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0年,一日本女人来京找聂帅,称其是聂帅女儿,她是谁?

1980年的夏天,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之一聂荣臻,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名叫美穗子的日本女人,不远千里从日本专程来到了我国的首都北京,只为寻找自己心中念念不忘的一位老人。在见到聂荣臻的那一刻,美穗子激动地热泪盈眶,跪在地上向聂荣臻行礼,并且亲切地称呼聂荣臻为“父亲”。

时隔四十年,美穗子终于再次见到了聂帅,聂帅看见眼前已经长大的美穗子同样激动不已,赶紧搀扶起美穗子,父女两人相见的场面,令在场的每个人,无不激动地落泪。

1980年,一日本女人来京找聂帅,称其是聂帅女儿,她是谁?

这两个人身份悬殊巨大,一个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一个是日本妇女。相隔千里不说,为何在聂帅年逾耄耋之时,两人才得以相见呢?他们二人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事?为什么这位名叫美穗子的日本妇女,会称呼聂帅为父亲?这里边的故事,还要从40年前的百团大战说起。

开国元勋的戎马一生

1899年的冬天,聂荣臻出生在重庆的一户普通人家家里。少年时期的聂荣臻,是个十足的学霸,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赫胥黎的《天演论》,聂荣臻都曾有所涉猎。知识对一个的改变是巨大的,因为知识越丰富,人的思维就会越活跃,越能接受新鲜事物和新思想。

后来,进步杂志《新青年》创办,聂荣臻成为了它的忠实读者。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聂荣臻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年时期的聂荣臻,看到中国的巨大变革,深感自身任务的艰巨。这位热血爱国少年,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的活动,时常对自己的同窗说:“我辈要以报国为根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业。”

1980年,一日本女人来京找聂帅,称其是聂帅女儿,她是谁?

聂荣臻的爱国之情溢于言表,每逢国家民族突逢大事,聂荣臻总能怀揣着一腔爱国热血,针砭时弊、慷慨陈词。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在聂荣臻的文卷之上亦有体现。他的老师深知自己的这位学生将来必成大器,曾经数次夸赞聂荣臻“资赋不凡,终非池中之物”

1923年3月,24岁的聂荣臻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到苏联学习,聂荣臻的世界观随即发生了根本转变,成为了一个身先士卒的革命家。1925年,聂荣臻回到祖国,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负责政治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后来在周恩来的介绍和委任之下,聂荣臻开始奔赴前线,开启了自己的救国之路。

1940年,我国抗日战争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开始了,聂荣臻冲在了第一线,为守护家园和国土浴血奋战。也就是在这场战役中,聂帅和后来专程来到北京和自己相认的“女儿”美穗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百团大战中,一双孤儿被救起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侵华野心昭然若揭,直接开启对中华大地的迅猛攻击。后又发动了七七事变,妄图灭亡中国,其狼子野心让国人愤慨,全面抗日战争也正式拉开了序幕。中国军民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开始共同抵抗日寇的侵略。

1939年的冬天,日军开始推行“囚笼政策”,妄图用正太铁路隔绝八路军总部、第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并以它为依托进攻抗日根据地。当时日军的作战策略是“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在铁路沿线大小城镇、车站和桥梁、隧道附近,建立作战据点,不仅兵力守备,还派装甲火车巡逻,打造成了日军认为的“不可接近”的一道防线。

此时的国民党在华北挑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同期向山西新军和八路军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日军看到国共双方的内战,借机进一步推进了日方的“囚笼政策”,此举使得国内抗日工作举步维艰。一时之间,国内舆论哗然,妥协投降的声音不绝于耳。

1980年,一日本女人来京找聂帅,称其是聂帅女儿,她是谁?

为了打击日寇的狼子野心,也为了挽救国家于危难,国共两党开始合作,化恩怨于玉帛,共同抗日。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对日作战,在华北敌后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对日军的扫荡开启了一次“反扫荡”战役。百团大战一共进行了三个阶段,虽然仅仅历时三个半月,却进行了大大小小1824次的抗日作战,重重击溃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让全国人民重拾了抗战信心。

正是在百团大战期间,晋察冀军区向井陉矿区进攻的时候,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八路军发现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大的看起来已经记事,小的尚在襁褓之中。显然,她们的父母是井陉矿区的工作人员,在这场无情的战争中,父母双双去世。两个无助的小姑娘,只能通过哭泣来寻找帮助。

此时,中国人民和日寇的战争正进行到关键时期,加上之前侵华战争中日伪军的累累罪行,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恨意,已经达到了最高点。不过,这两个日本小姑娘却是无辜的,她们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也没有参与到侵华战争中。而且,她们的父母也在战争中去世,孤苦无依的她们已经是两个可怜的孤儿。发现这俩孩子的战士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把孩子带回了营地,向上级汇报。

1980年,一日本女人来京找聂帅,称其是聂帅女儿,她是谁?

就这样,两个可怜的小女孩坐在背篓里,离开了危险区域,被战士背回了晋察冀军区的司令部。虽然当时中国和日本正处于敌对态度,但聂荣臻见到了两个孩子后,没有任何敌意,反而非常友好。有谁能想到,戎马一生的将军,下了战马的时候,铮铮铁骨也有似水柔情的一面。

铮铮铁骨男儿,亦有似水柔情

“让我看看,我们这儿来了两个日本朋友啊!”见到两个日本小女孩,聂荣臻始终带着笑意,如同一位慈祥的老父亲,语气温和又和蔼可亲。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争,又亲眼目睹了亲生父母的离世,如今被战士带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两个小女孩拘谨又无助,眼神中满满的都是不安和恐惧。

看到这一幕,聂荣臻心里不免有些心疼。毕竟战火无情人有情,孩子是无辜的。此时的聂荣臻放下了政治观念,以长辈和晚辈的相处模式,对待面前这两个可怜的日本小姑娘。战火纷飞的年代,任何物资都非常紧俏,但即使如此,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的战士们,却还是拿出一些“好东西”,款待这两个日本小朋友。

聂荣臻接过工作人员拿来的梨子,细心削好了皮,笑盈盈递到稍微大一点的小姑娘手中,用如同父亲一般温和的语气说:“这梨子洗干净了,吃吧,孩子!”虽然语言沟通有障碍,但是这位日本小姑娘看着聂荣臻的一举一动和语气,明白聂荣臻没有任何敌意,于是放心地接过梨子吃了起来。看到小姑娘放下戒备,聂荣臻开心地笑了,像极了一个开心的父亲。

1980年,一日本女人来京找聂帅,称其是聂帅女儿,她是谁?

此时,前线记者沙飞看到了这一幕,敏锐地发现这是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瞬间。毕竟,一位浴血沙场的将军,竟然能够友好对待敌方阵营的孩子。若心中没有大爱,又怎么会如此坦然。于是沙飞迅速拿出相机,把聂荣臻给孩子梨子的瞬间,用胶片定格了下来。

然而,聂荣臻发现有人在“偷拍”自己之后,不仅没有责备,反而大大方方地告诉沙飞:“着照相机拍下了聂荣臻给美穗子梨子的瞬间。然而,聂荣臻知道后,随即把孩子抱出箩筐,拉着孩子的小手,大方地说:“要照就照张正面的,来。”正是这张珍贵的画面,才得以让这二人在40年后,再次重逢。

这位稍微大点的小姑娘,就是开头我们提到的,不远千里从日本来到我国首都北京拜访聂帅,并亲切地称呼聂帅为父亲的日本妇女——美穗子。当时的美穗子已经记事,对儿时和聂荣臻相处的这段时间留有记忆。在成年之后,也时刻怀揣着一颗感恩之心,这才结下了一段别样的缘分。

战火无情人有情

和美惠子一起被战士救下的,还有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一群大男人哪懂怎么照顾孩子,于是就用团职干部负重伤的标准,对孩子进行了“特殊照顾”。有了参考的标准,这些男人们便像模像样地,轮流值班照顾这个小女孩。不管是奶粉白糖,还是水果罐头,战士们都尽可能优先给孩子吃。为了让小姑娘多吃几口,战士还会把白糖撒在西瓜上,喂小姑娘吃。

正是这样温暖的举动,融化了两个小孩子娇弱的内心。在晋察冀军区的司令部,两个日本小姑娘被战士们照顾得非常好,也生活得非常快乐,慢慢恢复了身体的元气。随后,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个小孩子,美穗子姐妹便被乡亲用箩筐挑到了聂荣臻元帅的住处。在和聂帅一起生活的日子里,美穗子感受到了这个中国军人的友好和呵护,年幼的她不懂的大人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但是她明白,眼前这个叫聂荣臻的男人,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1980年,一日本女人来京找聂帅,称其是聂帅女儿,她是谁?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美穗子对聂荣臻越来越尊敬,也越来越喜爱。虽然语言不通,但美穗子却能感受到聂荣臻的慈爱,在美穗子的心里,已经把聂荣臻当成了自己父亲,一个柔情似水的热血元帅。虽然这两个小姑娘都是日本人,但聂荣臻却没有因此歧视她们,甚至虐待她们,反而给予了她们父亲般的呵护。不过,聂荣臻明白,这里始终不是孩子最好的住所。

这里是战火纷飞的前线,每天都有人牺牲,也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对两个涉世未深的孩子而言,在这里住着便意味着每天担惊受怕。无论大人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矛盾和争端,孩子都是无辜的,都应该在安全、祥和且稳定的环境中长大。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两个日本小朋友和大家语言不通,还都是小女孩,生活有诸多的不便。

于是聂荣臻和大家进行一番商议后,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把这两个孩子送回日军军营,随即让日方送回日本。以便两个孩子能够顺利长大,有一个安稳且幸福的童年。

美穗子的回国之路

在决定把美穗子姐妹送回日本后,聂荣臻便写了一封信,大致内容如下:“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翻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1980年,一日本女人来京找聂帅,称其是聂帅女儿,她是谁?

聂帅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以礼待人”,而非“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因为正是由于日寇的侵华行径,中国不知多少百姓流离失所,不知多少孩童,和美穗子一样痛失父母。发生这样的惨剧,完全都是日方的责任。如果八路军跟日方一样,无视礼义廉耻,无视生命,那么美穗子姐妹定然不会安然无虞。但八路军能够放下成见,悉心照顾两个幼童,正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希望日方早早醒悟,这是世界之幸,也是两国人民之幸。

在简单介绍完两个孩子的情况,以及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聂荣臻便把这封亲笔信交到了一位信得过的老乡手中。这位老乡穿过枪林弹雨,带着两个孩子和聂帅的一封亲笔信,来到了敌人的军营中。美穗子姐妹顺利回到了日军军营,随后被送回了日本,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战火救孤,佳话永存

1945年8月15日,这是普天同庆的一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法西斯,迎来了胜利,迎来了和平。在这场抗日战争中,身先士卒的将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国人民筑起了一道防线。聂荣臻元帅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有目共睹,在1955年,聂帅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时隔多年,聂帅已经从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耄耋老人。1980年,《解放军报》和《解放军画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抗日战争背后的故事。其中就讲述了当年聂荣臻元帅,在战火中救助日本小女孩的故事。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聂帅的一段回忆,却没想成就了意外的缘分。

原来,当时日本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转载了这篇文章,并且以标题《美穗子姐妹,中国元帅聂荣臻想念你们》为题,刊登在了报纸的头版头条。此新闻引起了日本人民的广泛关注,一个名叫美穗子的女人同样注意到了这则新闻。再三确认后,美穗子激动地热泪盈眶,自己这么多年念念不忘的救命恩人,就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聂荣臻元帅。

得知自己的救命恩人正在中国的首都北京,美穗子当即就下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赶赴北京,去当面感谢自己的救命恩人——聂荣臻。1980年,时隔40年后,美穗子一家在相关人员的安排下,早早便等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此时各大媒体的记者已经就位,等着捕捉这特别的一次会面的精彩镜头。

1980年,一日本女人来京找聂帅,称其是聂帅女儿,她是谁?

在看到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聂荣臻元在家人的陪同下出现时,美穗子激动地不知怎么办才好。她选择了自己的感恩方式,那就是给自己的“再生父亲”,也就是救命恩人聂荣臻元帅跪下,叩谢救命之恩。聂帅见到美穗子同样非常激动,看到跪下的美穗子,赶紧搀扶起来。时光荏苒,当年意气风发的聂帅,已经成了战功赫赫的耄耋老人。而当时懵懂无知的小女孩,也过了不惑之年。

美穗子给聂帅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是一副写着“中日友好万古长青”的字画。聂帅看到这份礼物后高兴地点头,连说:“中日友好才是发展的大道,和平共处才能共同进步。”此时正处于中日两国关系修复期,两国关系正在逐渐升温。聂帅战火救孤的佳话,被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拍摄了一个电影,名叫《美穗子探亲》,把美穗子访华的故事以艺术的形式纪录了下来。

侵华战争是日本侵略者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是我们牢记历史,是为了珍惜和平,铭记耻辱。正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正是因为这段历史的存在,吾辈更当努力奋斗,投身祖国建设。只有祖国繁荣昌盛,我们才能拥抱和平,拥抱美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