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官告老还乡怕被笑话,拉一车青砖撑面子,乾隆:换成真金白银

算算日子,我们很快就要迎来我国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了,大家虽然还在上班,心却已经回到家人身边了,特别是在外打拼的人们,早早就抢好车票等着回家过年了。

清官告老还乡怕被笑话,拉一车青砖撑面子,乾隆:换成真金白银

不过说实话,还真不好意思空手回家,在外打拼那么多年了,谁不想风风光光地衣锦还乡,但赚大钱又谈何容易。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勤勤恳恳工作到老,好不容易被皇上批准回家养老,但因为自己是个大清官,根本没钱,他担心父老乡亲笑话他穷酸,竟然准备了几箱子砖头当“金子”,后来发生了什么?

清官告老还乡怕被笑话,拉一车青砖撑面子,乾隆:换成真金白银

孙嘉淦(gàn),山西兴县人,出生于1683年,从小日子就过得特别苦,家里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当地的贪官还经常剥削他们穷人,但好在孙嘉淦特别聪明,他明白像他这样的穷人想要翻身,只能好好读书,日后考取功名!

30岁那年,孙嘉淦终于考上了进士,当了个小小的庶吉士,负责起草诏书、给皇帝讲解史书典籍等,官虽然小,但孙嘉淦经常有机会接触到皇帝。

由于孙嘉淦小时候就见多了贪官污吏欺负穷人的场面,所以自从他当官那天起,他就下定决心做一个大清官、大好官,绝对不欺负百姓、绝对不收一点“脏钱”,那些同僚很快就摸清了孙嘉淦的本性,多不与其为伍,所以直到康熙去世,孙嘉淦都还是个7品小官。

清官告老还乡怕被笑话,拉一车青砖撑面子,乾隆:换成真金白银

后来号称史上“最勤奋皇帝”的雍正上位了,他这个人最喜欢听人“打小报告”,处置了非常多的贪官污吏,朝廷上下人人自危,但有一个人特别开心,那就是孙嘉淦,他觉得雍正是一位好皇帝,于是经常上殿纳谏,甚至是“口无遮拦”。

一次,他对着雍正说:“陛下你要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收兵。”了解清朝历史的朋友知道,他雍正的皇位就是踩着亲兄弟的身体夺来的,他杀没杀自家兄弟我们暂且不说,但囚禁这种事可没少干,雍正听完孙嘉淦的话,当即龙颜大怒,一时间空气都凝固了。

清官告老还乡怕被笑话,拉一车青砖撑面子,乾隆:换成真金白银

幸亏辅臣朱轼很了解孙嘉淦的为人,他连忙对雍正说:“孙嘉淦虽然狂妄,但我很佩服他的胆量。”雍正其实也非常了解孙嘉淦这个人,他确实是难得的清官,过了一会儿,雍正大笑道:“朕亦佩服他的胆量!”然后将孙嘉淦升任为国子监司业(从4品下官员)。

得到了雍正的认可,孙嘉淦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三天两头就给雍正纳谏,总是把雍正气得够呛,但幸好言语句句真挚,且孙嘉淦做事认真,雍正一路给他升职加薪,最后成了顺天府尹(正3品),孙家上下一片喜庆,但乐极生悲的是孙嘉淦的父亲去世了。

按照规定,孙嘉淦必须回乡守丧几年方可归京,但雍正竟然舍不得他离开自己,孙嘉淦刚回去几天就把他强行召唤回京,同时担当工部侍郎等3个官职。

清官告老还乡怕被笑话,拉一车青砖撑面子,乾隆:换成真金白银

公元1735年,雍正帝驾崩,乾隆继位,这一年孙嘉淦都52岁了,历经“康雍乾”三朝,官拜刑部尚书,雍正去世前都还给儿子专门交代过孙嘉淦此人可重用,乾隆听命。

为了考验这位三朝元老,乾隆特意把他派去治理永定河,这可是一门“肥差”,多少双眼睛都盯着孙嘉淦,50多岁的孙嘉淦一接到命令就全身心投入治理工作中,很快永定河便畅通无阻,孙嘉淦还顺便加固了保定城郊的抗灾能力,得到百姓们的一致好评,乾隆对他更是满意。

然而“清官难断家务事”,1743年,孙嘉淦在谢济世案里包庇了自己的一个心爱属下,被乾隆发现,遂将其革职,但次年又被乾隆封为宗人府府丞。一辈子没犯过错的孙嘉淦觉得自己受之有愧,不久后便主动申请退休,乾隆倒也没拦他,批准此事。

清官告老还乡怕被笑话,拉一车青砖撑面子,乾隆:换成真金白银

此事的孙嘉淦早已弯了背、白了头,看着下人们忙忙碌碌地收拾着行李,孙嘉淦突然叹了一口气,家人们纷纷表示疑惑——原来,老爷是担心家乡人看到自己这发旧的衣服、为数不多的行李会笑话他穷酸。

于是一位机灵的下人献计,说老爷如果真的想衣锦还乡,不如小的现在就去定几个“高级箱子”,到时候把它们装满,假装有钱就行了!孙嘉淦一听很开心,立刻吩咐他们去办,等到箱子做好,装满砖头,盖上布,远远望去,就跟有好几箱金银珠宝似的。

那群早就看不惯孙嘉淦的人根本没有弄清事实,赶紧跑去给乾隆告状,心想这老家伙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乾隆听到孙嘉淦竟然藏了“几箱金银珠宝”,火冒三丈,于是立马派人去查。

清官告老还乡怕被笑话,拉一车青砖撑面子,乾隆:换成真金白银

真相大白后,乾隆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懊悔,当即下令:“传下去,直接把孙嘉淦的砖头都换成真金白银。”这下孙嘉淦终于可以风风光光地衣锦还乡啦!

参考资料:《清史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