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40城增加650万套这类住房!2022年买房不难了?

作者:大伟看楼市

1月10日,国家发改委等二十一部门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1月11日,住建部住房保障司负责人潘伟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规划》明确了住有所居领域的公共服务项目,其中,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住房公积金。

潘伟表示,下一步,在提升住有所居领域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方面,将加大金融、土地、公共服务等政策支持力度,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初步计划新增650万套(间),预计可帮助1300万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首次明确7类公共服务项目

1月10日,国家发改委等二十一部门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做好城镇住房和收入困难家庭公租房保障,实行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合理确定实物公租房保有量,对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依申请应保尽保。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严格把好棚户区改造范围和标准,科学确定棚户区改造年度计划。

《规划》指出,积极推动改善住房条件。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以中小户型为主,供应范围以面向户籍人口为主,逐步扩大到常住人口。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多措并举促进单位依法缴存,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租购并举保障缴存人基本住房需求。

1月11日,住建部住房保障司负责人潘伟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规划》明确了住有所居领域的公共服务项目,其中,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住房公积金。

“稳”字当头,“房住不炒”构成政策边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过去形成的“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房地产开发经营模式不可持续,“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城乡建设方式不可持续,既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积累了不少风险隐患。

说到2022年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工作核心,王蒙徽用了一个“稳”字来概括。

他表示,将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加强预期引导,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40城增加650万套这类住房!2022年买房不难了?

随着信贷政策的稳定,各地房地产稳楼市政策频繁发布,最典型的政策内容是人才补贴,购房补贴,不完全统计12月最后的一个月,包括桂林、晋江、呼和浩特、荆门、衡阳、开封、南宁、保定、南通海安、重庆璧山和万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六安金寨等在内的接近25个城市都拿出了真金白银,以期提振房地产市场。

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12月全月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也高达65次,是最近多月来的政策次数高点。11月房地产调控56次,10月房地产调控48次,9月单月全国房地产调控累积62次。

2020年全年累积调控489次,2021年高达651次刷新历史记录,同比上涨幅度高达33%,单月平均调控次数高达54次。

首先:年内房地产调控已经超过650次,刷新单年历史记录。年底房地产调控密集发布

40城增加650万套这类住房!2022年买房不难了?

11月-12月来,房地产政策整体出现转向。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要防止出现合成谬误,不把分兵把关变成只顾自己、不及其余,避免局部合理政策叠加起来造成负面效应;又要防止分解谬误,避免把整体任务简单一分了之,更不能层层加码,导致基层难以承受。制定和实施政策,都要坚持系统观念和实践标准,遵循经济规律,以实践效果检验政策的成败优劣。

整体来看,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已经走过了暴利时代,在经历了土地红利和金融红利的阶段之后,正在迎来管理红利的发展新阶段。

政策暖风频吹,特别是央行及地方维持房地产稳定政策不断出现,限制市场非理性下调的政策也持续出台。特别是12月,各地房地产政策宽松明显。超过25个城市发布了不同力度的补贴购房政策,其中主要集中在人才补贴、新城市居民落户购房补贴等。其中包括黑龙江、吉林等东北省份发布稳定房地产政策印发市场关注。很多城市增加落户,南宁等城市发布了人才购房补贴政策。

其次:政策底部出现,信贷回归正常。

中央强调“房住不炒”和“三稳”目标,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行业转型,企业优胜劣汰不可避免

刚刚过去的2021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一些波动,一些人甚至用“第一次真正遭遇风险”来评价。那么2022年,在行业和市场层面,又将吹什么风?

按照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的表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并不是短期的,如果没有疫情的冲击,房地产风险迟早也会开始显露,他认为风险的底层逻辑在于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基建投资的三角循环,已经走不下去。

具体而言,从2004至2013年,房地产行业部分承担了我国经济逆周期调节工具的职能,在此过程中,房企获得了政策和人口红利,行业规模突飞猛进,社会商品房库存快速积累。

此后,在2014至2019年之间,市场又开启了“去库存”的过程,房企享受到“量价齐升、供销两旺”的福利,于是更加激进地上杠杆,导致部分企业的现金流长期处于紧绷状态。

出现当下楼市全面断崖式下调的最主要原因是信贷排队,购房者的按揭贷款,和开发商的开发贷,基本全面收紧,导致市场断崖式下调。11-12月最近央行等部门密集表态,市场期待出现有利于信贷回归正常的表现。整体看,市场房贷逐渐向稳定方向发展。10-12月房贷逐渐回归政策,开始影响市场,市场逐渐回归平稳。

叠加最近出台的保障房政策楼市逐渐平稳,而年轻人买房置业难度将降低。

十四五期间,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市场供给力度,在稳房价的基础上增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能力,完善住房市场分配机制,优化住房供给渠道和结构,有利于切实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面临的住房难问题。

40城增加650万套这类住房!2022年买房不难了?

同时,政府综合运用金融、土地、公共服务等政策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有效发挥了政府与市场的双效作用和双重力度。通过老旧小区改造,释放改善性住房刚需,激发市场住房消费潜能,带动住房投资和存量住房销售,改善城镇环境面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便利化服务功能,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住房需求提供支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