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血压高,老年痴呆风险也高!高血压患者增多,切勿习以为常

作者:上观新闻

温馨提示

寒冬正是高血压的危险季

随着新一轮冷空气来袭,气温骤降,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波动大,产生头晕、头痛、胸闷、乏力等症状,同时,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悄无声息的高血压常常为人忽略,殊不知在成年人当中,约4个人就有一个是高血压,而在25至34岁的年轻人群中,高血压前期的比例也非常高。

血压高,老年痴呆风险也高!高血压患者增多,切勿习以为常

来看高血压年轻化趋势的惊心数据!

根据2018年发表的全国高血压调查结果,我国18岁及以上年龄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约为27.9%。也就是说,约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高血压病患者。

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血压在130~139/80~89 mmHg范围的人群占23.2%,主要为18~54岁的中青年。

在25~34岁人群中,血压在130~139/80~89 mmHg范围的人群达到26.7%。从1991至2015年3次全国性调查数据显示,中青年处于高血压前期的比例明显增加。

1991年我国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不足6%,到了2015年已经上升到近13%,这主要与超重、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

高血压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高血压。

大自然的河道宽窄不一,水流速度有快有慢。人的血管正如河道一般,承担运输血流的作用。当血管壁弹性发生变化,血流速度改变时,我们的血压也会发生变化。

心脏收时缩血流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是“收缩压”(俗称高压);心脏舒张时血流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是“舒张压”(俗称低压)。

高血压就是指体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高于正常情况下应有的压力值。

高血压常常来得静悄悄,高血压患者约有50%以上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例行检查时发现,或因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

血压高,老年痴呆风险也高!高血压患者增多,切勿习以为常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症状的高血压患者,通常症状为头晕、胸闷等症状。当出现以上症状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测量血压,观察血压情况。因此,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家里常备一个血压计。

高血压出现急症或亚急症时一般都有急性症状,患者血压通常≥200/120mmHg,常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胸闷、心悸、烦躁不安,遇到这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高血压有什么危险?

首先,必须要强调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万恶之源”。

如不重视自我管理,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损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引发冠心病、脑中风、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病变,甚至危及生命。

其次,高血压还有一大风险,鲜少有人知晓。

那就是——高血压还跟老年痴呆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

老年痴呆也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慢性进展的脑功能退化性疾病。65岁以上的老人逐渐出现记忆减退、行为异常、思维混乱、情绪失控等表现时,很可能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但部分老年朋友或家属会错误的认为,年纪大了就会记性差、变糊涂。众多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不等同于生理性老化,更不是衰老的必然结果。

在记忆障碍门诊就医的很多患者都合并高血压病。那么,高血压病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高血压并不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病的直接原因,但却是位“无声的杀手”。它可以加速血管壁老化,极易引发脑部血管损伤,破坏神经-血管保护性调节机制,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和老年斑形成,进而影响大脑认知功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

高血压可通过规律服用降压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饮食、戒烟戒酒、适当锻炼)控制。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防治或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

高血压怎么防?

如何将高血压拒之门外?预防高血压需要从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

具体方法有:

1、保持健康的体重,超重和肥胖患者应减重;

2、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钾的新鲜水果、蔬菜,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中青年人饮食喜好多糖,应更加注意;

3、进行运动和适当的体力劳动;

4、保持健康的心态,有效缓解压力,避免精神紧张;

5、不要熬夜,特别是中青年人由于工作强度大、压力大,经常熬夜至深夜需要引起重视。

要想将中青年高血压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必须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划重点:中青年人更应该定期体检,监测身体状况。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

专家特别提醒,秋冬季节,高血压的风险加大,更应小心防范。

秋冬季节不要进行幅度大、强度大的运动,可以进行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同样需要注意均衡营养,补充蛋白质,戒烟限酒,低盐饮食。

科普结束

医生介绍

血压高,老年痴呆风险也高!高血压患者增多,切勿习以为常
血压高,老年痴呆风险也高!高血压患者增多,切勿习以为常
血压高,老年痴呆风险也高!高血压患者增多,切勿习以为常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