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近代最后的民族迁徙:原是瓦剌后裔,乾隆热情接纳,不惜与俄开战

明朝建立之后,蒙古分裂成了很多大小不一的部落,其中鞑靼和瓦剌是两个我们比较熟悉的部落,没少给大明朝的边境添麻烦。

瓦剌部落最早是成吉思汗的近卫部队所遗留的余脉,素以善战著称。

草原民族由于没有稳固的政治制度保证,都躲不过因一人而兴,因一人而败的魔咒,很难长久的兴旺下去;瓦剌也不例外,在制造了“土木堡之变”这个短暂的辉煌之后,逐渐走上了衰落,分裂的道路;此后的瓦剌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是他们的部分后裔逐渐向西迁徙,在公元1628年左右西迁到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安居下来,生儿育女,放羊牧马。

近代最后的民族迁徙:原是瓦剌后裔,乾隆热情接纳,不惜与俄开战

他们从此被称作“土尔扈特”汗国,汗王是最高统治者,直属汗王的是最高权力机构扎尔固;此后10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与东方的部落以及清朝政府保持着联系,在他们的心中,那里是故乡是祖先生长的土地,是他们的根。

北方的沙俄逐渐强大了起来,这个来自于北方的民族其民族性格之中,对于土地的渴望与战斗精神融入了其血液,强大起来之后就开始了野蛮的扩张;沙俄进入了土尔扈特部落的控制区域,开始使用一切手段对付土尔扈特人。

沙俄架空土尔扈特大汗,逐步接掌统治权。指使大量从欧洲迁徙过来的游牧民族向东方移民,侵占土尔扈特人草地,抢夺牲畜,驱赶和杀害土尔扈特人;强迫土尔扈特人改为信仰东正教这个天主教的分支,禁止土尔扈特人继续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以图在文化信仰上割裂土尔扈特人的传承,使土尔扈特人彻底融入沙俄的文化圈;强迫土尔扈特青壮年男子加入沙俄军队,参与到沙俄对外的扩张之中,在最前线大量消耗土尔扈特人的青壮年。

近代最后的民族迁徙:原是瓦剌后裔,乾隆热情接纳,不惜与俄开战

经过21年的血腥战争,大量的土尔扈特部族的壮年男子战死。

土尔扈特部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时刻了;公元1767年,土尔扈特汗国的各部族首领悄悄聚集了起来,在首领渥巴锡汗王的组织下召开秘密会议,商讨土尔扈特部落的生死存亡,对东归问题没有能够达成一致;公元1770年,渥巴锡汗又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再次商讨东归问题。

最终,大家一致决定:东归!回到祖国,回到故乡,回到祖先的土地,回家!

开始的时候大家是商量好了的,生活在伏尔加河两岸的同胞一起返回祖国。等冬天来临的时候趁着伏尔加河结冰,左岸的部族收拾好行李过河来集合,一起返回祖国;然而就像后来二战时候希特勒想不到俄国的冬天会提前到来一样,渥巴锡汗也没有想到这一年竟然会是暖冬!伏尔加河今年没有结冰,左岸的族人没有大量的渡河工具,无法来到右岸与渥巴锡大汗汇合。也就在这个时候,东归的计划被泄露了出去,沙俄即将对土尔扈特部落采取军事行动。

近代最后的民族迁徙:原是瓦剌后裔,乾隆热情接纳,不惜与俄开战

来年1月,渥巴锡汗无奈的率领着右岸族人踏上了东归之路,在茫茫草原之上,土尔扈特上沿着太阳升起的方向一路蜿蜒前行,拖儿带女,牵牛赶羊;渥巴锡汗亲手点燃了自己的木质宫殿,亲率万余骑兵断后,以破釜沉舟的决心踏上了未知的征途!

沙俄得到消息之后反应很快,迅速组织了哥萨克骑兵部队进行追杀,土尔扈特部落中的一支队伍被沙俄的骑兵追上,9000多人全部丧生;随即,轻装前进的沙俄骑兵利用自己速度快于拖家带口,缓慢移动的土尔扈特部族的优势,抢先占领了奥琴峡谷这条东归的必经之路,妄想一举全部歼灭土尔扈特部族。

在危急时刻,流淌在土尔扈特人身体里祖先的勇猛与坚韧迸发了出来;在渥巴锡汗的指挥下,一部分族人骑着骆驼正面对沙俄骑兵发起了突击,吸引了沙俄骑兵的注意力;另一部分族人发挥草原部族的优势,迂回到了沙俄人的后方,发起了攻击;死里求活的奥琴峡谷战役以土尔扈特部族的全胜宣告结束!

近代最后的民族迁徙:原是瓦剌后裔,乾隆热情接纳,不惜与俄开战

全歼沙俄追兵之后,土尔扈特人回家的道路仍然坎坷,在寒冷的冬季长途跋涉,战斗,寒冷,饥饿与疾病夺走了无数土尔扈特人的生命。

清政府事先不知道这件事情,土尔扈特人只能依靠自己的坚强,一步步向着东方前行;乾隆36年(公元1771年),4月,清政府才接到了边疆传来的消息,知道了土尔扈特人东归这件事情;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乾纲独断,决心接收土尔扈特部落,对他们进行妥善的安置。

经过艰难跋涉,土尔扈特人到达了伊犁,沙俄向清政府要求,要求清政府拒绝土尔扈特人入境,并且发出了战争威胁;乾隆大怒,回复沙俄:到了我这儿就是我们的人,你们敢进来追,咱就开战,打就打谁怕谁?

近代最后的民族迁徙:原是瓦剌后裔,乾隆热情接纳,不惜与俄开战

据清宫档案记载:出发时的17万土尔扈特人,经过半年长达万里的跋涉,损失过半;5月,到达伊犁河畔的渥巴锡汗受到了清朝伊犁将军派来官员的热烈欢迎,并在不久之后到达伊犁见到了乾隆派来的使者,接受了乾隆皇帝的敕书,敕书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之意。

10月,渥巴锡汗等赴避暑山庄觐见乾隆,乾隆借承德普陀宗乘之庙落成,制作了两块石碑,亲自撰写碑文,记录了土尔扈特东归以及安置情况‘’在乾隆的指示之下,西部蒙古部落及清朝地方政府对土尔扈特人进行了接济和援助。

乾隆特意指派官员协调,在新疆水草肥美的巴音郭勒大草原划出地方,安置土尔扈特部族,其中就有沈腾《飞驰人生》中提到的巴音布鲁克;从此土尔扈特人就定居于此,直到今天。

现在去巴音布鲁克旅游,可以品尝到一种黑头羊的羊肉,是当地的特产,羊的脖子以上毛色是黑色。这种羊就是当年土尔扈特人东归时带回的特有品种;烤肉的蒙古牧民,就是当年的土尔扈特人后裔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