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赵匡胤随口吟两句诗,无人能续,四百年后朱元璋续写,成千古名篇

点击首页悬浮窗就可以直接领养招财鼠哦!

赵匡胤随口吟两句诗,无人能续,四百年后朱元璋续写,成千古名篇

提及宋太祖赵匡胤,人们首先能够想到的便是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以及关于他与弟弟赵光义之间的烛影斧声,承位之谜。

出身将门的他,恰逢五代乱世。少时便有大志,曾游历天下,后又投靠在后汉郭威帐下,期间辅助郭威征讨李守贞,屡立战功。在郭威废汉建立后周之后,他也因功擢升为副指挥使。诞郭威在位不久,便溘然辞世。柴荣继位,作为五代第一明君,柴荣上位伊始时局动荡,北汉更是勾结契丹犯边,局势岌岌可危。英主柴荣,不顾冯道等人劝阻,决意御驾亲征,于是双方在高平展开激战。

赵匡胤随口吟两句诗,无人能续,四百年后朱元璋续写,成千古名篇

作为一场国运之战,此战伊始面对契丹人和北汉的攻击,后周军大乱,左右中三路大军中,右路军更是出现了主帅逃跑的局面。身处中军的柴荣,局势危险。但在赵匡胤和张永德的冲锋陷阵之下,三军得以稳住阵脚,最终后周军大胜北汉。也正是依靠此战赵匡胤也逐渐成为柴荣的心腹,跟随他征讨南唐等地。就在柴荣驾崩之前,他已经官至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

960年,赵匡胤效法郭威故事,借口契丹入寇领兵征伐,行军至陈桥驿,在陈桥驿由众将的拥戴之下,黄袍加身。

赵匡胤随口吟两句诗,无人能续,四百年后朱元璋续写,成千古名篇

作为武将出身的帝王,赵匡胤深知“兵者,死生之地也”的道理,更有鉴于前朝故事,上任伊始便开始对拥立自己为帝的众将,进行削权。于是也便有了杯酒释兵权,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温和方式解除将领兵权的故事以及宋朝的立国之策——重文抑武。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之下,这位出身行伍的帝王,虽然只是粗通文墨,但却亦有两句诗广为人知。就在他建宋初期,南唐虽然奉宋为尊,打仗也打不过,但对于只知兵革的宋军,其实是心底鄙夷的。

在北宋兵指南唐帝都金陵之时,李煜派遣才士徐铉与宋军谈判,想以口舌之力解除都城之围。既然是谈判,自然要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因此,徐铉便称赞其主李煜之才,尤其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闻名天下,坦白讲李煜的词也确实少有人能够比拟,当得此称谓;但对于徐铉的话语,作为宋主的赵匡胤可就不甚赞同,语道:此乃是寒士之诗,我不屑一顾。

赵匡胤随口吟两句诗,无人能续,四百年后朱元璋续写,成千古名篇

说罢,便口吟两句诗:“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徐铉听完大惊,虽然诗只作了两句,但其中的诗以言志精神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是气吞山河之抱负与气象,相比之下南唐后主李煜之词确实少了几分抱负之气,多了几分暮气,于是徐铉“殿上称寿”。

话说这两句诗,在当时便力压众多文人骚客,成为了咏月的名句;但终究还是只有两句,少了一点完美之意。当然,这期间并不是无人尝试续作,只是少有人能够将其中的帝王霸气与月相契合,因此历经四百多年之久,这首诗竟致无人能续。

赵匡胤随口吟两句诗,无人能续,四百年后朱元璋续写,成千古名篇

但当时间来到明朝,这首诗也终于有人续写了,他就是朱元璋。虽然朱元璋,出身低贱,甚至于还当过乞丐,无力学习;但正如人们所说社会才是最好的学校。在参加了起义军之后,无论是从用人还是为政上,这位有着抱负的人杰,都在学习。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他亦是兢兢业业,一日在与群臣商议事务之时,言语到了此诗句,众位饱学之士依旧是不能续写。

但朱元璋却登时便有了后面的诗句——“朗朗浩浩照长夜,掩尽微微无数星。滔滔宏愿因之起,挺躯来济苍生灵。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好一个“百战问鼎开太平”,这样的豪气云干之志向,自然非君王莫属。而经过两位伟大帝王的“合作”,这首咏月诗也成为千古名篇,一直为人称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