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出现过许多的国宝级文物,现如今他们绝大部分都躺在中国各地的博物馆中,但却也有不少文物流落民间和海外,甚至有的还至今下落不明。
在这些下落不明的文物之中,有四件最顶级的国宝最令人可惜,它们分别是:北京人头盖骨、大禹的九州鼎、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和圆明园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首先我们来说下北京人头盖骨:话说在1929年冬天,考古学家在北京西南角的周口店挖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头盖骨,也叫北京人头盖骨,后正式名称为“
中国猿人北京
”,科学上常称之为“
北京直立人
”,属旧石器时代。
这一发现是中国古人类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消息一经公布,立即震惊了世界。有专家估计它的价值超过上百亿,但其真正的学术价值则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后来这个北京人头盖骨一直保存在美资协和医院供德国古人类学家魏敦瑞做学术研究。
等到1941年日军占领北平后,为保护北京人头盖骨,经重庆国民党政府才明确表态后,北京人头盖骨被移交给即将离开北京撤回美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由他们带回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暂存。但由于随后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军队俘虏了这批美国兵,北京人头盖骨从此下落不明。
大禹的九州大鼎:传说夏朝初年,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又在每州设最高军政长官,称之为“
州牧
”。后来,大禹的儿子夏启为彰显自己的伟大功绩,便下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它们分别是: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扬鼎、荆鼎、豫鼎、梁鼎、雍鼎。
据说,在铸造九鼎之前,夏启事先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
此后,这九鼎一直被人们视为中华民族传世之国宝。在工艺美学上,它是一套稀世之作,在文化考古角度上,它是我国青铜器时代的集中代表,从铸造工艺技术上看,它标志着中国的历史已结束了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的时代。
但是,后来秦军攻占洛东周王畿后,夺鼎从渭水运往咸阳途中落入渭水,从此下落不明!
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据说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篆字,以作为“
皇权天授、正统合法
”之信物。
后来,在秦王政二十八年(
前219年
),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由此玉玺从此失落。但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传国玉玺复归秦。
再后来,沛公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将玉玺献给刘邦,从此该玉玺又成为汉传国玺。
此后,该玉玺一直在历代王朝之间相互传承,直到宋靖康元年(
公元1126
),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
传国玺
”被金国掠走,此后便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叹息。
圆明园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它是由宫廷西洋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
据说,郎世宁起初是要建造具有西方特色的裸体女性雕塑,可是乾隆皇帝觉得这有背中国的伦理道德,所以勒令重新设计。于是郎世宁考虑到中国的民俗文化,遂以十二生肖的坐像取代了西方喷泉设计中常用的人体雕塑。
这十二个青铜生肖雕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均雕刻精细,为清代青铜器中的精品;其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
两小时
),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
但在1860年,十二生肖兽首被英法联军掠夺后流落四方,其中牛、猴、虎、猪铜像已回归中国;马首铜像于2003年被澳门商人何鸿燊购得后捐献国家;鼠首与兔首由法国皮诺家族无偿捐赠中国;龙首据说被收藏在台湾;至于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至今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