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吹不黑,谈谈手塚治虫与中国动画的情缘(二)

作者:兴漫杯

当然,《铁扇公主》并不是手塚治虫观看的第一部动画片。公认的日本动画元年是1917年,直到二战开始,日本一直都有动画短片产出,期间还诞生了政冈宪三这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动画巨匠。只不过这二十多年的发展进程时断时续,推出的作品多是具有探索性的短片,受众有限。

真正让手塚治虫对动画萌发兴趣的还是美国卡通。他的父亲就是个骨灰级电影迷,在家里收藏了许多电影胶片,其中就有不少弗莱舍和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短片,闲暇时他经常会为孩子们举行“家庭电影专场”。大力水手、米老鼠、勃比小姐……都是手塚治虫儿时的最爱。在1986年的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上,手塚治虫和中国动画家阿达一起观看了弗莱舍兄弟动画作品专场,手塚告诉阿达,其实弗莱舍对自己的影响要远大于迪士尼

不吹不黑,谈谈手塚治虫与中国动画的情缘(二)

▲ 选自阿达漫画作品《和手塚先生在一起》,原载于《漫画世界》1986年8月1日版,空藏动漫资料馆藏。注: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旧译作“华特·狄斯耐”,弗莱舍( Fleischer)旧译作“福乃先”“弗来歇”等。

可见,手塚治虫与动画结缘很早,和同龄人相比眼界也要开阔得多。那么《铁扇公主》因何能够打动他?要知道《铁扇公主》是万籁鸣、万古蟾兄弟带领着近两百名毫无基础的动画练习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的,要论技术上的成熟度确实和美国动画不可同日而语。

根据手塚治虫生前的说法,可以归纳出以下两点原因。首先,一部时长近70分钟(《铁扇公主》原片近90分钟,日语版约65分钟)的剧情长片感染力和受众范围要远远大于以滑稽噱头见长的短片,而手塚对于“故事”的热衷和执着早就通过他儿时的漫画和作文体现了出来。《铁扇公主》恰恰将他带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幻想世界,这种同时吸引了儿童、成人、内行、外行的传播效果更是他一直想方设法达成的目标。

不吹不黑,谈谈手塚治虫与中国动画的情缘(二)

▲ 《铁扇公主》(1941)宣传剧照

其次,《铁扇公主》所营造的东方神话氛围整体上区别于美式卡通的审美趣味(虽然在一些造型符号和噱头上有所借鉴),再加上日语配音,更能够引起手塚的文化认同感,也满足了他关于“本土风格”动画的期待与想象:“动画片本是西方人专有的艺术,看来西方人能搞,我们东方人也能搞。”(6)

当然,后来的《桃太郎·海之神兵》让手塚对动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探索,即便战后以漫画家身份出道,他对动画的狂热更是日甚一日。每当有新的美国动画片上映,手塚治虫都会如饥似渴地疯狂“补课”。

1951年5月,《小鹿斑比》在东京斯巴鲁影院举行独家公映活动,手塚治虫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售票处,一口气把全天7个场次的票都买了下来,并且连续几天保持这种状态,别的影院上映,他还是照去不误。据手塚自己统计,《小鹿斑比》他少说看过130遍,观影所带来的思考和启发对他创作《森林大帝》助益甚多。

不吹不黑,谈谈手塚治虫与中国动画的情缘(二)

▲手塚治虫和他笔下的"动物世界"

可见,手塚治虫走上动画创作的道路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也是必然的。那么,与其说《铁扇公主》促使手塚治虫有志于动画创作,不如说让他爱上了孙悟空,爱上了《西游记》。这一点在漫画《我的孙悟空》极其一系列衍生动画片中显露无疑。

(想看更多请关注兴漫杯兄弟账号“空藏资料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