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摆空城计有一个最大的破绽,若司马懿抓住蜀军将死无葬身之地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诸葛亮一出祁山,丢失街亭,不得已退兵蜀中,但在西城时司马懿率大军追了上来,诸葛亮身边只有两千多的老兵,不得已之下诸葛亮给司马懿摆了一道空城计,使得司马懿退兵,空城计也成为兵法“三十六计”中以弱退强、兵法虚实的典范。

诸葛亮摆空城计有一个最大的破绽,若司马懿抓住蜀军将死无葬身之地

空城计的出处

首先在正史上是没有空城计的相关记载的,据史书记载,诸葛亮一出祁山时司马懿正在平定孟达的叛乱,且之后司马懿回到了宛城驻扎,距离诸葛亮有千里之遥,当时与诸葛亮对峙的是曹魏大将张郃,且诸葛亮失守街亭后就立马退回到了汉中。

空城计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杜撰的,而罗贯中是根据民间话本郭冲的《条诸葛亮五事》改写的,所以说空城计对于正史是不存在的,一切谈论均以演义为准。

诸葛亮摆空城计有一个最大的破绽,若司马懿抓住蜀军将死无葬身之地

空城计的漏洞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备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三国演义》

在演义中,听闻司马懿领兵到来,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摆了一个空城计,他先是把所有的旌旗全收了起来,大开四道城门,每个城门安排二十个军士扮作百姓扫地,然后自己带着两个琴童上城抚琴作曲。

诸葛亮摆空城计有一个最大的破绽,若司马懿抓住蜀军将死无葬身之地

诸葛亮的这个安排看着没有什么毛病,但其实却有一个最大的破绽,那就是大开四门,可能有的人说这正是诸葛亮高明的地方,大开四门才会让司马懿狐疑,然后不敢轻易冒进。

但在中国古代这种冷兵器的时代,攻城战中最重要的甚至能决定攻城战的结果的就是城门,而一旦城门失守,这座城池也就保不住了,且诸葛亮大开四道城门,此时的司马懿身后有十五万大军,若是任由这十五万大军鱼贯而入,诸葛亮就算再怎样埋伏恐怕也很难击溃魏军,且诸葛亮本人就在城墙之上,司马懿完全可以派一支部队去打探情况,佯攻一下,面对十五万大军,再难啃的城池四门都被打开,恐怕也是别人的囊中之物。

诸葛亮摆空城计有一个最大的破绽,若司马懿抓住蜀军将死无葬身之地

司马懿为何要退兵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三国演义

因为空城计是小说杜撰的故事,所以一些军事情节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空城计也是原作者自己臆想出来的,在实战中假如真发生这种情况,司马懿绝对不可能这么轻易退兵,绝不会因为诸葛亮用兵谨慎,怀疑有伏兵就令十五万大军全部退去。

诸葛亮摆空城计有一个最大的破绽,若司马懿抓住蜀军将死无葬身之地

当时的司马懿虽然很有能力,但已经遭到曹睿的打压,若没有诸葛亮北伐,曹睿是不会启用司马懿的,可以说没有诸葛亮的存在司马懿就不能掌权,更不用说兵权,但没有权力司马家在曹魏那边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随时有被灭门的风险,所以对司马懿来说,司马家必须要掌权,只有掌权司马家才能存活下去。

而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的处境,有人说当时诸葛亮在城楼上抚琴弹奏的就是春秋时俞伯牙的《高山流水》,而司马懿和诸葛亮虽是对手,但也互相了解,司马懿也读出了诸葛亮的弦外之音,哪怕知道西城是一座空城,司马懿也要退兵,因为这不仅是给诸葛亮留退路,也是给司马家留退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