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秋战国时代的那些会盟故事:宋国的西门会盟,不只为了宋国!

春秋战国时代的那些会盟故事:宋国的西门会盟,不只为了宋国!

燕懿公在位其间,诸侯列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情,跟燕国没有关系。晋、楚、齐、秦等十四个国家,在宋国的西门举行弭兵会盟,这十四个国家认同晋楚地位,两国主持之会盟,列国皆需到场。这又成为诸侯会盟的固定准则,即是若有悖逆者,即可征伐之。

这个西门很有意思。西是什么,西是日落西山,太阳从西边落下。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可见西难为主。范蠡曾说:“吾有八拜兄弟郑安平,在西门之陋巷”,范蠡困穷之时,好友住的地方就是西门陋巷。西门不是什么好地方。但范蠡借此西门,却有了逃离生天之路,是可谓范蠡之西门幸。

在四象之中,西为白虎,而白虎为杀伐之神。因此有“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说法,可见西方之门常有重兵。春秋战国时代的“西门”就发生了很多事情,多与战相关。战神白起为武安君,有“出咸阳西门”,正是感叹“吾为秦攻下诸侯七十余城,故当烹矣”之时。此为白起之西门丧。

春秋战国时代的那些会盟故事:宋国的西门会盟,不只为了宋国!

当年秦襄公救援镐京城时,专打东南北城,空留西门让犬戎逃奔,结果在西门埋伏军队,打得犬戎丢盔卸甲,弃城而逃。卫国州吁之乱时,州吁在西门设宴,款请卫桓公,当卫桓公酒至半巡意识混沌之时,州吁即以短剑弑杀君侯,是为卫桓公的西门之丧。

而西门也即当时之坟墓之园。当年晋文公带兵攻打曹国之时,由于久攻未下,先轸即出谋划策,是所谓:“曹国坟墓,俱在西门之外,请分军一半,列营于墓地,若将发掘者,城中必惧,惧必乱,而后乃可乘也”,先轸完全就是为战而生者,为取得胜利竟是挖掘敌人坟墓。

有所谓“专诸痛哭一场,收拾殡殓,葬于西门之外”,专诸的老母亲死后,专诸将其葬于西门,可见西门在当时之列国,皆有坟茔墓地之习。

先轸重视西门,可晋国国君不一定重视西门。后来先轸在崤山之地全歼秦国大军,活捉孟明视等三大秦将,而晋国国君正是从西门放走了孟明视三将,等到先轸派人奔西门追杀之时,秦国三将已是从西门逃跑得远了。

而晋国西门似乎发生了很多事,而且又多为朝臣之所重视,先轸如此,后来的赵盾亦是。赵盾受晋灵公猜忌,在宴席之上受晋灵公之捕杀,幸得甲士灵辄和提弥明之抵抗,方才能得逃宫城,赵盾要流亡国外,首先想到的还是西方,是所谓:“或翟或秦,寻一托身之处可也”。

诸侯列国西门之重,可见如此,而天子之城,也有西门之事。当年王子颓发动内乱,驱逐周惠王,任用五大夫为臣,这也即东周历史上的五大夫之乱。而郑厉公带兵勤王,五大夫死于乱军之中,王子颓也即自重兵把守之西门逃脱。

春秋战国时代的那些会盟故事:宋国的西门会盟,不只为了宋国!

而所谓西门之盟,不止是在宋国的弭兵之会上有。当年楚国与郑国曾也有所谓西门之盟,但郑国两面三刀,时而附楚,时而附晋,遂为楚共王所怨怒,意图发动大军攻打郑国。而攻打之时也曾与朝臣商议,说的是:“孤欲伐郑,奈西门之盟何?”

而“楚王知郢都难守,急使箴尹固具舟西门,取其爱妹季芈,一同登舟”,当孙武带兵攻破楚国都城防御堡垒之时,楚国君王想到的流亡路线依然是西门,可见西门可说是当时之列国君主,为自己留下的一条逃生通道。有趣的是,当年大多数诸侯国皆从西方分封而来,是从西向东,而国力衰败或城池被破之时,又是向西方逃跑,宿命轮转,相当有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