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万里:南宋亡国之际率全族投水赴死的爱国丞相

江万里:南宋亡国之际率全族投水赴死的爱国丞相

江万里:皆知文天祥,谁识爱国相

宋末那段逐渐走向亡国的历史读来很是惨痛,特别是最后的崖山战败,十数万人投海,宁死不降,誓死不当亡国奴,于是,尸漂千里,让一路屠人屠城而来,残忍无比的蒙古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这其中有著名的“宋末三杰”被大家所熟知,陆秀夫背小皇帝投海,张世杰于第二天独自驾船自沉风暴中,文天祥三年后在北京被戮柴市;但是,在他们之前有一位丞相,能走不走,率全族人丁投水死节,这便是被称作宋末爱国丞相的江万里。

现在知道江万里的人着实不多,江西有些地方有“万里路”,但那是纪念江西著名诗人杨万里的,毕竟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太知名了,而这江万里的诗文传世不多,历朝在宣传上也有欠缺,所以使得这为国尽忠的一代宗师声名不彰。

江万里:南宋亡国之际率全族投水赴死的爱国丞相

江万里,字子远,号古心,南康军都昌人,即今江西九江都昌人,进士出身,是南宋著名爱国丞相和民族英雄。他是南宋末年的士林领袖,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三次为相,宦海几度沉浮,他为官清廉,政绩斐然,直言敢谏,忧国爱民;在国破家亡之际,毅然率全家赴死,誓不折节,时恭帝闻之,辍朝志哀,并诏赠太傅、益国公,后加赠太师,谥文忠。

史载他家学渊源,从小就“神隽有锋颖”, 他从父教,学《易经》,连举于乡,18岁赴白鹿洞书院深造,师从朱熹的弟子林夔孙学习程朱理学。

及贡入太学,当时还是太子的宋理宗赵昀对他就很是赏识,特书“江万里”三字于几砚间;他登进士第,应殿试所作策论为《郭子仪单骑见虏》,文中抒发了他对郭子仪不顾个人安危,忠君爱国的高尚情操的景仰之情,主考官阅卷为之动情,欣然批道:“立意新而措词妙,高古文也。”

江万里:南宋亡国之际率全族投水赴死的爱国丞相

江万里生性耿介,刚直不阿,从不趋炎附势,他踏上仕途后便在宦海中沉浮不定,多次为小人所算;但无论是位高权重之时还是贬谪为民之期,皆本色不移,始终是忧国忧民,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这在他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

在我们的印象中,宋自秦桧以后,担任宰相的不是投降派就是奸臣,无论是汤思退还是丁大全,无论是贾似道还是史弥远,即使是那主战的韩侂胄,也是因个人道德方面种种的欠缺而被世人非议,唯有这江万里和他的弟子文天祥,被后世奉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官方称其这古今之完人,千古道德之楷模。

文天祥是江万里的再传弟子,江万里作为著名的学者,他一生都在兴办教育,提携后进,史书称江万里“问学德望,优于诸臣”,“议论风采,倾动一时”。

他在教育上最大的功绩,是创办了延续千年的白鹭洲书院等三个书院,在历朝科举中,共培养出包括文天祥在内的17名状元和近三千名进士,其他名士学者不计其数,所取得的业绩实为中国古代书院之最。

江万里:南宋亡国之际率全族投水赴死的爱国丞相

文天祥对他这位老师那是相当地尊敬,赏赞有加,说他是同范仲淹和司马光齐名的学问大家,即“修名伟节,以日月为明,泰山为高;奥学精言,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

江万里作为正色立庙堂的直臣,在他周围是一堆围着皇帝转的奸佞小人,而他是以“君子只知有是非,不知有利害”为行为准绳,必然会得罪这些趋炎附势之徒。

在宋理宗朝时,他母亲病危,然而他因公务繁忙,实在是脱不开身,于是便让其弟弟返乡看望,及他回家时母亲已病逝。于是,有人便上奏参他是“不忠不孝”之无名节之人,加上原本很赏识他的理宗也觉得他太过于刚直,对他也有所疏远,于是他被削职为民,在家赋闲竟达12年之久。

及至宋度宗即位他才被重新启用为相,他力主抗元,但不幸的是,此时正是权臣贾似道权倾朝野之时,以江万里的为人和处事风格如何能与其共事,所以不久他又被罢官回乡。

江万里:南宋亡国之际率全族投水赴死的爱国丞相

等到了襄樊被围,国之将亡之时,这皇帝才又想起了他,又聘他任丞相并持兵权,却又受贾似道掣肘而无力回天,并被再度罢相,而此时的他已是高龄之人了。

随着襄樊沦陷,临安不保,蒙人铁蹄渐近,很多号称国之栋梁的文臣武将纷纷寻找出路,一时投降之人多多,江万里抱着必死之决心,对前来探望的学生文天祥道:“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嘱予国事并寄予殷切的希望。

后宋末砥柱战将张世杰专程前来拜访并求教江万里:“国事如此,丞相何如?”江万里答道:“力不能报朝廷,惟有死耳!”张世杰听其言,顿首道:“丞相之言是也。”乃把酒对天盟誓:“吾当尽职。如国不保,自当尽忠报国!”

江万里:南宋亡国之际率全族投水赴死的爱国丞相

襄樊一失,临安屏障皆无,江万里知他所处的饶州亦难幸免,他不是脱逃隐居,而是“从容坐守以为民望”,他在家的后园挖了一口大水池,池亭名曰“止水”。

“止水”即为停止流动之水,江万里此时面对亡国在即,无力回天,空悲切,徒怅然,他静如止水的表面其实是难掩心中愤然之波涛,他所掘之“止水”池,乃是他即将为国尽忠的葬身之地,表示的是他与国共存亡之决心。

蒙人攻破饶州,元兵将进宅时,江万里方才起身,“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共存亡!”他携子从容赴水而死,时年78岁;随后家族之人共180余人皆投水而亡,史载:一时“尸积如叠”, 其弟江万顷被捕后,大义凛然,至死不降,遭肢解遇难。

江万里:南宋亡国之际率全族投水赴死的爱国丞相

这是怎样的一幅惨绝人寰的画面,几乎是崖山十数万人蹈海殉难的先声和预演,每每想着这一场景,后脊便渗出汗来,不能卒读。

对江万里死难后人所论甚多,因为他的故乡都昌山高林密,地僻荒远,为何他不退而隐之,反而去通衢之饶州为之所,后世对此是百思不得其解,对此,我觉得明太常寺少卿王世懋的话最有说服力,他在《济忠祠碑记》中曰:

“方公之左相于朝也,知宋事已不可为,而权相贾似道实挠之政,度非公所能胜,始以其身而退。退而不之乎深山穷谷,海上无人之境。而就夫所谓四达之饶而室焉。盖公既以免其身为误国之臣,而又耻其身为亡国之臣,凿池而亭之,命曰‘止水’,而公之意必一死自靖也审矣。”

江万里:南宋亡国之际率全族投水赴死的爱国丞相

江万里早就做好了死的准备,作为一名理学的重要领袖,在亡国之时,只有以死报国,别无它途,他虽老迈,无力去征战御敌,但是,他是绝不会在异族的高压下苟活的;在国破家亡,无力回天之时,他是希望以自己的死节去唤醒民众,继而达到“天下忠义节烈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万千众人之力,保江山社稷不移腥膻,道德文章不堕宇内”之目的。

江万里之死,朝野闻知皆为之震惊。“余朝大夫其所识与不识者,闻之莫不伤心流泪”;当文天祥知道详情后,曾集杜诗句以为奠,“星折台衡地,斯文去矣休,湖光与天远,屈注沧江流。”

兄宰相,弟尚书,联璧文章天下少;

父成仁,子取义,满门忠孝世间稀。

江万里:南宋亡国之际率全族投水赴死的爱国丞相

这是一幅写在江万里家乡老屋门前的楹联,上联反映了当年江万里兄弟皆朝廷重臣,士林魁首的地位;下联是说江家全族人丁,投水赴死的惨烈。

江家在当地是大族,望族,江万里死后,其家族在外的子孙中,秉江万里忠勇之志,奋力抵抗蒙人入侵,虽力微势薄,但其心九死而不悔,在后来的抗争中,号称“十二斋”的12位子侄俱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满门忠烈。

江万里的气节,正是集中体现在内忧外患国难当头的关键时期所表现出的这种民族大义上,这是一股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八年后,在北京狱中斗争三年的文天祥,从容向南而拜,引颈受戮,其大义凛然之气,同老恩师江万里如出一辙,我想,如果江万里九泉有知,当含笑瞑目了。

被誉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对江万里是钦佩有加,他在《止水亭铭》中赞扬道:“江公之名,与水同清;江公之节,与水同洁。水则清清,人则英英。千古此人,千古此铭。”

江万里:南宋亡国之际率全族投水赴死的爱国丞相

江万里为官清廉,为人坦荡,豁达耿直,无论为地方官抑或是在朝堂,都严于自律,他曾作有《船经临江风浪大作以诗投之》一诗,我们从中便可以看出他为官的准则:

万里为官彻底清,心中行止甚分明。

生平若有亏心事,任向波间深处沉。

江万里的道德文章名重一时,《宋史》称其曰:“器望清峻,论议风采倾动于时”,但可惜的是,他的诗文和文集未能流传于世,几乎全部佚失,以至于我们现在无法窥见其风采,这也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后世对他的了解,毕竟,认真读《宋史》之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有时我在想,自古皆言“文以载道”,其实也可以说是“文以载名”,如果江万里也有如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样的诗作传世,亦当不输其名!

江万里:南宋亡国之际率全族投水赴死的爱国丞相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