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汉到隋大多是谥号,从唐朝开始是庙号?

“谥号”和“庙号”都是皇帝死后才用的,是后人追加的,只有年号是皇帝身前才有的!我对古代谥号、庙号、年号,虽然没有深入研究,但是也略知一二!所以,更正一下再回答!问题当中说汉朝到隋朝的皇帝大多是“帝号”,从唐朝开始,为什么皇帝都称呼“宗号”?因为在唐朝以前的封建王朝,庙号非常严格,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但是,古代皇后死后每个皇帝都有谥号!

为什么汉到隋大多是谥号,从唐朝开始是庙号?

更重要的一点是,汉朝到隋朝皇帝的谥号都很短,普遍采用“谥号”的称谓!比如汉文帝(庙号汉太宗)、汉景帝(没有庙号)、汉武帝(汉世宗)、汉昭帝(没有庙号),当中的“文、景、武、昭”都是谥号!如果汉朝皇帝称呼庙号,不恰当,因为一些皇帝死后没有庙号!此外,年号是汉武帝时期才有的,且年号不固定,所以只能称呼谥号了!像隋文帝和隋炀帝当中的“文和炀”也是谥号,这些谥号是在皇帝死后,根据身前的功绩大小,后人追加的!

为什么汉到隋大多是谥号,从唐朝开始是庙号?

唐朝以后由于谥号太长年号又不固定,历史学家不方便采用谥号和年号,在称呼皇帝的时候,采用的是庙号称谓,也就是问题当中说的“宗号”什么什么宗!因为汉朝到隋朝的谥号只有一个字,到了唐朝以后,谥号几个字到几十个字不等,且皇帝继位频繁的变更年号,称呼谥号和年号就不方便!比如唐太宗,虽然说年号只用了一个“贞观”,但是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太长,而庙号始终只有两字,称呼庙号比较简便!所以,太宗、高宗、玄宗、中宗等等都是庙号!我国历史上的清朝,皇帝称呼的是年号,没有称呼庙号和谥号!因为明清两朝皇帝的年号只有一个,所以大多数皇帝就称呼年号了。

为什么汉到隋大多是谥号,从唐朝开始是庙号?

主要是唐朝以后的皇帝谥号太长,如果谥号不长我国历史上的皇帝,应该都会采用谥号的称谓!但是,唐朝以后的皇帝由于谥号太长,没办法只有采用庙号!到了明清两朝,年号很固定,一个皇帝一生就采用一个年号,所以明清两朝一般称呼年号!不过,明朝也可以称呼庙号又可以称呼年号,比如明太祖(庙号)朱元璋也可以称作洪武帝(年号洪武),明成祖(庙号)朱棣也可以称作永乐帝(年号永乐)!到了清朝,基本都称呼年号,比如康熙帝、乾隆帝,如果你说清圣祖、清高宗估计没有几个记认识,一旦说皇帝的年号,那普遍都记住了这个皇帝是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