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项羽乌江自刎后,为何刘邦让他族人全部改姓刘,48年后发现真高明

历史上用一句话来形容项羽:不以结局论英雄。原因是因为项羽虽然在楚汉相争中成为了失败的一方,但在后世人的心目中,项羽仍旧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真英雄。秦始皇虽然一统六国,并奠定了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发展,但秦二世治理天下时,百姓已经过起了民不聊生的生活。推翻秦朝统治,也算是顺应民心。只是乱世之中想成为真英雄永远不可能仅有一方势力。

刘邦和项羽则就是起义兵中兵力最为强劲的两支,但二人最终依旧背道而驰了。毕竟亲兄弟也会争皇位,何况没有血缘的结拜兄弟呢?只是当两人之间的较真还没有被摆上台面之前。二人之间可能还真的惺惺相惜过,不同的是,刘邦依赖于项羽的保护。而项羽知道刘邦兵力弱,难成大器,毕竟前期的战争中,但凡二人交战。刘邦都屡败。

项羽乌江自刎后,为何刘邦让他族人全部改姓刘,48年后发现真高明

刘邦出生于贫困家庭,终日只想着如何才能糊口饭吃。若不是娶了一个好妻子吕雉,刘邦早就已经隐没在了历史岁月中。陈胜起义之后,刘邦自知安生日子,已经过不了太长时间了,不如投奔于项梁。至此之后,刘邦步步为营。开启了和项羽二分天下的格局。但此时的项羽早就已经有了西楚霸王之称。项羽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彼时的刘邦听闻项羽的名字,却还是不敢正面交战。最终为何赢得是刘邦却不是项羽呢?这还得说到两人之间的最后一次近距离相见,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了,刘邦知道项羽的宴请暗藏杀机,但刘邦无路可选,刘邦手握10万大军,尚不成气候,即便刘邦也有项羽不及的优势,比如识人用人,可再绝对力量面前,项羽的40万精兵令刘邦退却,刘邦一度打起了退堂鼓,甚至有了投降于项羽的打算。幸好身边的一众文臣献计刘邦,才让他稳下心绪。

项羽乌江自刎后,为何刘邦让他族人全部改姓刘,48年后发现真高明

张良告知刘邦,一定要沉着冷静,并表现出自己无心和项羽争皇位,只是乱世下想替自己谋个出路,而项羽这人心比天高,若是您能让他安心,他断然不会杀你,所以这趟赴宴不仅要去,还要尽可能人数少的去,让项羽彻底打消对您的疑心。结果果然如同张良预料的那般,刘邦不仅全身而退了,还是在项羽的保护之下,回到营帐的。

项羽杀入阿房宫后,封刘邦为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为王,并减退刘邦兵力,项羽以为这么做,刘邦就能臣服于自己的,但没料到刘邦的蛰伏,目的就是为了项羽大意。

项羽乌江自刎后,为何刘邦让他族人全部改姓刘,48年后发现真高明

垓下之战让项羽损兵折将,为避免被刘邦生擒遭受耻辱,项羽选择乌江自刎。至此,汉代终于开启,而项羽被封为了楚王,和先前项羽对刘邦的安排一致。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刘邦将项氏族人的姓氏全部改成了刘,至于原因,48年后,人们才知汉高祖的智慧有多高,难怪能赢下项羽。

七国之乱就发生于48年后,险些推翻了汉朝的统治,但值得一提的是,个中的多位篡位者都姓刘,且是项氏姓氏改成刘姓氏的。从中不难发现,刘邦当年举动完全是为了杜绝日后项羽的后人还有翻天的机会,毕竟刘邦虽胜了项羽,可为了给天下人交待,他想以仁爱形象示人,若是赶尽杀绝,百姓内心定然不愿服从于他,且项羽之威名在百姓心中,是强于刘邦的,因而刘邦只能将项羽的族人留着。

项羽乌江自刎后,为何刘邦让他族人全部改姓刘,48年后发现真高明

项羽的族人中绝对有忠心护主的,不愿依附于刘邦的,很有可能还有谋权篡位之心,刘邦正好借此举安抚所有项氏族人,给他们封官加爵,让他们知道不论是项羽统领天下还是自己统治天下,都不会亏待于他们。不得不说,刘邦的这一举措确实是高,除了项羽的直系亲属,多数人依附于项羽,也只为了安身立命而已。

除此之外,刘邦还做了一件树立光辉形象的事,那就是带头给项羽哭丧,并说自己无意杀项羽,若不是他自杀了,两人依旧可以坐享皇位,共同治理天下,百姓一听,无不夸赞新皇帝心胸,哪还能想起死在乌江的项羽,顶多感慨一句可惜了!看完,大家觉得是项羽高招,还是刘邦更高一点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