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全美主流媒体改变疫情报道方式 不再强调单日新增病例

【侨报网讯】两年来,新冠病毒病例数和住院人数一直被广泛用作疫情传播程度的晴雨表。但是在奥密克戎(Omicron)出现后,统计数据被弄得一团糟,很多新闻机构开始重新思考对数据的报道方式。

据美联社报道,《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记者凯瑟琳·吴(Katherine Wu)表示:“这是一场数据灾难。”

这些数字一般只反映了卫生当局的报告,并不包括在家自检、或者是在不知情情况下被感染的人。而且,节假日和周末也会导致数据滞后。所以说,实际数据可能会比报道出来的数据要高得多。

出于这个原因,美联社最近告诉编辑和记者,在有关疫情的报道中,避免强调病例数。比如不再只关注某个特定国家或州创下单日病例数的纪录,因为这种报道并不可靠。

其他媒体对于数据的使用也愈发谨慎。

全美主流媒体改变疫情报道方式 不再强调单日新增病例

洛杉矶排队等待核酸检测的人群。(图片来源:美联社)

比如NBC周一(10日)报道新冠病例飙升的时候,使用的是一周的平均数据,而在周二(11日)更是只使用了新增病例的“浪潮”(tidal wave)这一说法。

在周二对参议院疫情听证会的报道中,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的是过去两周的平均数据。MSNBC则使用了多种报道方法,比如列出之前3天报道中病例数最多的5个州。

《华盛顿邮报》关于疫情的报道页面“新冠疫情指南”(Guide to the Pandemic)使用的是一周平均数据,同时还会与之前一周进行比较,周二的结果显示,过去一周病例数量增幅达到56%。《纽约时报》的一个图表中包含每天的数据,但是同时也包括两周时间内病例数和死亡数的趋势。

一些人认为,住院率和死亡率是新冠疫情对当前社会影响的更可靠的反映,但是这些数字近期也受到了质疑。《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编辑塔妮娅·刘易斯(Tanya Lewis)表示,很多情况下,住院是偶然的,比如有人因为其他原因住院,却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核酸检测呈阳性。

明尼苏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加里·施韦泽(Gary Schwitzer)则表示,虽然有缺陷,但是病例数量还是不应被忽视。他认为,这些数据能表明一种趋势,显示出美国哪些地区受到的打击更严重,还可以预测更广泛的社会影响,比如哪些地方的医院将受到冲击,或者哪些地方会出现人手短缺的状况。

还有一些公共卫生和新闻业的人认为,虽然令人痛苦,但是目前病例激增的情况可能预示着好消息。大卫·莱昂哈特(David Leonhardt)和阿什利·吴(Ashley Wu)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指出,这可能是一种迹象,表明新冠肺炎正成为一种人们会与之共存的地方病(endemic disease),而不再是一种破坏性的流行病。(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