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安事变“捉蒋”英雄孙铭九,被逼到只能当汉奸,解放后结局如何

1928年,日本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世界的皇姑屯事件,奉系军阀张作霖被炸死。身负国仇家恨的张学良知道,仅凭东北军的实力,是不能与日寇抗衡的,便选择东北易帜,依附于蒋介石。

西安事变“捉蒋”英雄孙铭九,被逼到只能当汉奸,解放后结局如何

张学良选择投靠蒋介石后,一直忠心耿耿,满心期望蒋介石能够帮助其收复东北,替父报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却命令他不许抵抗,撤回关内。让张学良心生不满,但为了大局着想,他选择了暂且忍耐。

1935年秋,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战略转移,抵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并逐渐创建了陕甘宁边区。

一直视红军为眼中钉的蒋介石并没有打算就此罢休,1935年10月2日,蒋介石专门在西安设立了西北剿匪司令部,并命令张学良为剿匪副司令,统帅20万东北军围剿陕甘宁地区。

西安事变“捉蒋”英雄孙铭九,被逼到只能当汉奸,解放后结局如何

此时的张学良一心只想打回东北,雪国耻、报家仇。跟随他出关的20万东北军将士,也个个思念家乡不愿意打内战。

但失去地盘的东北军,军饷完全由南京政府提供,如果不遵循蒋介石的命令,结果必定是断饷断粮,张学良无奈,只能将部队开赴到陕甘宁地区。

东北军三战三败,无心再战的东北军干脆与红军停战对峙起来,后来红军还与东北军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

这让蒋介石大为恼火,裁撤了东北军两个师编制以示惩戒,还亲自奔赴西安坐镇指挥。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的专机抵达西安,便立刻要求张学良进攻陕北红军。张学良不听,反而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致对外积极抗日。两人言语不欢,闹得很不愉快。

西安事变“捉蒋”英雄孙铭九,被逼到只能当汉奸,解放后结局如何

没过多久,全国爆发了援绥抗日运动,全国舆论进入到抗日高潮之中。失土亡家的东北军将士打回老家的呼声越来越高,让张学良更加坚定了抗日刻不容缓的信念。

张学良不断向蒋介石递交抗日请战书来表明心迹,但都被蒋介石拒绝。此时蒋介石正忙于制定第六次“围剿”计划,并决定于1936年12月12日宣布作战命令。

数十万国民党精锐已经在潼关集结,大批战斗机、轰炸机也都部署到了西安机场,战争阴云笼罩在陕北上空。

12月11日,张学良再次带着抗日请战书,前往华清池面见蒋介石。请战书字字泣血,态度之诚挚、心情之急迫跃然纸上。可得到的回复依然是时机尚未成熟,现在应全力围剿红军。

张学良悲愤交加,义愤填膺地说道:

“日寇侵我国土,步步紧逼,继东北沦陷后,华北已名存实亡了。最近绥远又复告急,国家民族存亡已到最后生死关头。非抗战不足以救亡,非停止内战,举国团结一致,不足以言抗日。继续剿共绝非出路。当今抗日是第一大事,红军问题可用政治方法解决,只有一致对外,才能安内,一旦抗日,就能统一。东北军是失土亡家的人,将士们的抗日热情已不可再压制了,我对委员长是一贯忠诚的,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我不能不据理力争,望委员长慎重考虑。”

蒋介石听后勃然大怒,厉声训斥:

“一派胡言,剿匪’是国策!你知道什么?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就好了!”

蒋介石的态度,让张学良很失望,满腔愤恨无处发泄,只能“砰”地一声摔门而去。

当晚,张学良便与志同道合的杨虎城一起商议对策,两人一致认为,如今只有“兵谏”,才能逼蒋介石抗日,虽然是险招,但也是最后的办法了。二人商议至深夜,一个详细周全的方案形成。

西安事变“捉蒋”英雄孙铭九,被逼到只能当汉奸,解放后结局如何

蒋介石当天居住在华清池的行辕中,行辕内的守卫都是蒋介石从南京带过来的亲信,大约30人左右。华清池外边的哨岗则由宪兵把守,人数也就几十人。

华清池再远一些的外围则由张学良的卫队第一营负责驻守,营长便是张学良的爱将王玉瓒。张学良在西安的住处,则由卫队第二营负责驻守,营长为孙铭九。执行“捉蒋”任务的两个关键人物便是这两人。

1896年王玉瓒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 18岁便加入了东北军,后来被选入东北讲武学堂第9期进行深造学习。因体格健壮作战勇猛,被张学良一眼看中,调至身边担任警卫工作。

西安事变“捉蒋”英雄孙铭九,被逼到只能当汉奸,解放后结局如何

王玉瓒在张作霖执政东北军时期便在军中效力,对于这样一个忠心不二的沙场老兵,张学良自然十分器重,后来逐步成为张学良的心腹之一,常伴随其左右。

1909年孙铭九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县一个普通家庭,1927年加入东北军,初从军的孙铭九一开始就展现了军人天赋,次年便被公派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进修学习。

学成归来,孙铭九在天津担任教官,训练军队。1931年被路过天津的张学良看中,将其调至身边工作,先后担任机要随从、军事参谋及卫队营长等职务。

1936年7月,张学良为了培养抗日力量,在东北军中成立了“抗日同志会”,成员主要以年轻军官为主,孙铭九便是骨干之一。

孙铭九军事能力很强,性格坚韧,血气方刚,对日本帝国主义十分仇视,一直支持张学良抗日的主张,对其忠心耿耿,是张学良的心腹嫡系之一。

西安事变“捉蒋”英雄孙铭九,被逼到只能当汉奸,解放后结局如何

深夜,张学良将二人召至书房,向他们部署了具体的任务,命令他们紧密配合,把蒋委员长请进城里来,一定要活的,千万不能伤害他。

二人看着张学良坚定的眼神,立刻回复保证完成任务。张学良看着二人,深沉地说道:“明天,你死我死都不知道,要有思想准备。”

自古“兵谏”者难有善终,“兵谏”蒋介石绝对是最后的无奈之举。可见,张学良对此是有认知的,也是抱着必死的心态,最后搏一把。

两位心腹爱将,对张学良这兵行险招的命令丝毫没有迟疑,也都义无反顾地将生死置之度外。

12日凌晨2时许,王玉瓒乘车先行到达了华清池外围,将任务部署给了自己手下的连排长。一部分人留守华清池外围,禁止任何人出入,抓捕从里面逃出来的任何人,一部分人随自己担任“捉蒋”任务。命令他们以三声枪响为号,同时开展行动。

西安事变“捉蒋”英雄孙铭九,被逼到只能当汉奸,解放后结局如何

孙铭九也回到了卫队二营整点人马,挑选了50名突击队员,担任重点突击任务,随自己悄悄赶赴华清池。

凌晨5时,王玉瓒打响了行动的枪声,率领步兵连和骑兵连共300多人向华清池五间厅攻来,没费多大力气便解决了外围的宪兵。

但在华清池二道门的地方,遭遇到蒋介石贴身侍卫们的激烈反击,此时孙铭九带领的突击队也赶到战场,加入了战斗。

此时蒋介石被辕门外的枪声惊醒,深知大事不好,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披着睡衣便和自己的侄子蒋孝镇一起跳墙往骊山上跑。

没过多久,王玉赞和孙铭九便带人冲进了五间厅,却没有发现蒋介石的踪影,看见衣服、行装还留在卧室,断定蒋介石没有跑远。

西安事变“捉蒋”英雄孙铭九,被逼到只能当汉奸,解放后结局如何

二人短暂商议之后,王玉赞带人从左侧向骊山上搜索,孙铭九带人从右侧搜索。

凌晨6时,在距离五间厅大约500米的骊山左侧山脚下,一营战士发现了蜷缩在杂草丛中的蒋介石。两队人马立即汇合到一起,护送蒋介石前往西安。

西安事变让各方都毫无准备措手不及,在周总理的积极斡旋下,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蒋介石在同意停止内战,准备抗战之后,安然无恙地离开了西安。

但蒋介石对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人恨之入骨,没过多久便将张学良扣押在南京,在南昌将杨虎城秘密逮捕。

得知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在南京之后,东北军的将领们分化为两派,一派以东北军高级将领王以哲为首,主张通过政治谈判方法解救张学良,一派是以孙铭九为主的年轻军官,主张用武力救张。

西安事变“捉蒋”英雄孙铭九,被逼到只能当汉奸,解放后结局如何

孙铭九认为政治谈判便是屈服,只有使用武力,才能救出张学良。在群龙无首的东北军中,两派人马政见无法达成一致,势如水火。

1937年2月2日,双方将领又一次发生冲突,冲动的孙铭九盛怒之下枪杀了东北军高级将领王以哲,酿成了亲者痛仇者快的“二二事变”。

在这场事变之中,年轻军官们很难取得军队的指挥权,仅仅一天便败下阵来,孙铭九也成为了重点惩治对象,不少东北军的高级将领一致要求让孙铭九为王以哲偿命。

冷静下来的孙铭九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现在说什么都为时已晚。

2月4日,在周恩来的斡旋之下,孙铭九等少壮派军官进入苏区暂避风头。在王以哲死后,东北军再无人能够主持大局,不少军师长纷纷倒向南京政府,加上蒋介石的打压,东北军迅速瓦解。

在各方的压力之下,孙铭九并不能在苏区久留,没过多久又开始了自己的流亡之路。

西安事变“捉蒋”英雄孙铭九,被逼到只能当汉奸,解放后结局如何

七七事变之后抗战全面爆发,促成建立统一战线的有功人员孙铭九却落得个无处可去的境地。

孙铭九先是投靠天津租界的好友,后又辗转躲入上海租界避难。现如今苏区不能待,南京政府又不会放过他,一时间,孙铭九竟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1943年,身无分文的孙铭九为了生存下去,投靠了汪精卫政府,先后担任汪政府参赞武官、豫北抚安特派员等职务,成了人人厌恶的汉奸。

抗战胜利之后,孙铭九又一次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无奈之下只能再次转投国民党,后来在解放哈尔滨的战役中被俘,至此也终于结束了流亡逃窜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之后,关于孙铭九的路线问题也摆到了桌面上,经过审查,孙铭九在汪伪政府期间,并没有做过卖国求荣、屠杀同胞的事。

在审查期间,孙铭九也积极配合,真诚地承认错误。人民政府没有否定孙铭九做出的贡献,经过慎重考虑,政府给他的结论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因为特殊历史条件,迫于生计走过一段弯路。”

西安事变“捉蒋”英雄孙铭九,被逼到只能当汉奸,解放后结局如何

解甲归田的孙铭九并没有赋闲在家,反而在上海担任了一系列职务,还被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为新中国建设发光发热。

孙铭九与张学良的关系十分亲密,自从西安事变后两人再没有见过面。55年后的1991年,张学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及现在最想见谁?张学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孙铭九。”

而孙铭九也无时无刻不思念少帅张学良,从电视中看到张学良的影像,便不自觉地回忆起那段风云跌宕的历史,眼泪也止不住地往下流。

2000年4月8日凌晨,孙铭九因病逝世,享年92岁。回顾这位“捉蒋”英雄的一生,从一心抗日的热血将领,到走投无路的无家之人,从为了生计充当汉奸,到新生活后的认错改错,其一生曲折坎坷、跌宕起伏。

平生壮志三更梦,万里西风一雁哀。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一个人的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