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失去45万士兵的赵国,刚缓过一口气!燕国:来,吃我几记“背刺”

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即便在后来的“邯郸保卫战”中取胜,却也在本土付出了许多死伤的代价。

因此,经历过这两战的赵国,亟需休养生息、恢复元气,根本不宜对外作战。

可是,时势的转变,迫使赵国不得不再次投入战争,也给了秦国再度攻赵的机会。

燕国数次发动“背刺”

赵孝成王七年,就在“邯郸保卫战”开打之际,燕国有了“小动作”:

“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燕众反燕地……”

正是它,种下了赵、燕矛盾的种子。赵国因此有意在“邯郸保卫战”结束后,对燕国用兵。

失去45万士兵的赵国,刚缓过一口气!燕国:来,吃我几记“背刺”

春申君剧照

赵国首派虞卿到楚国游说春申君伐燕,甚至想要自行出兵攻燕。虽然当时由于冯忌的劝说,赵国没有主动出兵,因此避免了耗损国力,但是赵、燕两国的关系,依旧未改善,双方仍有可能爆发战争。

与此同时,秦国再度对赵国展开攻击。

赵孝成王十年,秦国出兵攻赵二十余县。而赵国也不甘示弱,派遣乐乘、庆舍进攻秦军并获胜。

然而,在赵、秦交战之际,燕国又乘机攻陷了赵国的昌城。

这一“背刺”,让燕赵之间的矛盾更大。只是,赵国尚因致力于应付秦国,无心发动对燕战争。

可想而知,如果赵国有朝一日得出空来,且不愿再忍耐从燕国来的刺激,那么赵燕冲突很难避免。

失去45万士兵的赵国,刚缓过一口气!燕国:来,吃我几记“背刺”

赵孝成王剧照

“跳来跳去”的燕国,遭到报复

赵、燕两国更大的矛盾,发生于至赵孝成王十五年。

这一年,燕国丞相栗腹带了五百金给赵王祝酒,顺便观察赵国国内的形势。返国之后,他却以“赵氏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为由,劝说燕王喜出兵伐赵。

昌国君乐间(名将乐毅之子)却认为赵国是“四战之国,其民习兵”的国家,不宜加以征伐。

然而,燕王喜最后作出决定:分两路出兵,攻击赵国。

赵国遭受进攻,遂命廉颇、乐乘各带一支部队迎敌,赵军部队虽因之前的战争损耗,数量较燕军还少,但仍能凭着赵武灵王时期养成的尚武之风获胜,以寡击众,打败了燕国大军。

失去45万士兵的赵国,刚缓过一口气!燕国:来,吃我几记“背刺”

赵武灵王剧照

廉颇因此受封“信平君”,为假相国。随后,赵军转入进攻,在两年时间内,廉颇与乐乘先后两度包围燕国国都。

渔翁得利

赵国虽然在对燕国的战争中获胜,但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因为这时,秦国察觉到进攻赵国的好机会再度到来。

秦国趁着赵燕交战,于赵孝成王十八年派遣蒙骜攻赵,取榆次、新城、狼孟等37城。

可能是感受到了秦国的威胁,燕国提出割让五座城池与赵议和,获得赵国的同意。

次年,燕国提出将葛、武阳、平舒归还给赵国,以换回被赵攻占的龙兑、汾门、临乐。

此举,让赵燕战争告一段落。

失去45万士兵的赵国,刚缓过一口气!燕国:来,吃我几记“背刺”

蒙骜画像

对燕关系缓和后,赵国终于可以回头专心对付秦国。但是,由于赵燕战争期间,赵国军力也遭受了部分损失,秦国又趁机进攻赵国,让赵国始终无法致力于重振旗鼓,又失掉了西方部分土地,局势对秦国日趋有利。

虽然与燕交换城池的同一年,赵国因为响应信陵君的号召,援救被秦进攻的魏国,将秦军追击到函谷关而还,击退了秦军,但这些都只是击退秦的进袭,并未能大伤秦的元气,也未能将战国局势主动权从秦手上夺回。

是故,秦国对赵国的威胁,依旧存在。

失去45万士兵的赵国,刚缓过一口气!燕国:来,吃我几记“背刺”

信陵君剧照

赵燕战争结束后,秦国先施用计谋,迫使具有合纵号召力的信陵君淡出魏国政坛,减少六国合纵的可能,再于赵孝成王二十年攻击赵国,并攻下了晋阳。

我们都知道,晋阳是赵国早期的旧都,亦是赵氏早先抵御范氏、中行氏、智氏进攻的重要城市,有“赵之柱国”的称号,军事国防地位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如果赵国保有晋阳,则可以从该地派兵切断秦国在山西南部的军事运输线,也可东出太行山对攻邯郸的秦军后方造成威吓。

失去45万士兵的赵国,刚缓过一口气!燕国:来,吃我几记“背刺”

晋阳城

可见,晋阳对赵国抵抗秦国,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那么,晋阳的失守,即代表赵国除了损失部分西部土地,连西部地区的重要屏障也失去了。

从此之后,秦国进攻赵国,将变得更加容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