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权是三国时颇有才能的君主。作为封建君主的他自然有了君王的特性:好杀。尤其到了他晚年时,这点就表现得更为明显。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这样评价孙权:性多疑,果于杀戮。在陈寿看来,孙权和历史上的勾践有点像。吴国的大都督陆逊就被孙权所杀,他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是孙权有意为之呢?
陆逊被孙权杀死是有一定原因的。陆逊身上的这些因素让孙权杀死他才行。到底陆逊做了什么让孙权对他起杀心呢?第一,江东士族之首。孙权家族是后来到江东的。他们和江东的本土士族存在一定的矛盾,为此孙权就让政权江东化。由于孙权没有对江东士族放弃过怀疑,南鲁之争让孙权清算了部分江东和吴郡士族。
诸葛恪、吕岱虽介入太子和鲁王的争斗,但他们都以“流亡北土”的身份得以幸免。这些人非但没被杀还被擢升。孙权有打压江东士族的意图,江东士族之首就是陆家,陆逊自然是难逃一劫。第二,陆逊是受害者后人。当年袁术缺粮向陆康这位江东豪族要粮时,被对方认其为叛逆之辈不予支持。陆康是什么人?陆逊爷爷的兄弟。
袁术没得到粮食被激怒,于是就派兵攻打陆康。前锋将领不是别人就是孙策,孙策和陆康打了两年仗,结果是陆康战败,陆家一百多号人死了一半。仇恨因而就横亘在孙权和陆逊之间。君臣之间的隔阂让孙权产生猜忌,在吕蒙举荐陆逊取代他时,孙权的态度很是迟疑。
陆逊和孙策、孙权的关系让孙权对他有看法。当年孙权为了笼络陆逊,把孙策的女儿,自己的侄女许配给陆逊。晚年的孙权提防的一件事就是防止孙策后人做大做强。孙策后人想做大必须仰仗陆逊,自然陆逊就和孙权成了对头。陆逊本人的能力非凡,陆家地位显赫,除了孙权,谁还能镇住他?出于对吴国江山的考虑,陆逊被孙权杀死就成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