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溥仪亲自选保镖,候选人个个身怀绝技,可溥仪却挑中一个“饭桶”

中国近代史上,清末帝溥仪真是一位不可不说的人物。1924年11月份,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随后溥仪逃进日本公使馆。1925年2月,溥仪携带婉容、文绣移居天津租界,随后溥仪在天津生活了大约7年时间。可是这7年时间里,溥仪日夜担心革命党人对其有所不轨。于满清遗老的支持下,溥仪亲自挑选身怀绝技之人担任保镖。其中有一位姓乔的大汉,因食量惊人得到溥仪的宠爱。这到底有怎样不为人知的背景吗?

溥仪亲自选保镖,候选人个个身怀绝技,可溥仪却挑中一个“饭桶”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还有溥仪的著作《我的前半生》来看,这位宣统皇帝天性爱玩。比如溥仪和英国人庄士敦生活多年,溥仪对于西方文化政治,还有一些新奇玩意儿感到十分好奇。张作霖、袁世凯等等军阀为了讨好溥仪,也想尽办法的给他送来些奇技淫巧的小玩意儿。原本溥仪是生活在紫禁城内,1924年11月份直奉战争结束之后,冯玉祥派兵冲进紫禁城,将溥仪还有一干后宫人等全部赶出北京。无奈之下,溥仪先来到日本公使馆寻求庇护。

溥仪亲自选保镖,候选人个个身怀绝技,可溥仪却挑中一个“饭桶”

1925年2月份,溥仪率领一干人等来到天津租界生活。毕竟天津是外国租界,既是革命党人想对溥仪有所不轨,也要看着外国人的三分薄面。来到天津溥仪结识不少满清遗老,这些人的掺和之下,溥仪动起了招聘大内侍卫的念头。所谓大内侍卫,其实就是溥仪的贴身保镖。为此溥仪还煞有其事的举办了一场比武大会,从中挑选出能人异士当他的保镖。列位要清楚,天津卫可是四教九流,天南海北的聚集之所。

溥仪亲自选保镖,候选人个个身怀绝技,可溥仪却挑中一个“饭桶”

溥仪虽只是落魄的凤凰,可再怎么说,受到封建文化几千年荼毒的清末百姓,也希望投靠溥仪博得好名声。所以这场比武大会,为溥仪召集了一大帮练武术的江湖人士。选来选去,溥仪最终挑选了6位武林高手。据说这6人个个身怀绝技,有擅长使用暗器,也有从小练硬气功的。还有家中世代行医,知晓多种中药材,以及不少害人的药方。可是这6人当中有一位姓乔的大汉武功平平,看起来憨憨傻傻却能得到溥仪的青睐。那么这位乔姓大汉,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吗?

溥仪亲自选保镖,候选人个个身怀绝技,可溥仪却挑中一个“饭桶”

坊间野史所传,乔姓大汉是河北人士,出生于光绪年间,1920年,他来到天津卫帮人扛包糊口。这位大汉听到溥仪要挑选保镖时,也凑热闹赶到现场参加这次比武大会。其实这位乔姓大汉武功平平,自幼在河北老家练了两三套不入流的野把式,根本摆不上台面。之所以这位乔姓大汉会想来参加比武大会,就是因为参加大会者溥仪都管他们一顿饱饭吃。这位乔姓大汉饭量惊人,一顿饭能吃五十个大馒头,还能喝一大脚盆稀饭。由于乔姓大汉常年在码头扛包,饭量变得更加惊人,不过收入微薄很少有机会敞开了吃。

溥仪亲自选保镖,候选人个个身怀绝技,可溥仪却挑中一个“饭桶”

参加这次比武大会,不管成与不成,最起码乔姓大汉能混得一顿饱饭。好巧不巧,此人吃饭时正好溥仪来到大会上闲逛。乔姓大汉当时一口气吃了40多个大馒头,还喝了一脸盆的粥,也是让宣统皇帝看到目瞪口呆。溥仪便询问这位大汉:是不是每顿能吃这么多?乔姓大汉当即回答:如果能放开了吃还能吃得更多。就这样,溥仪看此人是个"混不吝"且饭量惊人,将他收拢到身边。换言之,这位乔姓大汉像是像是个有趣的小玩意儿来到溥仪身旁。还别说,溥仪居住天津这7年时间里,乔姓大汉一日三顿就能吃上饱饭。

溥仪亲自选保镖,候选人个个身怀绝技,可溥仪却挑中一个“饭桶”

然而918事变之后,溥仪来到东北担任伪满皇帝时,这些大内侍卫被各个遣散回家。据说这位乔姓大汉回到河北老家生活孤苦伶仃,没过三年便郁郁而终。从这件小事就能看出,清末皇室想法和常人有很大不同。溥仪挑选这些大内侍卫,说好听点是保卫安全,说难听点还是给自己找些玩伴。这位乔姓大汉虽饭量惊人,可他并没有真才实学,也能被溥仪受雇为保镖,这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参考文献:我的前半生、十里洋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