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注:已获得原作者“学会活得简单”分发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抗日战争,是一场对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灾难的一场战争,也是对我们民族造成了深远影响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浩劫中,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我们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生命,进行了不屈的抗争,最终把侵略者赶出国门,诠释了中华民族英勇血性的一面,这场对我们民族意义深远的战争我们民族应永远铭记。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在整个二战中,在这场人类对抗法西斯暴行的浩大战争中,今天的史学家公认,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东线战场的转折点,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而中国正面战场的转折点,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雪峰山战役。

雪峰山战役,在日军的资料中称为“芷江作战”,我方则称为湘西会战或雪峰山会战。也是一场中华民族值得纪念的一场胜利会战。其创造了很多记录。如其为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发起的最后一场进攻的大型战役,遭到惨败后,自此后日军再无余力发动大规模进攻。

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军队在面对日军以来第一次战损比低于日军的记录,此战中,中国军队以21, 000人的伤亡代价,换取了日军25000多人的伤亡,这在之前的抗战无数战役中是从未见过的。此处也可见此时日军的战斗力开始完全走上下坡路,也让日军开始面对现实,改变策略,收拢兵力彻底只进行重要城市的防御。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同时此战还是中国军队俘虏日军最多的一次战役。这次会战,竟生俘了300多名日本兵。也有一说是447人,这也是在以前战役中从没出现过的。战后王耀武到战俘营去转了一圈,据他的回忆说,那些被俘虏的日本兵,很多才只有十七八岁。在后来长官部知道竟然俘虏这么多日本士兵后,其中军官就有42人,连蒋介石都非常诧异。

此战中还夺得日军军旗高达90多面,这也是以前从没有过的。在任何军队中军旗是军队的最高荣誉。在日军中就这个规定,只要还剩一个人,就必须死死保住军旗,熟悉那段历史的人知道日本士兵的战斗素质和战斗意志,如果部队在剩下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必定是先烧毁军旗,然后冲锋或自杀。此战中能缴获这么多面军旗,充分证明了我军攻击的压倒性和迅速性。

同时,战斗发展到后期,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还算比较理智,下令终止此次会战,各部撤退。当时如果他的命令再晚下几天,参战部队其中的10余万日军就很有可能遭遇全歼的命运。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这些创造的记录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我们民族应该永远留下的记忆。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次的大胜利,却是从一场大耻辱开始的。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背景。

1943年,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的胜利,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世界各个战场迎来了转折点。11月27日,中、美、英三国的《开罗宣言》在埃及签订。盟军开始进入全面反攻。在太平洋战场,日军也节节失利。

然而在中国战场,却出现了一个个奇怪现象,由于日军在太平洋不断受到美军的压制,海上交通不断受到威胁。日本本部希望确保陆地交通线的连接,同时消灭中国机场对日本占领区的威胁。因此决定“进行一场纵贯中国大陆南北、接连法属印度支那的大规模野战”。这于是就有了那场著名的豫湘桂大会战,同时悲哀的是也引发了那场被蒋介石视为奇耻大辱的国军千里大溃败。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当时正面战场境况惨不忍睹,国民党军队基本是一触即溃,连连丧师失地,日军如入无人之境。这场大会战从3月开始,到12月结束,历时10个月。日军投入50万军队,中国最终损失50万军队、大片国土和可以装备40个师的武器。这场大败的原因,主要是国军高级将领消极抗战、企图保存实力以及军队腐败,军纪涣散。也正是在这次会战中,民众对国军抗日失去了信心,竟在河南发生了民众包围国军缴械的奇闻。

当时的74军军长王耀武已经升任第24集团军司令长官,手下有73军、74军与100军。74军军长由100军军长施中诚回来接任,李天霞调到100军升任军长。王耀武从监狱里捞出常德会战中以逃跑罪名而入狱的余程万,接替了李天霞的74军副军长位置。

在57师师长余程万入狱期间,副师长李琰已经接任57师师长。当时邱维达也从陆军大学毕业后,返回部队,出任王耀武集团军的参谋长。到5月,张灵甫也升任副军长,副师长蔡仁杰接任58师师长。这时,58师临时配属100军李天霞,8月归还74军建制。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在豫湘桂大会战中,王耀武以第24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率领74军施中诚、100军李天霞、73军彭位仁、79军王甲本参加了其中的长衡会战,从5月底开战,历时共达三周。

在长衡会战中最著名的战役,就是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李玉堂麾下的第10军方先觉部,苦苦坚守衡阳城40多天,将士伤亡殆尽,弹尽粮绝。在这四十多天里,国军外围部队解围消极,其中就包括74军,只有李天霞的100军、王甲本的79军及62军攻到了衡阳附近。

到了8月8日,100军终于攻到五里亭,站在山头已经看得到衡阳城内的房屋,但为时已晚,方先觉为保全伤兵,已经绝望地率领无力抵抗的官兵投降日军,李天霞为此只好撤兵。而此时,张灵甫率领的74军还远在20里外的鸡窝山。为此,之前抗战中一直表现优异的国军王牌部队74军为此备受诟病。

长衡会战作战图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战后,由于救援不力,74军的将领受到了各界的批评,并受到最高层的指责和下令调查。但后来,由于方先觉悄悄逃回到重庆,还被获授予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出于政治的需要,加上正是用人之际,国民党高层对74军此战救援不力的调查也最后不了了之。

然而这场大溃败,在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中,给中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和后果是严重的。蒋介石战后就曾评价中国军人的荣誉完全是“扫地以尽”。“外国人已经不把我们军队当作一个军队,不把我们军人当作一个军人!是我们自己招致了这种耻辱。”

更为严重的是,在国际上的造成的影响和国家利益的损失。

其一,使中国战场在美国的太平洋作战计划中丧失了原有的战略价值,美国不再支持中国收回香港主权。

其二。为英国首相丘吉尔刻意贬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地位提供了口实,当时英国驻华大使就明确表示不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

其三,导致外蒙古独立,雅尔塔会议上英美苏三个大国达成秘密协议,出卖了很多中国利益,其中就包括允许中国的领土外蒙古在苏联保护下独立。

在当时侵华日军已经日暮西山,同时美军空军还完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数倍于对方的国军竟仍然被打得如此狼狈,丧师数十万,失地千里。以致让美军中部分人甚至判断如果继续蒋介石领导,日军可能对中国会长期占领。

为此,因为此次会战的惨败,使得罗斯福对蒋介石极度不满,甚至一度要求让他将中国战区的指挥权交给美国人史迪威,引发了双方之间无数矛盾。当然,所谓弱国无外交,造成这些严重后果的原因固然有美英等国的大国强权政治因素,但根本直接原因还是由于国民党军自己的不争气。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而长衡会战作为这次大会战的一部分,又称第四次长沙会战,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作为参加此次会战的王牌主力74军表现确实让人不满意,先是在湘乡以北74军被日军40师团击退,湘乡被占领,其后在增援衡阳的金兰寺战斗中,面对200多人的守军,两个师的兵力,并且有美军空军支援的条件下,竟攻打了数天才完全占领,延误了增援进程。

随后又被日军阻击于离衡阳仅仅十公里的鸡窝山不得前进。最终方先觉最后一点抵抗力量彻底消耗殆尽,为了保全部下的几千伤兵只好投降,58师师长张灵甫事后就曾非常惋惜地感叹:“如果早赶到两日......!”。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长衡会战我们不能否74军依然打得英勇顽强,但救援延迟确实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而最终导致衡阳的陷落,最后最终也导致了整个长衡会战的失败。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但在战后的总结中,老蒋不知道是出于政治需要,还是为了鼓励74军士气,王耀武本人还是受到了表扬。74军58师师长张灵甫也荣获宝鼎勋章和忠勤勋章。虽然如此,但74军军长施中诚还是受到了严厉批评,面对社会各界的纷纷指责和质疑,一直号称“抗战铁军”的74军内心滋味可想而知,上下一直憋足了一口气。

时间来到1945年,这支部队终于迎来了为自己正名的机会。

进入1945年后,轴心国失败的命运已不可逆转。意大利向同盟国投降;苏、美、英军队从东、西、南方攻入德国本土,柏林的陷落指日可待。

到了4月1日,美军在琉球群岛登陆,日军内防线被突破。4月7日,在冲绳岛附近,美军让日本号称“帝国宠儿”的世界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葬身海底,自此,日本最后一点海军力量也彻底消失。

同时,中国远征军也打通了滇缅公路,援助物资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国军装备得以更新,战斗力增强,也正在积极准备着反攻。但日本人不甘心失败,仍在拼死做最后的顽抗,日军大本营在此期间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

芷江机场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这个计划名字叫做:芷江作战。目的是占领当时对侵华日军威胁极大的芷江机场。在豫湘桂大会战中,日军几乎摧毁了所有的对后方有威胁的中国机场,但还是留下了一个芷江机场。

从当地起飞的轰炸机不但沉重地打击了华北的日军战略目标,也直接威胁着台湾一带的日军重要战略设施,甚至还威胁到日本本土。日军认为,在未来的防御作战中,从芷江机场起飞的中美空军对于其是最大的威胁。同时,摧毁这个机场也有利于保持粤汉铁路的畅通。假如成功,不但可以振奋军心提高士气,增强防卫力量;还可以获得一些本钱协调与苏联的关系,挽救其覆亡的国运。

但当时,由于豫湘桂作战的胜利,日军占领了大片中国国土,兵力更加分散,更加吃紧。同时,由于太平洋战争的节节失利,大量精锐被抽调到太平洋各个岛屿,留在中国的军队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

所以,这其实就是在极为不利的形势之下被迫发动的一次赌博式的进攻。一次溺水前的最后挣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湖南日军发动了在中国战场的最后一次进攻作战:雪峰山会战爆发。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在这个期间,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军队方面。

王耀武在这段时间的空隙间,对部队进行了近一年的大力整训,其间还成立了集团军将校班。对于有前途的军官,专门送到军校培训,其中行伍军官送黄埔军校二分校或高教班进修,参谋军官送西南参谋班,军需人员则送军需学校,并选送高级将校到印度战术学校受训。

纵观此时的整个24集团军,上下一心,训练严格,军纪严明,部队上下面貌更是焕然一新,无论从战斗意志还是战斗力上已经是一只绝对的虎贲之师。也就是在这一年,蒋介石钦定第74军为模范军,要求全军对74军的战术战法进行推广。

同时,在1944年冬,美国决定援助国军25个师的美械装备。其中74军作为主力得到了全部补充。同时,同盟国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成立,何应钦出任总司令,下辖一共四个方面军。第24集团军被扩编为第4方面军,另一只王牌部队胡链的18军也调归4方面军。整个74军团以上的单位均配有美军顾问,进行沟通联系和装备调整。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王耀武出任了第4方面军司令长官。其他三个方面军司令长官分别是:第1方面军卢汉,第2方面军张发奎,第3方面军汤恩伯。

1945年3月,在王耀武的帮助下下,张灵甫被送到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二期学习,为期三个月,遗憾地错过了这场会战。这次会战是八年抗战期间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大会战,这也是王耀武唯一独立指挥的一次战役,在这次会战中,国军取得了少有的完胜。王耀武也因此声名大震。

1945年4月,日军6个师团20万人大举进犯湘西,企图打通湘黔重要门户,挑起了这场会战。4月13日夜,日军第20军司令官坂西一良中将指挥部队分三路西犯。而王耀武第4方面军作为主力,在雪峰山地区正式与敌人遭遇。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当时作战方案是参谋长邱维达拟定的,王耀武认可后,报何应钦批准执行。中方的作战方案是这样部署的:74军施中诚负责武岗到安江地区,100军李天霞负责隆回地区,73军韩浚负责新化地区,94军牟庭芳驻守洪江,18军胡琏控制安江、黔阳地区。

在缅甸战场让日军闻风丧胆的新6军则作为机动部队,从印缅战场空运回国,划归王耀武指挥,作为战略预备队。

当时的王耀武麾下,除了李天霞100军之外,其他5个军已全部换装成美式装备,共有15万兵力,实力其实已经远在日军之上,再加上已经占有的绝对空中优势,可以说中方完全是已经全面占优。当时王耀武把司令部一分为二,自己坐镇安江指挥大局,并由邱维达在辰溪设立了一个前进指挥所,指挥左翼部队并与第6战区王敬久兵团联系。

王耀武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王耀武采用的是防御战略,各军坚守既设阵地,日军屡次试图突破,均被粉碎。而当时的74军和100军接到的任务就是最艰难的正面阻击战。让我们来看看战役中74军的表现。

4月12日,日军34师团开始进攻新宁,日军在坦克和近百门火炮的配合下从三面发起强攻,驻守新宁的仅有74军58师一个营,战况惨烈,激战下来,这个几百人的营竟然生生抵挡住了34师团数千主力的三天强攻。

而在武冈防御战中,58师另一部也是极为顽强,气势汹汹的日军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只突破了城外的简易防线。而最后一道防线武冈城墙极为坚固,是特意用糯米和三合土混合建成的,日军重炮打上去都根本无法将其摧毁。同时58师的防御火力也极为完备和凶猛。

在连番的挫败之下,日军进攻已经近乎疯狂,运用武士道精神和人海战术拼死突进,甚至还用最原始的攻城办法架木梯往上爬,中国守军则采用美式喷火器对付,无数木梯被烧断,大量日军冒着火球从梯子上跌落,同时城墙上守军大量使用汤姆逊冲锋枪对城下密集的日军猛烈扫射,城下日军一片片倒下,尸体堆积如山,场面极度惨烈。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激战几天,在58师官兵顽强的战斗意志下,日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连武冈的城头也没能登上。随后在44师一部的增援下,58师开城夹击,攻城日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全军溃败到绥宁一线。极大地提振了中国军队的军威和士气。

在日军进攻高沙市和山门镇的战斗中,74军的57师也和日军激战四天,日军未建寸功,4月25日,日军116师团主力赶到后继续发动猛攻,但57师却与对方打了个旗鼓相当,日军始终未能前进一步。

熟悉抗战历史的朋友知道,日军一个师团的人员编制相当于国军一个军,在以往的战例中,日军的一个联队战斗力就相当于国军的一个师的战斗力,并且还是保守估计,实际作战力可能还要远高出不少。在以往的战例中,日军一个大队击溃国军一个师的战例比比皆是。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前面说过,在上面的长衡会战中,74军就曾被日军40师团击退。而这次,74军一个未满员的师竟然挡住了日军一个师团的进攻,并且还让战事陷于胶着。除了有装备上的因素外,74军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我们也可见其迅速程度。

对于这点,我们还可以从日军战后的战史中来看看,对于此次战役,日军的描述是:“中国军队斗志旺盛,全美械装备火力极为强大,弹药丰富,自动武器极多,阵地构建也很巧妙,我军即使占领一处阵地也会遭受四周火力的打击。”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74军的战斗力从量到质的根本变化。

在第一阶段的防御作战中,中国军队大获成功。战局发展到这个时候,日军各路进攻均遭到顽强阻击,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但很多部队只前进了不到几十里,而突入最快、最深的一支日军部队109联队的6000多人已经被中国军队团团包围。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而4方面军和27集团军只投入了一线的几个军,就已经坚守住要地和重创日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并且此刻还有大量预备队如新六军等主力还没有使用。

自此,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4月24日,王耀武召集军事会议,何应钦和美军作战司令麦克鲁也赶到王耀武指挥所,开始确定第二阶段作战方针和作战计划。

当时参谋长邱维达提出的作战方案是:“以—个加强军的兵力迅速从左翼迂回包围敌人,从辰溪、溆浦插入敌之侧背再向南进出,配合第一线兵团截断湘黔公路后,围歼包围敌人”。

今天的雪峰山战场旧址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对于这个方案,在场的廖耀湘表示了反对,他认为“将美械装备部队放到大山里的小道上去,等于浪费自己的优势。”其提出的方案是:正面进攻,利用优势从中央突破,将日军全面压缩到资水以西地区,然后予以歼灭。

两个方案都有道理,争论一直持续到深夜,最后在何应钦的拍板下,确定采用邱维达的方案,并命令由胡琏的18军负责切断湘黔公路。胡琏也不负使命,圆满完成任务,完全切断和封锁了湘黔公路。就这样,深入雪峰山区的20万日军全部陷入危险之中。

到了5月1日,王耀武第4方面军展开全面反击,日军被迫于3日开始由攻势作战转为守势作战。日军指挥官坂西一良中将眼见形势不利,于5月4日下达了撤退命令。同一天,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也下达了转移攻击方向的命令。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在此命令下,王耀武决定5月8日拂晓全面转移攻势,将决战重点置于两翼,希望把日军压迫在雪峰山东麓,围而歼之。中国军队开始全面反攻,在数年来的国仇家恨之下,中国军人个个争先、奋勇出击。最终日军方面一个旅团和四个联队被全歼,一个师团被重创。

6月1日,留在最后的日军47师团后撤完毕,至此日军全部退回会战之前的地点,长达五十多个昼夜的雪峰山会战结束。这场会战的胜利,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少有的一次完胜日军的战役。

这次会战的胜利,彻底荡尽了豫湘桂大溃败遗留下的阴霾,为中国挽回了一定的国际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民族自豪感。战役结束后,国军中数十人获得盟军授予的各种勋章,其中以何应钦、王耀武、邱维达所获得的勋章等级最高。74军和57师并还各获一面当时的最高荣誉旗“飞虎旗”。

会战中缴获的日军武器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当然,此战中各参战部队很多,光国军中五大主力就有74军、18军和新6军三个参加。个个都是功不可没,但客观地说,功劳最大的还是74军,从战役开始的顽强阻击到最后的追歼敌人,全程连续作战一个半月。是牺牲和付出最大的部队。

在围歼109联队的过程中,中国军队的战术也可圈可点,摒弃了以前的人海冲击战术,首先是以重炮轰击,之后步兵再发动冲锋,遭遇日军抵抗立即停止进攻,再使用迫击炮和火箭筒等武器进行精确打击。在这样的战术下,我方损失急剧降低,随着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的不断被消灭。109联队很快招架不住,仅仅用了一天时间,该王牌联队就被彻底击溃,被消灭于龙潭。

在这个过程中,日军还发生过一件奇闻,109联队眼见走投无路,甚至还派出一个翻译来提出希望投降。这在整个日军的军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更令人解气的是我方竟没有接受。最后109联队长寺泷保三郎和他的整个联队全部葬身于此地。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曾看到过一个资料,战役结束后,被俘的日军说:74军的部队非常凶悍,进攻中的勇悍不说,士兵脾气也非常暴躁,在阵地上看见投降的日军,一上来就先是几个耳光,打得日本兵眼冒金星,回到驻地后还经常拳打脚踢,有的还用枪托打,而打人打得最厉害的就是74军的58师。

而58师也是此战伤亡最大的部队,对于这些行为我们能够理解,虽然违反了纪律,但有的时候部队确实需要这种虎狼之气,所以往往在军队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打架一般不怎么管,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军人的这种悍勇血性的一面。看过《亮剑》的朋友估计都很熟悉,有这种虎狼之气的部队往往都极有战斗力。

同时,在山河破碎的国仇家恨之下,在亲眼目睹无数生死与共的同袍惨死在敌人的枪口与重炮之下,相信换任何人,内心的那种仇恨都是很难抑制住的。所以,我们虽然嘴上不赞同,但我们内心能够理解。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最后说下此次会战中对于116师团的逃走这个引发无数争议的话题。

其实早在5月9日,德国投降的消息传来后,日军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就下令终止此次作战,部队做好准备撤回原驻地的命令。所以,当时在中国,无论前方还是后方,都开始有人盲目乐观,认为胜利已经唾手可得。何应钦连向重庆报捷,重庆大街小巷都出现了“庆祝湘西大捷”的标语。

但其实当时前方的战事,仍在激烈进行。但国民党高层有人等不及了。因为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5月5日至21日召开,希望何应钦在会上作一个湘西大捷的报告。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胡琏手下的11师师长杨伯涛接到命令,在石下江放开一个几百米的口子,放日军116师团逃走。这为战役的完胜,留下了巨大的遗憾。

还看到一个资料,据说多年后,在战犯关押所功德林,杨伯涛见到王耀武后,还心有余气。据说当时有这样的对话:

杨伯涛:“你是日本人的功臣,你是中国人的罪人!”王耀武回答道:“是的,我是奉老头子的命令,你是奉了我的命令,所以老头子有责任,我也有责任......”

杨伯涛最后叹息道:“最后的口子还是我开的。我们都是历史的罪人!”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而也正是在这届国民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王耀武被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登上了政治高位,年仅40岁。

如果真有这件事情,杨伯涛作为军人,是不敢抗命的。这个我们能够理解。但记载也有一个军人对此事表现了铮铮骨气,对这个命令抗命了,那就是参谋长邱维达。据说在后来邱维达的回忆录中对此事有过记录。

当时因邱维达在前进指挥所,负责左翼部队指挥,其中就包括第18军在内。回忆录中说王耀武、何应钦都为此事给邱维达打过电话,王耀武说的是:“.....研究一下,如何早日结束这场战争,在洞口公路附近放开个口子就行了。”而何应钦则说的是:“军事要配合政治”。

当时邱维达坚决反对,最后在压力下,他的回答是:“如果你们真要这样干,我作为参谋长,我不能执行,利害影响过于重大,我不会同意,你们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就自己给下面的部队打电话吧。”

何应钦在湘西会战胜利后的祝捷大会上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对于这个争议,个人倒是觉得很难令人相信,因为即使重庆开会,也不必开个"口子"放跑日军一个师团吧。此事如果败露岂不是将招致轩然大波,引发严重的政治后果,相信老蒋也不敢承担其严重性,并且歼灭不是更能起到更好的政治宣传效果吗?晚几天也影响不了什么。

同时116师团4月底在龙潭就已经被打得所剩无几了,他们也是此战中损失最惨重的部队,如果真的被包围的话歼灭难度应该不大,同时以胡琏的性格来看,极为谨慎,思虑严密,如此大的政治风险,他也不可能,也绝对不敢发这个“善心”。

另外,从上面的资料看,是王耀武直接命令杨伯涛的,但18军属于陈诚的部队,是临时拨给王耀武指挥的,国军中派系复杂,以王耀武这么八面玲珑的一个人,并且杨伯涛只直接听令于胡琏,他是不可能能绕过胡琏直接向杨伯涛下这种荒唐命令的。

所以这个"据说"确实很多令人扑朔迷离的地方,但历史过去了这么多年,尘烟已定,我们恐怕是永远无法得知真相了。不过个人倒宁愿相信116师团是在47师团接应下逃出生天的事实。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不过无论如何,这次会战的表现让74军彻底从当年的大溃败阴霾中走了出来,这支知耻而后勇的部队再次为自己正名。也再次证明了自己不愧是名副其实的“抗日铁军”,自此傲视诸军,成为国民党军队中五大主力之首。两个月后,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74军被空运到首都南京受降,给予了最高荣誉,无数74军将士为这个伟大的时刻激动得热泪盈眶,自此74军守备南京,也被称为“御林军”。

岁月静静地流淌,一晃八十多年已经过去,回首往昔、心潮澎湃、抚案不已。在这场民族的生死存亡的艰难岁月中,我们民族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也牺牲了太多太多,在这场血与火的历炼中,中华民族也再次用鲜血证明了自己坚强的脊梁。这是一段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灾难的历史,但也是一段诠释了中华民族不屈之魂的伟大历史。

历史大潮浩瀚奔流,滚滚而去。今天,作为后世的我们,应该忘记当年的那些纷争,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他们永远是我们民族的先人,在这场民族生死的惨烈搏杀中,正是这些先人用自己鲜血与生命而为我们这些后世子孙保住了我们的生存空间,保住了我们这片土地。

湖南省溆浦县龙潭镇弓形山的抗日阵亡战士陵园

从豫湘桂大溃败到雪峰山会战,知耻而后勇的74军,背后的那些事

时隔多年,祖国处处青山中那些埋着的忠魂。冥冥中,他们依然仿佛正在用深沉、复杂的目光静静地注视着我们,仿佛还在时时提醒着我们对于这段沉重历史的不要遗忘,而对于他们,我们也一样,永远不该遗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