳布雷的内心就已經近乎走到了崩潰的邊緣,加上蔣介石不聽他的勸告執迷不悟。
這一切都讓陳布雷的内心遭受了巨大的煎熬和痛苦,死亡或許是他最好的選擇。
陳布雷雖然一生都在國民黨的陣營裡,可是他卻并沒有被國民黨内部的腐敗風氣沾染半分,清正廉潔一直是他的為人标簽。
陳布雷本來隻想一心當好蔣介石的秘書,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卷入政治鬥争實非他所願,導緻最終他隻能選擇用死亡來證明和解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