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作者:文史洞察官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文 | 安风

编辑 | 文史洞察官

83岁的老人看着痛苦不堪的儿子,含泪将几十片安眠药放进一碗饭中,喂给他吃并说:“乖乖,喝了药就不会痛了。”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素材来源于网络

等儿子熟睡后,老人拿出一块毛巾捂着他的口鼻足足有五分钟;然而,这还没有结束,老人又拿出一条丝带,紧紧地勒着他的脖子。

几分钟后,老人瘫坐在地上痛哭起来,她用力的拍打着儿子的胸膛,撕心裂肺的喊着他的名字,然而,他的儿子永远也不会回答他了。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虎毒不食子。”这位母亲为什么会对自己的亲儿子下这样的狠手?这其中究竟有什么难言之隐?

生活的不幸遭遇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宛兰(化名),出生于1934年,在18岁的时候到广州的一家无线电厂上班。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在电厂工作的王宛兰兢兢业业,每年厂里优秀员工的名单中总会有她的一席之位。

也正是在这个厂里,她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不久后,两人登记结婚。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在王宛兰23岁的时候,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李建设(化名),这个孩子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增添了不少欢声笑语。虽然家中的条件不算富裕,但是王宛兰无疑是幸福的、满足的。

在王宛兰37岁的时候,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个孩子。作为高龄产妇,相比于第一次怀孕,王宛兰这次更加的谨慎小心。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家里的家务全都由丈夫和大儿子承包,无论想吃什么,家里人都会满足,王宛兰此时在家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生活在这样有爱的环境中,王宛兰觉得无比的满足,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在众人的期待中,这个小生命呱呱落地,从此这个家庭变成四口之家。王若兰成为这个家中唯一的女人,有责任心的丈夫和懂事的大儿子让王若兰无比的欣慰,这无疑是最幸福的时光。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看似平淡的生活,却成为王若兰后半生最怀念的一段时光。

别人家的小孩在三岁的时候都已经可以出去和小朋友追着闹着玩耍了,但是王宛兰的小儿子李建来(化名),在三岁的时候连最简单的“爸爸”“妈妈”都叫不出口。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此外,李建来还无法独立行走,即使在别人的搀扶下,也仅仅颤颤巍巍地走几步便停下来了。

本来,王宛兰以为自家孩子发育得慢,或许再长长就好了,但是等到孩子五岁的时候,智力和体力并没有发生变化,和三岁的时候差不了多少。

这时王宛兰一家心中有了不好的猜测,赶紧带着孩子去医院,然而结果正如他们猜测的那样,李建来得了病,并且是无法治愈的病——“唐氏综合征”。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所谓唐氏综合征,也叫21-三体综合征,是患者的21号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由正常的两条变成了三条。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这个结果对于王宛兰来说无疑是五雷轰顶,她反复向医生确认,甚至带着儿子到市里的大医院里进行检查,然而结果都是一样的令她痛苦。

唐氏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的智力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

夫妻俩了解得越多,越感到害怕,对于孩子的未来越恐惧。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都说“养儿防老”,对于这样一个老了还需要家里人照顾的孩子,许多人都建议王宛兰把他送到福利院,或者是再生一个。但是这毕竟是王宛兰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她怎么忍心呢?

一照顾,便是一生

王宛兰心中暗暗地想,只要自己还活着,就不能委屈了孩子。

白天王宛兰为了赚钱,拼命地干活。晚上回到家仍然不能躺到床上歇息,她还要喂小儿子吃饭,教小儿子说话,扶小儿子练习走路。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王宛兰的生活几乎被上班和带孩子占据,她已经记不得上一次和朋友逛街是什么时候了,甚至连夫妻谈话的时间都少之又少,她为了孩子付出了太多的精力。

但是王宛兰毫无怨言,她想只要儿子能够开开心心的长大,她再苦再累都值得。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后来王宛兰希望能够全身心地照顾儿子,于是在47岁的时候选择了退休。

在王宛兰的悉心照顾下,终于在李建来15岁的时候,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甚至可以独自行走了,每天还可以陪母亲散步。

这让王宛兰夫妻俩终于看到了希望,俩人抱头痛哭,李建来的一点进步在他们看来莫过于一个质的飞跃。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后来随着李建来的年龄越来越大,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岁月也逐渐在王宛兰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她的身体也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硬朗,逐渐地感觉到了力不从心,她有了给李建来找对象的想法。

然后这件事传出去后,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大家都在说王宛兰痴心妄想,自己儿子什么样自己心里不清楚吗?还妄想给他找对象。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王宛兰也深知自己儿子的状况,她拿出家里面所有的积蓄作为彩礼,她也不要求对方的职业,也不要求对方有什么好的长相,只希望女孩善良,能够真心实意的照顾儿子一生。

但是女孩们听到媒人描述了李建来的情况后便不同意这门亲事,更何况上家里面见面了。

于是王宛兰终于意识到,儿子在自己眼里是宝贝,但是在别人看来就是个累赘,她不再想着给儿子找对象,只祈祷自己身体能够健康,可以一直照顾这个孩子。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此外,王宛兰更加细心地照顾李建来,带着他做康复治疗,只希望他可以慢慢恢复,多年后,可以自己独立生活。

后来,当地社区知道了王宛兰家的情况,每半个月会派义工去她的家里照顾李建来一天。休息对于王宛兰来说变成了奢望,所以义工的到来是何其的珍贵。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病情逐渐恶化

本以为这样的生活已经很难熬,结果又有新的难题降临到这一家的头上。

2001年,李建来30岁。本已经可以下地走路的他,大脑突然萎缩,智力也开始下降,语言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又退化到儿时的水平,行动能力也开始退化,致使他无法行走,只能躺在床上。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所以,从30岁开始,李建来就一直躺在床上,每一天王宛兰都要为儿子翻十几遍身,负责儿子的吃喝拉撒,每日都是如此。

身边有人建议王宛兰将儿子送到福利院,但是她去福利院看过后说:“福利院哪有我照顾得细致啊!”所以,一直都是王宛兰亲自照顾自己的孩子。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本来丈夫在世的时候,还能帮一下忙。后来丈夫去世后,这个担子全部压在王宛兰的身上。

已经八十岁的王宛兰,照顾自己已经很吃力,更别说照顾一个卧病在床的儿子了。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王宛兰常常想儿子以后该怎么办啊,她心里明白没有人照顾自己的儿子,想到这里她的眼泪不自觉地就流了下来。

2017年,已经83岁的王宛兰身体每况愈下,然而李建来的肌肉也萎缩得厉害,王宛兰每天都要帮他翻几十次身,而且还要为他按摩肌肉。然而,这样并不能减轻他的病痛。

甚至有时候李建来疼的喉咙都咽不下去饭,王宛兰看着儿子这样的痛苦,她无比的心疼。伤在儿身,疼在母心。

于是,在一次喂饭的时候,看着一直在哼哼唧唧疼得吃不下饭的儿子,王宛兰心中萌生了一个可怕的想法,让他永远不再痛苦。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于是,王宛兰以失眠为由,多次去社区开了不少的安眠药。她将这些安眠药攒在一个小瓶子里,总共有七十多片。

后来,为了不牵连大儿子,王宛兰特意写了一封信。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愿天堂没有痛苦

2017年5月9日,王宛兰颤颤巍巍地拿出攒满安眠药的瓶子,将安眠药放到一个小碗里,用热水化开,怕儿子喝着苦,王宛兰还特意在里面放了蜂蜜。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王宛兰端着碗,一勺一勺的喂给儿子,期间李建来还一直喊着“痛”,王宛兰说:“乖乖,喝了药就不会痛了”。

看着自己昏睡过去的儿子,王宛兰的心情十分复杂,她希望这是正确的选择,也希望天堂再无病痛的折磨。

随后王宛兰便去派出所自首。警察问他为什么杀害自己的亲生儿子时,她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养不动了。”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简单的一句话令在场的所有人泪目,如果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走上一步呢!

2017年10月26日,王宛兰以杀人犯的身份,坐上了受理席。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法庭上,王宛兰的大儿子、邻居以及亲朋好友纷纷给王宛兰作证,证明这几十年间王宛兰一直悉心照顾李建来。杀害李建来只是想帮他解脱,并不是真的有害人之心。

最终,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王宛兰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5年前,83岁老人将46岁的儿子杀害,最终法院判决缓刑:其情可宥

法大于情,法亦有情。2021年10月26日,四年缓刑期已经结束。这时,法院发布公告,原判的三年有期徒刑不再执行。

多年以后,王宛兰终于可以过上真正的晚年生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