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代封建王朝的历史,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持续时间很漫长。在这么多年的历史发展变化中,出现过很多朝代,与之伴随的便是政权的交替。随着朝代的变化,统治者在选择都城上一般也会做出改变。西安是长安发展过来的,不过如今的西安早已没有原来作为都城时那样繁华。唐朝及以前的朝代,选择长安作为都城时,那时长安的面貌和如今的西安截然不同。

今日的贫瘠和之前的繁华富庶,优美湿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曾经的西安,气候非常湿润,降水充足,日照也非常好,很多人都把这里当作风水宝地,这也是西周一直到唐代都在这里定都的原因。不过在唐朝之后,这里的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气候从原来温暖湿润变成了干旱少雨,而且伴随着漫天风沙,这使得这一带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了。原来长安气候宜人的时期,因为是中原王朝的都城,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定居。随着气候变得更加恶劣,土地缺水严重,已不再适合大范围种植农作物。没有了基本的粮食作物的供应,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越发困难。
实际上,隋朝的时候,长安就开始逐渐变得干旱少雨了。为此,统治者还召集大量劳动力开凿了运河,不过,相比气候变化的带来的后果,开凿运河无疑是治标不治本,到了后来,已经完全起不到多少实质性的效果。即使费更大功夫把南方的粮食运送到长安,也无法满足这里百姓的需求。所以久而久之,这里的生活状况就越来越难以为继了。
到了唐朝的时候,虽然都城还是在西安,但是皇帝的实际办公地点早已经迁移到了洛阳,这就是我们经常能在武则天当政的影视剧中看到,官员和皇帝经常待在洛阳的原因。至于后来的朝代,那时长安更加不适合作为都城,这样一座曾经有过一段繁荣时期的城池,因为气候的原因,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一座城池一直作为历朝历代的都城,这样的情况很少。统治者在选择都城时,往往会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唐朝之前的朝代之所以会选择在长安定都,跟那时中原王朝的疆域有一定联系。那时的中原王朝疆域还没拓展东北这一块,或者即使拓展了,也没将这一块作为重点管辖区域,这样将都城选在靠东部的地方,就不利于管辖中原地带。而统治者也不把都城定在南方,则是因为南方还没得到有效开发。
即使到了唐朝,南方地区也没有完全得到开发。历史上的朝代,对于农业很依赖,长安所处的地区在原来气候湿润的时候,曾是重要的粮食产地,选择把都城定在长安,也有一部分这方面的因素。不管怎么说,都城的选择不会显著影响一个朝代的兴衰。纵使是后来的元明清,一直沿用北京作为都城,但这三个朝代还是灭亡了。至于西安这种因为自然原因而失去优势的城池,统治者不选它作为都城就更加无可厚非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